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中文版序

親愛的中國讀者:

無論令我們成癮的是酒精和香煙之類的物質,還是玩游戲、刷社交媒體之類的行為,通過了解快樂與痛苦背后的神經科學原理,我們都能克服強迫性過度消費,找到平衡,過上健康幸福的生活。

例如我的一位患者,他是一位二十歲出頭、聰明、體貼的年輕人,因退縮性焦慮和抑郁癥前來就診。他已經從大學輟學,與父母住在一起,隱約還有自殺的念頭。他每天的大部分時間都在玩游戲,直到深夜。

如果是二十年前,我為這類患者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給他開抗抑郁藥。但現在,我會推薦完全不同的方法——多巴胺戒斷。我建議他在一個月內遠離包括電子游戲在內的所有屏幕。

作為一名精神科醫生,在二十年的從業生涯中,我看到越來越多的患者深受抑郁和焦慮問題的困擾,其中包括很多年輕人,他們在其他方面十分健全,家庭和睦,受過良好的教育,衣食無憂。其實他們的問題并不在于精神創傷、社會脫位或貧困,而在于多巴胺過量。多巴胺是大腦產生的一種化學物質,是一種與愉悅感和獎賞機制有關的神經遞質。

當我們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時——比如我的那位患者玩游戲的時候,大腦會釋放出少量多巴胺,讓我們感到愉悅。但在過去七十五年里,神經科學領域最重要的發現之一,就是大腦中處理快樂和痛苦的區域是相同的,并且大腦會努力維持快樂和痛苦的平衡。每當這個天平向一側傾斜時,大腦就會在另外一側施加壓力,竭力恢復平衡,神經科學家稱之為“內穩態”。

多巴胺被釋放以后,大腦會相應地減少或“下調”被刺激的多巴胺受體的數量,從而導致快樂-痛苦的天平向痛苦端傾斜,以恢復平衡。所以,我們常常會在快樂過后產生宿醉感或失落感。倘若等待足夠長的時間,這種感覺就會消失,我們會重新回歸中立的狀態。然而,人類天生渴望對抗這種感覺,于是我們會再次回到那個快樂源泉的懷抱——比如再玩一局游戲。

如果每天保持這種模式幾個小時,幾周或幾個月后,大腦的快樂設定點就會發生變化。現在我們繼續玩游戲,不是為了獲得快樂,而是為了回到正常的感覺。一旦停下來,我們就會體驗到戒斷任何成癮物質時會出現的普遍癥狀:焦慮、易怒、失眠、煩躁和強烈的渴求,一心想回到那個成癮物質身邊。

我們的大腦經過數百萬年的進化,形成了這種微妙的平衡。在遙遠的過去,快樂是稀缺的,而危險無處不在。今天的問題是,我們不再生活在那個遠古時代。相反,我們現在生活在一個物資過剩的世界。能夠使人成癮的藥物和行為的數量之龐大,種類之繁多,效力之強勁,都是前所未有的。除了糖或阿片類藥物等成癮物質,自二十年前開始,一種全新的電子設備成癮癥出現了:發短信、用社交軟件、上網、網絡購物和賭博。這些數字產品的設計就是為了讓人沉迷其中,閃爍的燈光、慶祝的聲音和“點贊”,使我們渴望獲得更大的獎勵,而我們只需點擊一下即可。

盡管越來越容易獲得那些令人快樂的東西,但我們卻變得比過去更加痛苦。全球抑郁、焦慮、身體疼痛的發生概率與自殺率都在增加,尤其是在富裕國家。《世界幸福報告》對156個國家的公民幸福感進行了排名,報告顯示,2018年美國居民的幸福感低于2008年。其他富裕國家,包括比利時、加拿大、中國、丹麥、法國、日本、新西蘭和意大利,居民自評的幸福指數也出現了下滑。中國的整體幸福感排名比較靠后,在156個國家中位列第93位。芬蘭人的幸福感最高。幸福感最低的國家是南蘇丹。

當我們在追求多巴胺的時候,很難看到其中的因果關系。只有暫時遠離令自己成癮的東西,我們才能看到它給生活帶來的真正影響。因此,我要求那位患者一個月不要碰電子游戲,一個月的時間足以使大腦的多巴胺水平恢復平衡。這么做并不容易,但一種違背直覺的觀點激勵著他:放棄那些在短期內給他帶來快樂的事情,從長遠來看,可能會使他更加快樂。

令他驚訝的是,他確實感覺比幾年前好多了,焦慮和抑郁得到了緩解。后來他重新開始玩電子游戲,也沒有產生不良影響,因為他將每周的游戲時間嚴格限制在兩天之內,每天兩個小時。這樣一來,兩次游戲之間就有足夠的時間使大腦恢復平衡。

他不再玩那些過于刺激的游戲,這類游戲很可能一玩起來就停不下來。他用一臺筆記本電腦玩游戲,用另一臺筆記本電腦學習,在物理層面上將游戲和學習分離。最后他還承諾,除了朋友之外,不和任何陌生人一起玩游戲,因此游戲也鞏固了他的人際關系。人與人之間的聯系本身就是多巴胺的一個有效、有益的來源。

并非人人都玩電子游戲,但幾乎所有人都有一個令自己成癮的數字化產品,其中很可能就包括智能手機——它相當于“有線一代”(wired generation)的“皮下注射針”。眾所周知,要減少手機的使用是非常困難的,一旦離開手機,大腦的快樂-痛苦天平就會向痛苦的一側傾斜,令人感到不安和暴躁。但這么做是值得的,因為若能保持足夠長的時間不去使用手機,更加健康、平衡的多巴胺水平會帶來諸多益處。大腦不再被渴求占據,我們才能更加專注于當下,再次從生活中那些微小的、意想不到的獎勵中獲得快樂。

本書認為,當今廣泛且日益嚴重的成癮問題并非源于意志薄弱或道德敗壞,而是因為我們越來越容易接觸到能令人輕易上癮的藥物和行為,包括“數字藥物”。從遠古時代進化而來的大腦無法與現代的生態系統相協調,致使我們更容易成癮,也更容易受到抑郁、焦慮、失眠和諸多心理問題的影響,因為我們的大腦總是試圖以過多的快樂來補償自己。這是一個全球性的問題,在富裕國家尤為突出,人們的基本生存需求得到了滿足,現在面臨的挑戰是如何在一個物資過剩的環境中生活。無論你住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的斯坦福,還是中國的北京,我相信本書都將幫助你找回平衡。

安娜·倫布克博士

于美國加利福尼亞州斯坦福大學

2022年7月27日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宜宾县| 彭州市| 锡林浩特市| 福海县| 乡宁县| 浙江省| 台安县| 元氏县| 华坪县| 读书| 沽源县| 镇沅| 武宣县| 南充市| 东阳市| 长春市| 邢台市| 宜宾县| 巴林左旗| 健康| 宣恩县| 凤台县| 威信县| 台湾省| 无锡市| 威宁| 尤溪县| 华宁县| 鄂尔多斯市| 广灵县| 泰宁县| 张北县| 韶山市| 兰坪| 大姚县| 西乌珠穆沁旗| 金堂县| 平果县| 溆浦县| 奉节县| 甘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