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天生長有一張嘴,除了個別人特殊生理原因外,都會講話,但是有的人講得好,有的人講得不好,講得不好的人,溝通起來往往比較困難,不但別人不愿意和他打交道,經過多次挫折,久而久之,他對自己也失去了信心,有的人甚至認為自己天生就不會講話,這種自暴自棄的負面判斷會對其工作和生活帶來消極的影響。
談話是有技巧的,很多人包括筆者在內曾經在這方面有過深刻的教訓,其實只要稍加訓練,完全可以將自己談話的水平提升一個層次。下面我們結合常見的幾個認識上的誤區,來談談談話技巧。
誤區一:先入為主。這是很多人最容易犯的毛病。就是在談話前,已經在腦海里給對方描了一張畫像,準確說是個性標簽。這個標簽可能基于對方相貌、職業、背景乃至以前交往的經歷。相貌、職業等外在因素和本次談話沒有任何關系,要準確地理解對方,必須在交流的過程中不預設前提,否則在后期談話的過程中,很容易對對方的想法和意圖作出誤判。哪怕是以前有過不愉快的交往經歷,也要設法清零,每個人每時每刻都可能發生變化,此一時彼一時,任何時候都不能因為過去而影響現在的看法。
在腦海里將對對方的一切預判清零,關注對方當下的言行,竭力準確地理解對方,這樣會消除很多原本不應該出現的誤解,創造出新的合作機會。
誤區二:話越多越好。有的人為了達到讓對方理解的目的,一上來就滔滔不絕,恨不得將自己的五臟六腑都袒露在對方面前。其實,人與人的交流,不在于話的多少,而在于能不能達到談話的目的,否則說的話再多也是廢話。因此要進行一場認真的對話,一定要明確這場談話的目的是什么。有的時候,事先并不了解對方談話的真正意圖,那么談話的內容和方式需要更加謹慎。通過前期的往來試探,在了解了對方的意圖后,再選擇合適的談話方式。
一個談話技巧熟練的人,往往會采取后發的談話方式。前期,盡可能充當一個安靜的聽眾,通過聆聽對方的陳述,了解對方的談話意圖和想法。在對方陳述的過程中,盡量不要去打斷對方的講話,讓對方流暢地表達他的想法。即使對方明顯停頓下來了,你也要稍等片刻,在確定對方講完后,再開始你的陳述。
這種談話方式有幾個好處,一是你能先了解對方的想法,這樣你后面談話更能做到有的放矢,不說廢話;二是一般會贏得對方的好感,因為你將對方的位置放在前面,他會感覺到你的尊重。
由此可見,話不在多,而在于以正確的方式說出正確的話。
誤區三:遇到指責,一定要極力辯護,否則就是軟弱的表現。我們每個人一定會遇到被人指責的情況,這種情況下我們要么為自己辯護,要么反擊,反過來指責對方。這兩種方式在現實中,效果一般都不太好。因為,對方指責你,一定是有備而來,無論你采取什么方式辯護甚至反擊,他都不會聽,這個時候,人往往會情緒失控,這樣你就中了他的圈套,他的目的就是要看你惱羞成怒,就是要你出洋相。越是這個時候,你越需要冷靜下來。不是不作出回應,而是作出理性的回應。
這就是第三種選擇,即非辯護性回應。對方越是希望你情緒失控,你越冷靜,他越是希望你和他爭執,你越顯得風輕云淡。比如,在對方對你發出咄咄逼人的指責后,你輕描淡寫地回應一句“好的,我明白了”或者“讓您費心了”等讓對方找不到反擊著力點的話。在你采取非辯護性回應后,對方進一步的指責反而失去了正當性,旁觀者也沒有了圍觀的興趣。
采取非辯護性回應指責的談話方式,一方面可以避免雙方進入相互指責的惡性循環,二是為雙方關系后續的改善留下了余地。
誤區四:憤怒是無法避免的。我們一定會遇到讓人生氣的人和事。對方毫不掩飾的侮辱或者做出的蠻不講理的事,不禁讓人產生是可忍孰不可忍的感覺。遇到這種情況除了憤怒還有其他辦法嗎?
我們首先要明白一點,憤怒除了傷害自己外,本身沒有任何意義。因此,我們無論如何要避免用別人的錯誤來懲罰自己。那么遇到蠻不講理的人和事,我們該怎么辦?
首先,我們一定要理解對方的立場,并對他的立場不做任何評判。無論對方說什么話,做什么事,你需要做的都是去正確地理解。每次和難纏的人打交道,我們事先要將腦子清零。不要對這個人和事做任何判斷,也不要對他的意圖做任何基于過去的猜測。將人標簽化,會將人進一步推到對立面。
還有,你要明白一點,這個世界上你改變不了任何人,也左右不了所有的事情。他的言行,只能由他自己來負責,越過了邊界,自有規則和法規來束縛和規范,不是不報,只是時辰未到。既然你無能為力,那么憤怒就沒有任何意義。
其次,你在正確理解對方的言行前提下,要時刻檢視自己的內心。禪宗有個詞叫作“不動心”,但是普通人有七情六欲,在外界的刺激下不可能做到波瀾不驚。越是這個時候,越要提醒自己保持冷靜,要提醒自己對方的言行和己無關,你能做的就是清楚表明自己的立場和訴求。遇到實在無可救藥的人,你敬而遠之就好了,犯不著為之傷神。
談話是一門藝術,只要我們用心,一定能夠掌握竅門,并成為一個擅長溝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