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鍵績效背后的心理學
- (日)榎本博明
- 1539字
- 2023-05-17 16:05:42
除了錢,還有什么方法能留住員工 ·成長需要
Q 最近幾年,不斷有干勁滿滿的年輕人帶著對公司的不滿提出了辭職。我很想阻止年輕人才的流失,請問除了給他們開出完全不遜于同規模的其他公司的薪資,還有沒有其他好辦法呢?
年輕的新員工沒干多久就要辭職。公司花了不少人力財力培養他們,好不容易到了該他們發揮能力的時候,他們卻選擇走人。怎樣才能讓年輕人安心留在公司工作呢?——這是不少公司管理層的普遍煩惱。
新人頻繁離職已經成為企業的棘手問題。這些年輕人努力找工作,好不容易得到錄用,卻又輕易辭職。這是為什么呢?
追求自我成長的時代
現在的年輕人常常說“我要成長”,“我想從事促進自我成長的工作”。
以前,人們跳槽轉行基本是因為對原公司的薪資等待遇或考勤制度等不滿。但近幾年,人們辭職的頭號原因變了。有辭職念頭的年輕人常常抱怨“我完全不想做現在的工作”,“現在的工作跟我想的不一樣”。我問他們到底對什么地方感覺不滿,他們回答說:“現在的工作對我自身的成長幫助不大。”“光做這種工作,我是成長不了的。我想找個能促進自我成長的工作。”
從這些話中,我們可以感受到現在的年輕人更想從事能促進個人成長的工作。因此,公司無論怎樣改善薪資、福利保健和考勤制度,也無法真正改善或消除年輕人頻繁離職的問題。畢竟,很多離職的年輕人不滿的是公司除上述因素外的方面。
從基本需要過渡到成長需要
在此,我們必須思考的是個體需要的結構變化。
在物資匱乏的時代,金錢報酬是左右人們工作積極性的關鍵。而在名望至上的時代,地位報酬是左右人們工作積極性的關鍵。但在人們既不怎么缺乏物質保障,也不怎么追求出人頭地的現代社會,可以說金錢報酬或地位報酬已不再是提高他們工作積極性的核心因素了。

在這樣一個時代,滿足成長需要在提高員工的工作積極性上越來越重要。在追求豐厚的經濟回報、重視滿足基本生活需要的時代,改善薪資制度能提高員工的工作積極性。但如今,這一做法并不完全有效。
我常常聽到企業管理者感嘆,無論怎么提高待遇都留不住年輕人。這其實是因為公司管理層還沒有做好面對年輕人需要變化的準備。在看重成長需要的時代,最重要的是滿足個體的成長需要。當然,這是在適當保證經濟待遇的基礎上來說的。
喜歡壓榨年輕勞動力的公司常常會利用年輕人的成長需要,一邊夸大工作的成就價值,一邊發低薪資糊弄年輕人拼命工作。這種公司通常被稱為黑心企業。我自然不是指壓榨年輕人的昧良心的方式。但要知道,這種壓榨現象越多,就說明追求自我成長的年輕人在變多。
滿足員工的成長需要
從動機管理的觀點來看,員工對滿足自我成長需要的呼聲應該受到企業的重視。我們應該思考員工在什么時候能夠獲得自我成長的實感。在此,我列舉5個典型例子。
1.能順利完成以前做不好的工作的時候
現在犯的錯誤比以前少了,能夠獨立完成以前需要領導或老員工指導的工作,這些時候能讓人獲得自我成長的實感。
2.能解決的問題和搞明白的事情逐漸增多的時候
這其實是一個人對業務逐漸熟練的證明,也能增加個體自我成長的實感。
3.能逐漸掌握解決較難問題的技能的時候
每個初入職場的新人看到領導或老員工得心應手地工作,從容地處理問題,都會有點自慚形穢,深感自身不足。當他們在工作上也變得輕車熟路、游刃有余時,就會真切地體會到自我成長的實感。
4.被領導或老員工表揚的時候
如果一個人剛入職時常常被領導或老員工提點或訓斥,但逐漸適應工作后因為能力的提升和取得的成果而受到表揚,那么這時他就會感到非常自豪,同時也會獲得自我成長的實感。
5.被委以重大工作任務的時候
當一個人被委以重任時,在領導眼中,他就已是一個能不負重托、有擔當、有能力的人。這種認可會給予員工很大的自信,讓他們感受到自我成長的實感。
企業管理者應該始終記住這幾點,將員工內心渴望自我成長的呼聲納入考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