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視陌生人的下町品格
這話又該怎么說呢?下町這種地方有人情味兒,這當然很好。可要是僅僅根據這一點就大唱贊歌,可就大錯特錯了。我看了系列電影《寅次郎的故事》就想,導演山田洋次肯定不是下町的草根出身。后來一打聽,果然,他是大阪人。
搞什么呀?“瘋子阿寅”這樣的家伙,下町里哪兒有啊?這個車寅次郎,怎么看也是個練攤的9,是個混混兒嘛。混混兒突然回家,大家自然是會惱火的。
平時見不著面的混混兒,突然回到下町來,還裝模作樣地對人說“喂!年輕人”什么的,人們只會覺得討厭。心想這家伙怎么又來了?怎么會說“阿寅,你終于回來啦”之類表示歡迎的話呢?
下町這種地方,大家是不愿意跟與自己無關的人搭茬兒的。也就是說,他們只在自己的生活圈子內建立人際關系,對圈外人毫不關心。也正因為這樣,才能自己過自己的小日子,不給別人添麻煩。
以前,我家附近搬過來一個演員。據說還是坂本九10的資助人什么的,僅憑這一點就是個名人了。背后自然也有些“那人經常上電視”之類的議論。也有些不開竅的傻瓜去找他簽名。可這時,其他人的反應就很有意思了。
有人說:“怎么能去要人家的簽名呢?這不是給人家添麻煩嗎?”
有人說:“那種人,別理他!”
還有人說:“那小子居然讓自己出名了,真是個笨蛋!”
總之是不想與之發生任何瓜葛。
江戶時代的農村,村里人要是違反了村規是要被趕出村子的,下町也一樣。同伴之間的關系十分牢固,可對于陌生人則是徹底視而不見。他們對同伴會說“吃了飯再走吧”,而對陌生人是絕對不會說“沒關系,在我家住一晚再走吧”。所以小偷一到下町,很快就會被認出來的。要是哪家丟了東西,立刻會有人說“就是那小子偷的”,因為“那小子”是外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