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隨園食單
- (清)袁枚著 白常繼編著
- 745字
- 2023-07-07 17:42:55
10 變換須知
原文:
一物有一物之味,不可混而同之。猶如圣人設教[43],因才樂育,不拘一律。所謂君子成人之美也。今見俗廚,動以雞、鴨、豬、鵝,一湯同滾,逐令千手雷同,味同嚼蠟。吾恐雞、豬、鵝、鴨有靈,必到枉死城中告狀[44]矣。善治菜者,須多設鍋、灶、盂、缽之類,使一物各獻一性,一碗各成一味。嗜者舌本[45]應接不暇,自覺心花頓開。
譯文:
每一樣東西都有自己獨特的味道,不能混雜在一起。如同圣人教授學生,講究因材施教、不拘一格一樣。這也可以說是君子成人之美的做法。如今總是看見一些庸俗的廚師,動不動就把雞、鴨、豬、鵝一鍋同燉,如此一來,做出來的菜味道相同,肯定味同嚼蠟。我想,如果雞、豬、鵝、鴨真有靈魂的話,一定會到枉死城中去告狀。善于燒菜的人,應多備鍋、灶、盂、缽等,使每種食物呈現各自的特性,每碗各成一味菜肴。這樣喜好美食的人能夠接連不斷地吃到美味,心情也會變得更加愉快。
延伸閱讀:
味道是菜的靈魂,五味細微的變化,演繹出萬千滋味,五味調和最重要的一條便是注重本味,突出主味,使原料各盡其材、各顯其味。要想一菜一格,百菜百味,就不能怕麻煩,什么料用什么湯,才能各有各的味。比如《隨園食單》的湯羹就有十三種,都是用原湯燴制或加雞湯調味而成。業內傳有三套湯,此湯滴水成珠,殺口掛嗓。過去沒有味精,全靠雞湯提味。
名家雜談:
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各種原料每種有每種味道,雞有雞味,肉有肉味,魚有魚味,切不可混在一起、烹在一起,這和孔圣人教學生是一個理,要使一物各獻一性,一碗各成一味,這才對得起這些原料。用袁枚的話:“今見俗廚,動以雞、鴨、豬、鵝,一湯同滾,逐令千手雷同,味同嚼蠟。吾恐雞、豬、鵝、鴨有靈,必到枉死城中告狀矣!”現在圖省事,都用味精、雞粉、雞汁什么的,不過好是好,鮮是鮮,但做出來的菜全是一個味精、雞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