1.1.4 運行指揮
機場生產運行基本包括在機場飛行區作業的客機、貨機等航空器進行的所有地面服務保障活動。運行指揮是機場管理部門和飛行區服務保障部門圍繞地面服務保障所開展的指揮、協調、組織、管理等工作,目的是規范機場的地面運行保障秩序,及時處理緊急情況,以確保每個航班的安全性、快捷性和有效性。良好的機場運行指揮體系對于確保機場安全生產、提高機場運行效率至關重要。
1.1.4.1 運行模式
目前國內機場大體上有兩種運行模式,即傳統的指揮中心協調運行模式和AOC/TOC/GTC區域化運行模式。
1.指揮中心協調運行模式
指揮中心協調運行模式是以指揮中心為地面調度和協調機構,以地服、貴賓、場道、信息、貨運等各二級生產保障單位為具體業務執行部門,按嚴格的行政隸屬關系建立的垂直指揮管理體系,如圖1-7所示。目前,國內大多數機場采用的還是傳統指揮中心協調運行模式,這種模式下,指揮中心通過下級各部門接收一線保障班組的信息,對一線班組實施“統一指揮、統一調度”。該運行模式優點是各部門專業性強,部門間交叉職能少,在只擁有“一個航站樓、一條跑道”機場,各類保障資源相對充裕的條件下,有利于統一掌握和協調保障資源;缺點是部門間橫向溝通少,航班信息和資源分配信息互相不透明,指揮鏈條長,指揮效率和資源調度的效率不高。

圖1-7 指揮中心協調運行模式
2.AOC/TOC/GTC區域化運行模式
AOC/TOC/GTC區域化運行模式是指采用“統一指揮、分區管理、專業支撐、配套服務”的運行理念,以區分機場運行管理區域和業務性質為基礎,將機場運行管理劃分為不同層次,按照飛行區運行管理、航站樓運行管理、公共區運行管理等不同維度,分別設置飛行區運行控制中心(AOC,Airport Operation Center)、航站區運行控制中心(TOC,Terminal Operation Center)以及機場地面交通中心(GTC,Ground Traffic Center)等區域管理機構,各功能中心負責相關區域內的業務協調、推進,既獨立運行、又相互協作,形成對內和對外的明確責任主體,統一提供服務,如圖1-8所示。

圖1-8 AOC/TOC/GTC區域化運行模式
從機場運行管理的角度來看,通過建立AOC/TOC/GTC區域化運行模式,形成了各業務部門靈活順暢的協調機制,有利于將機場運行日常事務從核心職能中剝離出來,有利于加強機場流程執行過程的監控和跟蹤,提升服務質量。
縱觀國際國內先進機場,其生產運行管理趨勢正在從“統一指揮、統一調度”模式逐步向“統一指揮、分區管理”轉變,機場當局的管理職責也從“全面深度管理”到“搭建軟、硬件平臺,提供資源和服務”的角色轉變。目前,我國前十大機場大多采用多跑道、多航站樓的格局,而首都機場、上海機場等國際性樞紐機場甚至形成了機場群同時運行的格局,年旅客吞吐量都超過了2000萬人次,這些大型的樞紐機場多數建立了AOC,實行了飛行區、航站區、公共區互相獨立的區域化運行管理模式,并設置了專業的后臺支撐單位,加大了對運行指揮部門和區域管理部門的后臺支持。隨著二三線城市機場規模的不斷擴大,越來越多的機場將引入AOC/TOC/GTC運行模式。
1.1.4.2 指揮體制
由上小節可知,AOC在機場運行指揮體系中起著重要的中樞作用,在實行AOC/TOC/GTC區域化運行模式的機場中,主要采用以下三種運行指揮體制,一是“三個中心”的指揮體制,即運行控制中心、飛行區管理中心、航站樓管理中心分區指揮。運行控制中心是機場總體監控和協調中心,對機場航班信息和機位資源進行管理。飛行區管理中心是飛行區生產運行的指揮機構,航站樓管理中心是航站區生產運行的指揮機構,首都機場采用了“三個中心”的指揮體制。二是“兩個中心”指揮體制,即飛行區管理中心和航站區管理中心分區管理模式。飛行區管理中心承擔機場運行控制中心和飛行區區域運行管理主體的職責,是機場安全生產和旅客服務的最高協調管理機構,也是飛行區運行生產的指揮機構。航站區管理中心承擔航站區區域運行管理的主體職責,是航站區運行生產的指揮機構。上海浦東機場采用“兩個中心”指揮體制,成立機場運行中心和航站樓運行中心,分別負責各區域內生產運營活動的開展。三是“一個中心”指揮體制,即由AOC完成航空器地面保障和旅客服務的職責,負責為機場整體安全運行指揮調度、應急救援的指揮調度、航站樓候機區和登機口資源、對機場服務質量和機場服務保障類信息發布等工作。
以上三種指揮體制均體現了AOC/TOC/GTC區域化管理的特點,區別只在于飛行區管理中心是否承擔整個機場的運行控制功能。在“兩個中心”指揮體制中,AOC既承擔了飛行區區域運行管理功能,也承擔了整個機場的運行控制功能。而在“三個中心”指揮體制中,飛行區管理中心僅負責飛行區區域運行管理,整個機場的運行控制功能和關鍵業務管理由專門的運行控制中心負責。“一個中心”指揮體制則是將機場所有區域交由AOC統一管理。但無論怎樣設置,AOC都是機場運行管理和應急指揮的核心,作為機場日常航班安全生產和旅客服務現場的最高協調管理機構,把必須在機場全局層面統一指揮的業務和職能整合在AOC,負責機場運行現場和飛行區安全運行管理,其主要任務是機場全局的運行指揮、航班計劃/航班動態更新和發布、資源分配/資源動態更新和發布、各功能中心的協調管理以及外場管理和飛行區安防等。
1.1.4.3 職能任務
機場運行控制中心(AOC)的職能任務主要包括運行指揮、機坪管理和應急處置等三部分內容。
1.運行指揮
(1)根據各航空公司提供的航班計劃,編制本場每天的航班預報,并通過機場運營管理系統向各保障單位(部門)發布。
(2)負責收集、傳遞各種運行動態信息,對各種信息進行集成、分類和發布。
(3)負責本場的停機位、登機門和行李傳送帶等各種運行資源的分配與調整。
(4)掌握、記錄飛行動態和航班信息,及時調整航班信息并向相關單位(部門)發布。
(5)負責發布航班生產、服務保障指令。
(6)參與專機、重要飛行、VIP等重要航班的保障工作。
(7)收聽塔臺與機組的對話,如獲悉發生異常情況,立即按有關程序處置、報告。
(8)緊急情況發生時,負責應急救援工作啟動與協調。
(9)監督機場代理航班的保障過程,協調航班生產工作,報告航班生產異常情況。
(10)負責與航管部門、航空公司及駐場單位等的協調工作,交流航班生產、服務保障信息。
(11)負責機場航班正常率、不正常率的統計,填寫有關上行報表。
(12)負責收集航班服務保障情況,分析造成航班延誤的原因。
2.機坪管理
(1)負責對飛行活動區的管理和指揮、協調工作。
(2)負責飛行區航空器、車輛設備停放的管理。
(3)負責飛行區內不停航施工的監督管理工作。
(4)掌握飛行活動區內航空器、人員、車輛的動態,保證機坪運行安全、正常。
(5)檢查、監督停機坪內人員、車輛、設備設施的運作情況和機坪標志的完整性以及機坪衛生狀況。
(6)及時處置、制止可能危及飛行安全和航空地面安全的各種行為。
(7)參與組織指揮應急救援工作。
(8)負責向上級及時報告飛行區運行和航班生產的異常情況。
(9)根據機坪運行情況,及時向相關服務保障單位發布機坪運行動態指令。
3.應急處置
(1)緊急事件發生時,負責向有關單位(部門)通報信息,按規定程序啟動應急救援程序。
(2)在應急救援行動的準備和實施階段,負責對各單位應答、施救的全面協調、指揮,并發出行動指令。
(3)與航空器所屬企業建立并保持聯系,索取有關資料數據,并向領導小組報告有關情況。
(4)負責組織、協調物資保障單位及有關單位,為救援行動提供必需的支援服務。
(5)收集有關應急救援信息,提出具體處置方案供領導小組決策。
(6)根據領導小組的決策,下達具體的指令,實施救援指揮。
(7)負責機場應急救援工作的組織、協調。
(8)負責與相關單位簽訂應急救援互助協議。
(9)負責策劃、組織實施應急救援演練,并總結、評估。
(10)負責檢查各單位(部門)的應急救援工作的落實情況。
(11)負責完善《機場應急救援手冊》的內容,確保能夠迅速、有效地實施救援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