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一節
產品與商品

亞·楚普羅夫在《鐵路業務》中說過:“工廠主可以首先生產物品,然后尋找消費者。”(他認為產品在作為成品離開生產過程之后,才作為和生產過程分離的商品轉入流通)“生產和消費表現為兩個在空間上和時間上相分離的行為,在不創新產品而只載運旅客和貨物的運輸業中,這兩種行為是合在一起的,服務必須在它被生產的一瞬間被消費。”

這段論述中,出現了“物品”“產品”“商品”“服務”四個詞語。本節對本書中出現的“物品”“產品”“商品”“服務”等基本概念進行統一界定。

微課堂

物品、產品、貨物、商品、服務

一、“物”的界定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對物品的定義:東西(多指日常生活中應用的)。在生產、流通、消費領域中,經常將實體的物質材料稱為物品。天然存在的物、產品、貨物、商品均可稱為物品。

企業生產的物品可以以產成品的形式進入流通流域成為消費品,直接滿足消費者的需求;可以以材料、部件、零件等形式用于工業生產,間接滿足消費者的需求。產品與商品是不同概念,產品是指組織和顧客之間未發生任何交易的情況下,組織能夠產生的輸出。組織依存于顧客,因此,組織應當理解顧客當前和未來的需求,滿足顧客需求并爭取超越顧客需求。組織圍繞顧客需求的滿足開展一系列的活動,最終產生輸出,完成產品使用價值的實現。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對貨物的定義:供出售的物品。物流行業將物品稱為貨物,即經濟與社會活動中實體流動的物質資料。物流企業轉移的原料、材料、零部件及其他工業產品、農產品、商品等物質資料均稱為貨物,不能發生物理性移動的物質資料不是物流中的貨物,如道路、橋梁、廠房等。

商品是用來交換的勞動產品,具有價值和使用價值兩種屬性。其中商品的使用價值及其變化規律是商品學的研究對象。商品的概念有廣義和狹義之分:狹義的商品是指通過市場交換,能夠滿足人們消費需要的物質形態的勞動產品;廣義的商品是指通過市場交換,能夠滿足人們消費需要的所有形態的勞動產品。隨著大數據時代的到來以及技術創新的提速,商品的發展呈現出知識化、智能化、服務品牌化等趨勢和特點,商品已不局限于與需要、經濟的結合,還開始了與需要、文化和經濟的結合

服務無處不在,有形商品的生產、流通、消費均需要服務。服務也是一個產業,服務業和工業、農業共稱三大產業。2019年的統計數據顯示,服務業成為中國經濟的第一大產業。《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對服務的定義:為集體(或別人)的利益或為某種事業而工作。本書中的服務可理解為:服務是為滿足客戶需求所實施的一系列工作活動產生的結果,包含了服務業中的服務和有形商品生產、流通、消費過程中被即時消費的服務,歸屬到無形商品中。

二、商品的出現

最早的物物交換發生于原始社會,當時的交換尚帶有偶然性。原始社會后期,手工業、畜牧業從農業中分離出來,有了專門的氏族、家族、家庭制陶器、銅器、玉器,牲畜日益增多,轉由個體家庭放牧或家內飼養,交換范圍相應擴大,交換不但對外,而且也發生在部落、氏族內部。

公元前1046年,周王朝建立,原先居統治地位的一些商族人淪為周朝方國的臣民,有些商遺民的境況窘困,為了貼補家用,只好聽從周公的告誡,發揚做買賣為副業這一傳統,在農事空隙牽牛駕車到遠方去做生意。隨著殷商遺民足跡的延伸,商業的火種也以中原大地為中心,四處傳播開來。此后,把殷商遺民稱為“商人”,稱他們從事的行當為“商業”,買賣的物品稱為“商品”,得到了更廣泛的認可。商人商業商品這些詞語出現,標志著商品學進入了萌芽階段。

三、商品的特征

物品可以劃分為勞動產品和天然物品。與這二者相比,商品具有以下特征。

(1)商品是具有使用價值的勞動產品。商品是人們的勞動產品。某些天然物,如空氣、海水等雖然具有使用價值,但因其不是人們的勞動產品,所以不屬于商品。沒有使用價值的物品也不屬于商品。

微課堂

商品的特征

(2)商品是供別人和社會消費的勞動產品。勞動產品按用途可分為自給自足的產品和通過市場交換的產品。自給自足的產品是用來滿足自己需要的勞動產品,如農業基地的自用農產品,它們只對生產者具有使用價值,對其他消費者沒有使用價值。

(3)商品是通過交換到達消費者手中的勞動產品。商品的交換是有償交換,有償交換必須產生于市場,并受市場規律的支配。

四、商品的層次構成

伴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商品的需求也在不斷變化。商品也具有更寬廣的外延和深刻而豐富的內涵。

菲利普·科特勒教授認為商品在產品階段就應該形成并具備五個層次:核心部分形式部分期望部分延伸部分潛在部分。本書主要介紹與商品關系更為密切的核心部分形式部分延伸部分

(1)核心部分。商品是人們通過有目的、有效用的勞動生產出來的勞動產品。對于有形商品,它本身的成分、結構使其具有一定的物理機械性能、化學性能、生理生化性能等,這些性能使有形商品表現出一定的有用性,從而滿足消費者的某種需要。對于無形商品,工作人員需要憑借工作態度和工作技能,使無形商品表現出一定的有用性,從而滿足消費者的某種需要,表現出一定的功能/效用。這種功能效用就是商品的核心部分。

(2)形式部分。對于有形商品,形式部分即商品的基本形式。商品的形式部分包括商品的成分、結構、外觀、質量等,具體表現為商品名稱、商標及其注冊標記或品牌、商品條碼、商品包裝及其標志、專利標記及其原產地標志或證明、質量及安全衛生標志、環境標志、商品使用說明標簽或標志、檢驗合格證、使用說明書、維修卡、購貨發票等。無形商品也有形式部分,如工作人員的工作技能等。

(3)延伸部分。延伸部分指消費者購買商品時所獲得的附加利益服務,例如送貨到家、免費安裝與維修、退換貨、使用培訓、分期付款等。

思考討論1.1

分析并討論茶葉商品的層次構成,將討論結果填入表1.1,學完后續內容后再完成表1.2。

表1.1 分析商品的層次構成1

《資本論》中有這樣的表述:“商品首先是一個外界的對象,一個靠自己的屬性來滿足人的某種需要的物。”“物的有用性使物成為使用價值,商品的有用性決定于商品體的屬性。”

我國學者圍繞著《資本論》中關于商品的論述,將商品分成了三個層次。

(1)商品體。商品體是功能/效用的載體。它是人們利用原材料,通過有目的、有效用的勞動投入而創造出來的具體勞動產品,它本身的成分、結構使其具有一定的物理機械性能、化學性能、生理生化性能等,這些性能使商品體表現出一定的功能/效用,從而滿足消費者需要,使勞動產品有了使用價值。

(2)有形附加物。商品的有形附加物包括商品名稱、商標及其注冊標記或品牌、商品條碼、商品包裝及其標志、專利標記及其原產地標志或證明、質量及安全衛生標志、環境標志、商品使用說明標簽或標志、檢驗合格證、使用說明書、維修卡、購貨發票等。

(3)無形附加物。無形附加物是指人們購買有形商品時所獲得的各種服務或附加利益,如送貨到家、免費安裝與維修、退換貨、使用培訓、分期付款等。

表1.2 分析商品的層次構成2

五、商品的使用價值

商品的使用價值是指商品的功能/效用,即商品為了滿足消費者的一定需要所能提供的可靠而必需的功能或效用。如電冰箱的功能/效用是冷藏、冷凍。

(1)商品的使用價值表示商品和人之間的自然關系,實際上表示商品為人而存在。商品有需求者就可存在,無需求者就被淘汰。商品的使用價值是由商品的屬性與人們的需要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人們需要的不斷變化,引導著商品品種多樣化與商品質量的不斷提升,促使商品的生產者、經營者不斷地調整商品結構、更新商品品種,在生產商品時將主觀上追求利潤與客觀上生產、銷售具有使用價值的商品有機結合成一體。

(2)商品的屬性與人們需要的吻合程度決定了商品使用價值的大小。商品的使用價值主要是由商品的自然屬性決定的。但商品及其屬性本身不是商品的使用價值,商品及其屬性只是商品使用價值的載體和客觀基礎。商品的使用價值依賴于人的存在:同樣的商品對于不同的人群,可能表現出不同的使用價值;不同的商品對于同樣的人群,也可能表現出相同的使用價值。

思考討論1.2

茶是世界三大飲品之一。近年來,茶葉圍繞其特有的功能和效用出現了個性化、保健化、高檔化、禮品化的發展趨勢。

分析并討論茶葉消費類型與使用價值的關系,將結果填入表1.3。

表1.3 不同消費類型對茶葉使用價值的要求

主站蜘蛛池模板: 德兴市| 金沙县| 抚州市| 迁西县| 苏尼特左旗| 湟源县| 临夏县| 棋牌| 林周县| 安康市| 红原县| 荆门市| 岳阳市| 河西区| 高雄市| 双流县| 通山县| 山阳县| 长治市| 丹巴县| 昔阳县| 阆中市| 依兰县| 思南县| 怀来县| 孟津县| 玉龙| 南漳县| 义乌市| 射阳县| 方山县| 原阳县| 美姑县| 泸定县| 山东省| 河源市| 扎囊县| 泾川县| 青铜峡市| 木里| 仙游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