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 無行動,不幸福
  • 趙昱鯤
  • 4675字
  • 2023-06-08 12:01:08

自我的真相

我們的一生會碰到無數問題:工作賺錢、談戀愛交朋友、個人成長等,這些問題看似復雜,其實它們的內核都是相通的,即自我的運作。

但是,到底什么是自我?自我是如何形成的?我們又該如何看待它?這是我最想先要與你探討的。

我會帶著你用自我決定的視角,回顧過去,剖析當下;在這個基礎上,借助積極心理學的力量,用有效的行動擺脫過往的束縛,讓你變得更積極,活得更漂亮。

首先,我想和你重新定義一下“自我”。

自我的由來:不斷進化的心理機制

我們都知道,為了適應環境和生存,遠古的人類從四肢爬行進化成直立行走。生活在寒冷地帶的人,為了加熱呼吸的空氣,進化出更高更長的鼻梁;生活在熱帶的人,為了抵御強烈的紫外線,進化出更深的膚色。

但是,人們進化的不只是外在的身體,那些你看不見的內在,也在悄悄地迭代、進化著。

由于環境的變化,人類需要處理的信息成倍增長。面對陌生的環境,以前老舊的條件反射已經不夠用了,他們必須觀察新環境,不斷收集信息,主動調整行為,才能生存下來。同時,為了抵御更強的野獸,獲得足夠的食物,人們發現必須和別人一起群居生活和作戰,才有更高的生存概率。這個過程已經不再是像伸手摘個果子、張嘴吃塊肉那么簡單。

一方面,大家需要互相協作,無論是外出打獵、防范猛獸,還是撫養孩子,人類都需要跟群體中的同伴進行合作。但是另一方面,人類還得相互提防,比如,鄰居趁你不注意潛入家中進行偷盜,或者當你們合作去抵抗野獸的時候有隊友臨陣脫逃,等等。

這時候,人們必須經常根據一個人的表現來評估他的可靠程度,并且預測他下次的反應,從而為自己做出最趨利避害的選擇。

可問題是,人們怎么可能把每個人都考察一遍,再做行動呢?所以人類開始從自己入手,通過觀察自己,來推測別人的想法。

比如說,我要出去打獵,家里的孩子是委托給孩子的外婆,還是鄰居的老人?我想了一下,自己家的孩子我肯定疼,別人家的孩子就不一定了,我很難無條件地對他好。這樣推己及人地判斷一下,你就知道該怎么選了。

你看,隨著新信息不斷地出現,每一個人都要在大腦里接收、存儲、篩選、加工各種信息,然后根據處理結果,做出決策或行為。這是一個非常復雜的過程,為了更高效地統籌處理越來越龐大的信息,人類就漸漸地形成了一套內心機制,這就是進化出來的“自我”。

是的,你的自我,其實就是一套強大的心理機制。它一邊匯總篩選信息,一邊發出指令。而且它會持續不斷地和環境磨合,仍然在隨著時間繼續進化,幫助你更好地處理與自己、與別人、與世界的關系。

自我的困擾:自我進化與環境不匹配

也許你會想,既然自我那么厲害,我們每個人不是都應該強大到可以處理好跟別人、跟世界的關系了嗎?為什么我在生活中還是有那么多關于為人處世的困擾和痛苦呢?

因為,自我不是由一個全知全能的上帝為你量身定做的,而是逐漸進化出來的。事物的進化往往會滯后于環境的變化,自我也一樣。

你的自我,在過去的環境中,努力幫助你分析處理信息,盡可能地做到趨利避害。

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們的人生角色在轉變,比如,從學校走入職場,從單身走向戀愛,我們周圍的人和事也在不斷改變。這個過程中,原本功能發揮穩定的自我,就有可能因為無法適應新環境,而產生很多困擾和痛苦,甚至阻礙你的發展。

從進化心理學的角度來說,自我往往會在三個層面無法及時適應環境的發展變化:第一,生物基因層面;第二,性格基因層面;第三,文化基因層面。

當自我的進化在這三個層面無法和環境匹配時,各種各樣的困擾也就隨之而來了。

生物基因與環境不匹配

首先,生物基因與環境的不匹配,會對你的自我產生很大的困擾。比如說,過度焦慮,就是典型的生物基因與環境不匹配的結果。

焦慮本來是人類的一種正常情緒反應,它提醒我們有潛在的壞事可能發生。而且,為了應對不同級別的壞事,我們的焦慮程度是不一樣的。

比如遠古時期,如果一個村民在村外看見一只老虎,那么他就會嚇得魂飛魄散,趕緊回去通知大家加強警衛,他自己也會一夜不睡,拿著武器守在家人身邊。但如果他看到的是一只野貓,就只會皺下眉頭,回家把曬在外面的咸魚肉干收好就可以了。

所以焦慮是一種能夠提醒潛在危險的情緒,焦慮反應比較強的人更容易存活下來。久而久之,這種焦慮反應機制就被寫進了基因。當潛在的危機出現時,焦慮感也會隨之而來,提示你要準備應對危險了。

但是,只有當擔心程度和危險程度一致時,這種焦慮才是有益的。而對于活在現代社會的人來說,像老虎級別那樣危及生命安全的事情已經很少見了,更常見的是野貓級別的煩心事。但我們常常是一遇到問題就激發老虎級別的焦慮,沒有問題就創造問題來讓自己焦慮,如果一點都不焦慮,你反而覺得不對勁。這種彌漫在現代社會中的廣泛過度焦慮,就是自我在生物基因層面的進化趕不上環境變化的結果。

性格基因與環境不匹配

自我與環境變化的不匹配,不僅體現在生物基因上,也體現在性格基因上。

美國加州大學心理學教授杰伊·貝爾斯基(Jay Belsky)提出:“一個孩子在出生的時候會嘗試不同的性格策略,也就是早期在生存環境中形成的反應策略,然后根據外界的反饋,最終選擇其中一種,發展成自己的性格。這個過程,就像生物基因的進化一樣,是一個人性格基因的進化。”

我就曾經親眼看見過一個孩子的性格是怎么進化出來的。

當時我還在美國,剛剛有了孩子,認識了另外一對也剛有孩子的中國夫妻。這個寶寶的爸爸在華爾街工作,媽媽在做電商創業,夫妻倆都很忙。寶寶的媽媽經常一看見我就特別高興地說:“昱鯤,你能幫我看一下這家伙嗎?我有個重要的電話要打。”

等我點頭答應之后,她就立刻到一邊去打電話了。一開始,寶寶一看媽媽離開就會哭,但他媽媽總回頭皺著眉說:“不要哭,媽媽有重要的事情!”

等過了一陣子,媽媽終于打完電話回來,寶寶開心極了,手舞足蹈地歡迎她。可是她既沒有抱抱孩子,也沒有笑臉相對,而是繼續想著她生意上的事情,面無表情、心不在焉推著嬰兒車往前走。

這個可憐的寶寶,媽媽離開時,他的哭泣毫無作用,媽媽回來時,他的快樂也得不到回應。終于在多次嘗試失敗之后,他選擇了另外一種策略,就是在媽媽離開和回來的時候都無動于衷,減少自己的情緒反應,因為只有這樣,寶寶的心理損失才會少一些。這個寶寶就這樣進化出了對別人不抱指望的性格。這樣的性格,在心理學上叫作回避型依戀風格,它可以保護孩子,讓孩子在冷漠的環境下仍然可以長大。

可是,一個人一旦進化出回避型的性格基因后,往往會在長大以后也一樣采取回避策略,對人既冷漠又疏離:明明喜歡一個人,卻不敢抱有任何期望,不主動建立聯系,甚至不敢接受對方的表白,最終會失去機會。

難道他們真的不需要愛嗎?不是的,恰恰是因為曾經需要愛的自我受到了忽視,導致他們不再輕易對愛抱有期待。由于他們的性格基因是在缺乏愛的環境里進化出來的,因此就算他們成年后的環境可以提供足夠的愛了,他們還是會表現得不能適應。

一個人的性格策略,是在兒時的環境中,自我可以做出的最優選擇;但在成人的世界里,我們面臨的環境要復雜得多,如果性格基因和環境不匹配,你的自我就可能產生很多困擾。

文化基因與環境不匹配

文化基因是英國生物學家理查德·道金斯(Richard Dawkins)在《自私的基因》一書中提出的概念,意思是,所有的文化產物,包括價值觀、意義、審美、創造發明等,都可以稱為“文化基因”。因為它們都像基因一樣,是在長期的相互競爭中,逐步進化出來的,它們都擁有自己的生命周期,在人類的大腦中復制傳播。

你選擇接受什么樣的文化基因,就決定了你有什么樣的觀念,喜歡什么樣的藝術,會什么樣的技能,而這些都是你的自我重要的組成部分。

韓國電影《82年生的金智英》,就反映了文化基因對自我的影響。

主角金智英,出生在一個普通韓國家庭,她所接受的文化基因從小就被割裂成了兩半,父親宣揚的是“男主外,女主內”,母親呢,卻在爭取“男女平等”。在她的人生里,這樣的割裂就一直存在著。

一方面,“男外女內”的文化基因一直存在于金智英的生活中:業務能力優秀的金智英,僅僅因為是女性,可能需要懷孕生子,就錯過了晉升的機會;而另一方面,隨著社會的發展,金智英的自我也在追求“男女平等”的文化基因:生完孩子成為全職家庭主婦的金智英,卻渴望重新找回自己的事業,她希望在相夫教子之外,依然有更多機會發揮自己的個人價值。

可是當機會來臨時,受兩種文化基因支配的金智英能把握住嗎?

很遺憾,影片中,金智英本來有機會繼續發展事業,丈夫也愿意請育兒假支持她,但她遭到了婆婆的強烈反對。婆婆甚至覺得,金智英讓丈夫請育兒假帶孩子,這不是瘋了嗎?

在金智英的生活里,“男女平等”和“男外女內”兩種文化基因一直在互相打架。當她想要追求“男女平等”時,會和傳統的家庭環境不匹配,她不得不承受指責和傷害;而當她放棄追求,想要接受“男外女內”時,卻又和當前的社會環境矛盾重重,她甚至被人貼上“媽蟲”的標簽,被當成只能依附于丈夫的累贅。文化基因和環境的不匹配,就這樣不斷折磨著金智英的自我。

回過頭來看,電影里的沖突又何止是金智英一個人的困境呢?

我們都知道,“男外女內”的模式曾經是一個家庭的最優選擇。在傳統社會,體力更強大的男性在外勞動,能夠讓家庭的經濟收益最大化;感情豐富的女性負責家庭內部管理,能夠保證后代的健康成長。

但是社會環境一直在不斷進化,如今社會給了家庭分工更多的選擇,“男女平等”的文化基因應運而生了,但我們還處于這兩種文化基因的過渡期,自我的進化當然就在這些文化基因的矛盾中受到重重阻礙。

所以,所謂的“自我”,它其實是一套進化出來的、協調你和外界互動的心理機制。它會收集加工信息,主動發起行為,幫你更好地處理各種問題。

但是,要讓自我好好運轉,你必須先處理好和自我本身的關系。

自我的進化,包含了三層面重要的基因傳承:你身上的生物基因,曾經幫助過幾十萬年來人類的生存;你身上的性格基因,曾經幫助你在生命最初、最脆弱的階段求得生存;你身上的文化基因,曾經幫助我們這個文明幾千年來的生存。

當這三層面的基因在進化的過程中無法和環境匹配的時候,你的自我就會面臨很多困擾。

可我還是想說,你的自我歷盡千辛萬苦才進化成今天這個樣子,雖然它不完美,但它真的很不容易。我們無法決定過去,但我希望你可以選擇接納它,而不要否定它。否定就像沉重的枷鎖一樣,只會讓你在前行的過程中傷痕累累。

我更希望你帶著清醒的頭腦,帶著對自己的理解和愛,輕裝上陣。你可以有意識地擺脫過往的束縛,進化出一個更蓬勃的自我,真正決定自己的人生。

今日行動

接下來,我想正式地邀請你參與到我設計的“今日行動”中來。

簡單來說,我會給你提供一個清晰、有效的行動,讓你把當天學到的知識運用到生活中,幫助你從大腦到身體,都切實地感受到自己在變好。也就是說,我所發起的每個行動本身,就是針對當天探討的問題,給你的解決方法。

現在,我們正式啟動這個“今日行動”。

自我進化是為了更好地幫助你解決和自己、和他人、和世界的關系問題。我也希望你的自我可以得到進化。

那么,在你的生活里,目前最困擾你的一個問題是什么呢?是在愛情里不夠有勇氣?在職場上不敢爭取機會?對待自己太過苛責?還是做事情行動力不足,總犯拖延癥,很難堅持?

作為第一個行動,我想請你針對那個最困擾你的問題,以“我決定”為開頭,寫下你對自己的期許。比如:

“我決定對自己好一點,過去我太在乎別人的感受,迎合了別人,卻忽略了自己。”

“我決定不再做生活的手下敗將,努力工作,好好吃飯,堅持運動。”

“我決定在工作上不再要求自己事事做到完美,因為完成常常比完美更重要。”

寫得越詳細,你的體驗會越深刻。讀完本書之后,再回頭看看自己寫的行動,看看你的自我會進化多遠。

歡迎你行動起來!

主站蜘蛛池模板: 漳平市| 资中县| 桐柏县| 江西省| 诸暨市| 越西县| 金沙县| 米林县| 绵阳市| 武山县| 崇州市| 都匀市| 柞水县| 冀州市| 高邮市| 铁力市| 黑河市| 共和县| 中山市| 浦城县| 德格县| 望江县| 天镇县| 东乌珠穆沁旗| 云梦县| 庆城县| 宝丰县| 太原市| 安福县| 尉犁县| 镇江市| 连州市| 玉溪市| 崇义县| 普兰县| 和顺县| 理塘县| 福贡县| 钟祥市| 保山市| 吉隆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