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癮:在放縱中尋找平衡
- (美)安娜·倫布克
- 1012字
- 2023-05-19 18:44:36
引言
要快樂,要快樂,花光所有金錢只為快樂起來。
——李翁·赫姆(Levon Helm)[1]
本書討論快樂,也討論痛苦。最重要的是,本書討論苦與樂的關系,以及理解兩者之間的關系對提高生活質量的重要意義。
為什么這么說呢?
因為我們已經將一個物資匱乏的世界轉變為一個物資極其豐富的世界:毒品、食物、新聞、賭博、購物、游戲、資訊、色情短信、臉書(Facebook)、照片墻(Instagram)、油管(YouTube)、推特(Twitter)……如今,高回報刺激物的數量、種類和影響力日益提高,其程度令人震驚。智能手機是現代社會的“皮下注射針”,全天24小時不間斷地為“有線一代”(wired generation)注射數字多巴胺。如果你還沒有遇到令你欲罷不能的東西,那么用不了多久,它就會出現在你附近的一個網站上。
科學家將多巴胺作為一種“通用貨幣”,以此來衡量某種體驗致人成癮的可能性。大腦獎賞回路產生的多巴胺越多,這種體驗就越容易上癮。
除了多巴胺,20世紀最重要的神經系統科學發現之一是快樂和痛苦源自大腦的同一區域。具體說來,快樂和痛苦就像一架天平的兩端。
我們都經歷過這樣的時刻:吃完一塊巧克力后渴望再吃一塊;遇到一本好書、一部精彩的電影或一個好玩的電子游戲時,希望它永遠不要結束。在我們產生渴求的那一刻,大腦內的天平開始向痛苦的那一邊傾斜。
本書旨在從神經科學的角度剖析大腦的獎賞機制,讓我們在快樂和痛苦之間找到一個更舒適、更健康的平衡。但僅僅依靠神經科學還不夠。我們還需要了解人們的真實體驗。想知道如何克服強迫性過度消費,就必須向那些有過成癮問題的人取經。
本書的內容基于我的病人的真實故事,他們曾深受成癮之害,最終找到了解決問題的辦法。經過他們的許可之后,我將這些真實的故事融入書中,希望讀者可以像我一樣從他們的經驗教訓中受益。或許你會覺得,其中一些故事簡直駭人聽聞,但我認為,那只是我們的所作所為的極端版本。正如哲學家和神學家肯特·鄧寧頓(Kent Dunnington)所說:“嚴重成癮者是被我們忽視的當代先知,他們預言了我們的滅亡,因為他們讓我們看到了自己的真實面貌。”
無論令我們上癮的是糖、購物、偷窺、吸大麻、刷社交媒體還是讀《華盛頓郵報》(The Washington Post),我們都會做出不符合自身期望,甚至令自己后悔的行為。本書將提供一些實用的解決方案,幫助我們在這個以消費作為生活動力的世界里,有效解決強迫性過度消費的問題。
從本質上講,尋求平衡的秘訣是將有關欲望的科學理論與戒斷的有效方法相結合。
注釋:
[1]李翁·赫姆(1941—2012)是美國傳奇搖滾樂隊The Band成員,鼓手兼歌手。——譯者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