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狄仁杰奇案
- (荷)高羅佩著 張凌整理
- 1382字
- 2023-05-09 19:20:17
黃序
高羅佩先生(R.H.van Gulick, LITT.D.),字芝臺,荷蘭人,系陸軍中將高維廉將軍的第五公子。生于一九一〇年,四歲時曾隨親旅居爪哇,十三歲始回荷蘭,十八歲入萊丁大學(1)法律學系,專攻國際公法,二十歲時著有學士論文,題為《如何改良荷屬東印度華僑的法律》。同年又入該大學東方語言學系,修讀中、梵、日等語言與歷史,二十五歲著《馬頭觀音考》的博士論文,得文學博士學位。(2)此后歷任荷蘭駐中國、日本、美國及印度外交官,現任印度新德里荷蘭大使館參贊。他除荷、英語外,尚能說一口極流利的國語及日語,尤以說日語時,更酷肖日人,實一天才的語言家。
高羅佩先生除為一位外交官、天才語言家外,同時還是一位極出色的漢學家。他精通中國語文,善詩詞,工書法,尤擅長草書;而且復善操中國古琴,治金石,其多才多藝及方面之廣,在西歐漢學家中實堪稱首屈一指。他旅居日本時,曾治琴史,并研究硯史,有英文著作《米海岳硯史考》《中國七弦琴之研究》《嵇康琴賦考》等書。因利用日本資料來研究琴史,遂旁及東皋禪師,于是廣搜其遺文事跡,撰有《明末義僧東皋禪師集刊》,由商務印書館于一九四四年出版。此二百年前的志士,素為日本人所崇拜,但在中國反而鮮有知者,故其貢獻更受人注意。抗戰期間,他在重慶與我國文藝界人士過從甚密,因研究古琴的關系,還組織一個“天風琴社”,每逢演奏,照例室無虛座;惜戰時生活緊張,致使他不能繼續作專門的研究。高羅佩先生平日又酷嗜西洋偵探小說,而對于中國古代的偵探小說,尤感興趣;暇時便自己動手,英譯了一部舊小說《武則天四大奇案》,曾于一九四九年在日本出版,名為Dee Goong An, An Ancient Chinese Detective Story(《狄公案——一部中國古代的偵探小說》),將中國古代的長篇偵探小說,直接介紹給歐美的讀者。
我的認識高羅佩先生,遠在一九四二年(3),那時候他任重慶荷蘭大使館一等秘書職,尚未結婚,我們常在摯友葉秋原先生家里聚談。閑談中他曾不斷贊揚中國婦女的美德,后經友人介紹,認識了前京奉鐵路局局長水孟賡先生的第八女公子,水世芳小姐(畢業于西南聯大(4))。他們兩人,一見傾心,終成眷屬。結婚時除依照基督教儀式外,復舉行中國新式婚禮,中荷兩方的法律習慣同時兼顧,其思想的新穎,胸襟的曠達,可以概見。
本書名《狄仁杰奇案》,系以唐代名相狄仁杰初任縣令時的破案故事為主題,并連帶述及其親信馬榮、喬泰、陶干、洪亮等人的事跡。高羅佩先生用現代的眼光去處理這種新穎離奇的情節,自然很容易引人入勝。中國“公案”一類的舊小說,如《包公案》《彭公案》《施公案》等,歷來傳誦已久,婦孺皆知,毋須細述。不過歐美人士能夠直接用中文來撰寫中國古代的長篇小說,而文字暢達,造意新奇,足同我國舊小說名家相抗衡的,據我所知,高羅佩先生實為第一人。所以此書之出,不脛而走,可為預卜!
一九五三年十月五日黃應榮序于新加坡
(1) 現通譯為萊頓大學。
(2) 此處關于高羅佩先生個人經歷的記述,與事實略有出入。高羅佩的姓氏范古利克通常拼寫為van Gulik。1930年9月,他進入萊頓大學文學系和法律系,1932年2月通過了中文主修和日文副修的學士學位考試,同時以論文《荷屬東印度華人司法地位的發展》通過法律系學士學位考試,后來轉入烏特勒支大學,1934年4月以論文《米芾〈硯史〉》獲得東方語言學碩士學位,1935年3月以論文《馬頭明王古今諸說源流考》獲得哲學與文學博士學位。
(3) 此處存疑。根據高羅佩先生傳記,他于1943年3月抵達重慶任職。
(4) 水世芳女士畢業于齊魯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