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是謂微明
【河上正文】
將欲歙①之,必固張之;將欲弱之,必固強之;將欲廢之,必固興之;將欲奪之,必固與之,是謂“微明”②。
柔弱勝剛強。
魚不可脫于淵③,國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王弼版〗
將欲歙之,必固張之;將欲弱之,必固強之;將欲廢之,必固興之;將欲奪之,必固與之。是謂微明。
柔弱勝剛強。
魚不可脫于淵,國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帛書版〗
將欲歙之,必固張之。將欲弱之,必固強之。將欲去之,必固興之。將欲奪之,必固與之。是謂微明。
柔弱勝剛強,
魚不脫于淵,邦利器不可以示人。
【注釋】
【1】歙:(xī)收斂,收合,吸入。
【2】微明:(wēi mínɡ)微小微弱的明通。見微知著。
【3】淵:(yuān)深潭。
【任憑般若解】
欲收合必先擴張,欲使變弱必先使其強。
欲廢之必先興之,欲奪取必先給予。
此即是“微明”,即見微知著之道。
料敵先機,柔弱可勝剛強。
魚不可以離開水,國之利器也不可以輕易展示給別人。
示威則無威,示利器則不利,國何以安?
見微知著之道,觀世之行,料世之先。
欲進先退,欲退先進。
欲得先與,欲與先得。
微而知之,知而可行。
國藏利器,不泄其威。
以此明道,而后明德。
明德厚積,長治久安。
故云:
跳高先曲腿,射箭后拉弓。
萬事有緣由,明微不倒翁。
〖河上公注〗
將欲歙之,必固張之。先開張之者,欲極其奢淫。將欲弱之,必固強之。先強大之者,欲使遇禍患。
將欲廢之,必固興之。先興之者,欲使其驕危。將欲奪之,必固與之。先與之者,欲極其貪心。是謂微明。
此四事,其道微,其效明也。柔弱勝剛強。柔弱者久長,剛強者先亡也。魚不可脫于淵,魚脫于淵,謂去剛得柔,不可復制焉。
國之利器,不可以示人。利器者,謂權道也。治國權者,不可以示執事之臣也。治身道者,不可以示非其人也。
〖王弼注〗
將欲歙之,必固張之;將欲弱之,必固強之;將欲廢之,必固興之;將欲奪之,必固與之。是謂微明。
將欲除強梁,去暴亂,當以此四者。因物之性,令其自戮,不假刑為大,以除將物也,故曰微明也。足其張,令之足而又求其張,則眾所歙也,與其張之不足而改其求張者,愈益而已,反危。
柔弱勝剛強。魚不可脫于淵,國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利器,利國之器也。唯因物之性,不假刑以理物,器不可睹,而物各得其所,則國之利器也。示人者,任刑也。刑以利國,則失矣。魚脫于淵則必見失矣。利國器而立刑以示人,亦必失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