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不是沉默的羔羊:商業倫理案例選(第二輯)
- 錢小軍等主編
- 1759字
- 2023-09-08 20:34:11
B
第二次產品方向會議
志瀛再次召集所有相關負責人開會,介紹了炙約的情況,還結合付費榜的情況,征詢大家的意見。
兩位項目經理表示,為了達到目標可以嘗試采用與炙約相同的做法,即利用虛假程序獲得收益,爭取達到團隊的年度收益目標。趙齊認為,當前的目標較為明確,就是要盡快獲得收入,不必考慮長期的運營和品牌問題。武威則強調,新產品上線前應當啟用一個全新注冊的公司名稱,不能讓新產品影響歡和公司的名聲。
可時表示,鑒于炙約這類產品開發的工作量很小,可以找一兩個人利用業余時間完成這個產品。團隊的其他成員還是要爭取使用現有方案,否則團隊會處于無事可做的尷尬局面。
易為則強烈反對這樣做,并表示寧可放棄年度目標,也要保證公司不會被牽扯到這種涉嫌欺詐的行為中去。
志瀛回應說,如果不考慮使用這種方式的話,無法保證原有產品方案能夠成功,或者說,有很大概率會最終失敗,這樣團隊就面臨無事可做,甚至被解散的窘境。
會議最終不歡而散。究竟應該怎么走,志瀛依然沒有想到好的辦法……
評析:
一個團隊長期高度依賴一款即將過氣的互聯網產品。而今,團隊需要完成一個難以完成的年度業績目標,他們找到了一款可以仿效的對標產品,同時也發現了一個可以快速見效的方案。只是,該產品、該方案的核心秘密是騙人。做,還是不做?看似簡單的問題,卻讓數位IT精英舉棋不定……
乙:這個案例讓我想起了叔本華的一段話:"精神愚蠢,勢必內心空虛……內心空虛的人渴望外來刺激。因而,他們在選擇外來刺激時從不感到厭惡,看看眾人趨之若鶩的消遣多么可悲可憐,看看他們怎樣社交,聽聽他們怎樣交談,看看那眾多在門口閑談的人,留意那些躲在窗簾后窺視的人,就可以明白這一點。眾人渴望各種社交,盼望各式消遣娛樂,追求各類奢華,主要就是因為內心空虛,然而追求奢華讓很多人墮入揮霍,終于陷入困苦。"(6)
甲:這段話固然揭示了人性中劣的一面,但更劣的其實是利用這種人性中的劣勢去謀取不當利益。
乙:我忽然想到,如果這一次愛陌易團隊按照炙約或者炙約+多情惱的模式做了,那么接下來會怎樣?歡和公司將來會走向哪里?
甲:相信很多人在孩提時代都聽過諸如"放羊的孩子騙人被狼吃掉了""匹諾曹撒謊鼻子會變長"之類的故事。而講這些故事的人都是成年人。長大了的孩子也還會繼續和他們的孩子重復上述故事。
乙:講故事是要揭示說謊的害處,進而讓孩子明白要講真話、不說謊的道理。
甲:只是這種做法頗有問題。故事僅僅描述了放羊孩子多次說謊最終無人救援結果被狼吃掉,以及匹諾曹每當說謊鼻子就變長的"事實"。然而,就算兩個事實都是真實的,能從實然推出應然嗎?能從中推出人應當不說謊話的結論來嗎?
乙:從實然推應然?恐怕還不能。
甲:故事固然努力地在說說謊不好,卻沒有提供講真話會有好結果的證據,更沒有給出人應當講真話的理據。不是靠說理,而是靠嚇唬、恐懼迫使小孩子就范。而從諸如"成年人只講利弊,小孩子才講對錯"之類的"箴言",以及案例中人物的表現來看,很多成年人似乎也不那么信服故事里講的道理。
乙:為什么成年人要將自己都不信服的故事講給小孩子聽?是可以講的故事太少了嗎?還是說誠信只存在于童話故事中,至多只存在于孩童的世界?人在成年的那一刻就將注定與誠信的世界漸行漸遠?失信、說謊、騙人才是成年人世界的標配?抑或是,給孩子講關于誠信的童話,是成年人童心未泯的表現?還是希圖在孩子身上找尋,并讓孩子保有自己已然失落的東西,從而希望讓其過上"我們所未經生活過的""新的生活"?
甲:你說呢?
(1) 本案例系第五屆偉創力商業倫理案例寫作比賽獲獎作品,由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工商管理碩士李墨耘撰寫,僅供課堂討論。其中的企業及人物均已經過掩飾處理。作者無意說明相關組織經營成敗及其管理措施的對錯。
(2) "歡和"出自漢馮衍《與宣孟書》:"思厚歡和之節,樂定金石之固。"
(3) 基于網絡協議的語音傳輸(Voice over Internet Protocol,VOIP)是一種語音通話技術,經由網際協議(IP)即互聯網進行語音通話、多媒體會議等通信活動。
(4) 每日活躍用戶(daily active user,DAU),即在一個統計日內,登錄某網站或使用了某個網絡產品的用戶(重復登錄的用戶須被去除)。其數量常被用來反映網站、互聯網應用或網絡游戲的運營情況。
(5) 工具類產品使用時無須注冊,因此只能統計下載量,無法統計注冊用戶數量。
(6) [德]叔本華:《人生智慧箴言》,李連江譯,商務印書館2017年版,第26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