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隨園食單
- (清)袁枚著 白常繼編著
- 1465字
- 2023-07-07 17:42:56
11 器具須知
原文:
古語云:美食不如美器。斯語是也。然宣、成、嘉、萬[46],窯器太貴,頗愁損傷,不如竟用御窯[47],已覺雅麗。惟是宜碗者碗,宜盤者盤,宜大者大,宜小者小,參錯[48]其間,方覺生色。若板板[49]于十碗八盤之說,便嫌笨俗。大抵物貴者器宜大,物賤者器宜小。煎炒宜盤,湯羹宜碗;煎炒宜鐵鍋,煨煮宜砂罐。
譯文:
古人說:講究食物,必先講究餐具。這句話說得很對。然而,宣德、成化、嘉靖、萬歷年間生產的瓷器都太珍貴,讓人擔心破損,倒不如全用御窯的,這些瓷器已經很漂亮了。只是該用碗的情況下用碗,該用盤的情況下用盤,該用大餐具時用大餐具,該用小餐具時用小餐具,交錯陳列席上,才會讓美食增色。如果很死板地一律按照“十碗八盤”的說法來操辦,便會覺得又笨又俗。一般的做法是貴的食物適合用大容器,便宜的食物應當用小容器。煎炒的用盤,湯羹用碗;煎炒應用鐵鍋,煨煮應用砂罐。
延伸閱讀:
中國傳統的飲食講究色香味形器俱全,其中器就是器皿。菜品盛裝很重要,袁枚說:美食不如美器。要說美食就應該著眼于美食本身,就算換了不同的餐具,其美味是不會變的,怎么反倒不如陪襯的餐具了呢?餐具雖然本身不能吃,但它帶來了美,帶來了情趣,它是菜品的嫁妝,器皿與菜肴之間統一才完美。如果說器皿簡陋,而食物精美,那無異于“一朵鮮花插在牛糞上”,自然撩動不起食者的食欲。這就像穿衣服一樣,既要考慮衣服本身的顏色、款式,也要講究衣服與個人氣質、相貌、膚色的搭配,而食物與器皿之間也存在這樣一個關系。精致的餐具美器更是美食之外的另類享受。美食佳肴必須要精致的餐具烘托,才能達到完美的效果。
名家雜談:
器具很重要,我們要如何使用呢?一般來說:物貴者器宜大,物賤者器宜小。煎炒宜盤,湯羹宜碗;煎炒宜鐵鍋,煨煮宜砂罐。明宣德、成化、嘉靖、萬歷年間的瓷器在袁枚的時代就已很珍貴了,馬未都在“百家講壇”說過,成化雞缸杯價值連城,是一級珍稀文物,現在別說用它裝菜,供起來還怕供不好呢,不要說宣、成、嘉、萬,就是袁枚說的康雍乾時代御窯的器具現在也價值不菲,有誰舍得用呀。雖然袁枚說美食不如美器,您也別用太珍貴的,打碎了怪可惜的。
現在餐廳的器皿使用正走著兩條路子,一類是用方便快捷的一次性餐具,多數是中低檔酒樓;另一類則是越來越多地選擇精致的器皿,像高檔酒樓的餐具趨向精美,紫砂小餐具、描金攢盒、異形菜盤,則體現了一種精細。還有許多原料本身就是器具,做菠蘿系列菜品用菠蘿做餐具;椰子系列菜品用椰子做餐具;竹筒系列的菜品用竹具做餐具;農家菜選用藤籃、竹筒為盛器,陶盤、木桶、鐵鍋也都當器皿上桌,體現出原始淳樸的農家感覺。
最近還流行另類創意菜,比如菜融合眾家之長,集思廣益,博釆中西,出了一大批代表人物,可以講他們打破傳統觀念,顛覆中餐思維,引導了中國創意經典菜潮流,飯店裝修時尚、典雅、豪華,同時裝點傳統飾物,餐桌上吃碟竟是蓋房用的大青瓦片,要沒思想準備冷不丁一看,能嚇你一跳,起一身雞皮疙瘩,看后都稱奇說有創意。餐具器皿更是五花八門,青石板、小籮筐、陶器和高檔餐具,西式餐具搭配起來也有點意思,我見過有一道菜器具用廢舊木頭挖三個洞裝上碗當托,還真有點藝術品的味道。據說這些材料都來自劈柴廠和裝修的下腳料,給個百八十塊拉一車回來,選吧選吧,鋸吧鋸吧,然后經消毒處理就可上菜了,還真有些趣味,這倒和蔡邕辨琴從火中搶出燒了半截木頭制的焦尾琴一般,化腐朽為神奇,有同工異曲之妙,關鍵還很省錢。要說省錢還有比這省的,據說曾有人設計了一道菜,將紹興酒壇隨意一扔,挑揀規則好看的碎片作為器具,可是裝上菜端上桌,看著看著自己都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