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章節
書友吧 2評論第1章 譯者序:歌者與旅行
但凡詩人,若是放棄旅行,遠離生活,他的詩就失去了賴以存活的土壤。對于和歌和俳句作家來說,旅行更是他們的生命。松尾芭蕉的《奧之細道》、《野曝紀行》便是洋洋灑灑,在一路行、一路吟唱之中完成的。是旅行與大自然成就了芭蕉,使其成為一代“俳圣”。芭蕉臨終之時,留下了“饒是臥病在旅途,冬原猶自入夢來”的遺作,可見芭蕉對旅行是多么的眷戀。
世間充滿了偶然與巧合,松尾芭蕉的臨終之作竟然成了后世歌者若山牧水的真實寫照。
1885年,若山牧水出生于宮崎縣東臼杵郡(現日向市)的一個醫生的家中。1899年進入宮崎縣延岡中學,此時他便開始接觸短歌與俳句了。1904年若山牧水進入早稻田大學文學專業學習,在此期間結識了北原射水(即后來的北原白秋)與中林蘇水,與之并稱“早稻田三水”。牧水21歲那年,參加其恩師尾上柴舟組織的短歌會“金箭會”,也就是從這個時候開始,他才真正踏上了其文學之路。
牧水26歲那年,他將自己親手創辦的雜志《創作》交給友人打理,開始了人生的第一次遠足。那一年,他的足跡遍布山梨、長野兩縣。從此,牧水愛上了自然,愛上了旅行,他的足跡遍布日本各地,在日本各地留下了大自然的詠嘆調。
牧水生命的最后幾年,幾乎都是在旅途中度過的。1927年,他花了大概兩個月的時間游覽了朝鮮半島,這次旅行的勞頓耗費了他過多的生命,歸國后他便病倒了。1928年8月,他在山梨縣的上部溫泉度過了生命里的最后一次溫泉之旅。9月,若山牧水因多病齊發而與世長辭了。在他生命里短短的44個春秋里,留下了很多篇游記,其中多數都收錄在1925年刊行的《樹木與樹葉》一書中。本書節選了其中比較有代表性的八篇文章,涵蓋了春、夏、秋、冬四季,從九州的阿蘇山,說到關東的奧秩父山系,內容不可謂不豐富。
而今,那百年前的曾經的原野,已經變成人來人往的繁華都市,那百年前的古樸神社,已然化身做鋼筋水泥的紀念碑。而有些地方,我們尚能從中找出百年前的絲絲印記。我們能夠展現在讀者眼前的,僅僅是作者原汁原味的文字作品,而其中更多的種種無奈,種種感慨,恐怕只有在諸位讀者親自閱讀本書之后,去細細體味了。
于航
2016年6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