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松弛感:把能量從敏感焦慮中釋放出來
- (日)加藤諦三
- 1577字
- 2023-04-23 20:38:19
1.3 內心孤獨又脆弱
自戀者看似自我陶醉,內心卻極其孤獨,缺乏自信。他們比任何人都對自己感到絕望,因此總是處在緊張不安的狀態,難以獲得精神上的松弛感。自戀者的自我陶醉,其實是無意識中的絕望感的反向形成。
自戀者非常在意自己是否給對方留下了美好印象。
在這一點上,他們與社交恐懼癥患者類似,都無法與他人共情。
自戀者之所以缺乏共情能力,是因為他們認為自己必須“比別人優越”才能生存下去。
他人的贊美是其唯一的心靈依托。
自戀者要求他人時刻對與自己的關系感到滿意,時刻對自己充滿感激,時刻對自己另眼相看。
即使他人抱怨的事與自戀者本人并無直接關系,自戀者也會因覺得自己的人格被否定而受傷;即使對方并未指責他,自戀者也會覺得對方是在指責自己,并認為全世界都與自己為敵。
換言之,自戀者根本不關注現實中的他人,并未與現實中的他人建立情感聯結。
因此,只要他人未對自戀者表示感激或贊美,他們便會覺得受傷。只要聽到的不是贊美他們的話,他們便會覺得自己的人格遭到了否定。總之,若是得不到身邊人的贊美,他們便不知該如何活下去。
一丁點兒小事就會令自戀者感到很受傷,并且哀嚎著自己受傷了,鬧得雞犬不寧。但是反過來,他們卻完全意識不到自己的言行可能會傷害到他人。
他們只關心如何在他人心目中樹立美好的形象,對于他人受到的心靈創傷卻遲鈍、冷漠至極。
自戀者最根本的問題在于自我的缺失,他們既沒有自己的好惡,也沒有自己的愿望和意志。換言之,他們內心深受空虛感和孤獨感的折磨。
一個人如果無法克服自戀,無法相信自己并在此基礎上開始新的生活,他就將永遠孤獨下去,并且容易受傷。
自戀者要想活出松弛感,就必須直面心底的絕望感。這就是勇氣。
這也是為什么阿德勒和奧地利精神病學家沃爾特·貝蘭·沃爾夫會說神經癥患者“缺乏勇氣”。
如果自戀者足夠自信,就不會再因他人的評價甚至批評而受傷,不會再害怕遭人非議,不會再害怕失敗,也不會再在意他人是否欣賞自己,他們便能將自身的能量用于自我實現,并會擁有愛他人的能力。
反之,如果自戀者一味自我陶醉,又沒有足夠的自信,就會極度容易受傷。他人的嫌棄、輕視、無視、拒絕、不理解、怠慢等,都會讓自戀者的心靈遭受致命創傷。
其中,對自戀者而言最致命的傷害是將其與他人比較之后的批評。這樣的打擊會使自戀者要么勃然大怒,要么因無處發泄怒火而自我封閉,進而患上抑郁癥并陷入極度的頹廢中。
對自戀者而言,自我陶醉是其無意識的需要,渴望得到表揚也是無意識的需要。如果得不到表揚,自戀者會覺得生無可戀。
不相信自己的自戀者,會因他人的貶損深感受傷。他們會對中傷者恨之入骨,給予猛烈的還擊;如果無力還擊,他們會深感沮喪、憋屈,或者懷有強烈的敵意,活得壓抑而痛苦。
不管自戀者如何反應,都表明他人的言語傷害、怠慢會對其心理產生巨大的影響。
自戀者的一大特征就是無限夸大自己的心理創傷。只要了解自戀者會無意識地陷入孤獨與恐懼,便不難理解這些癥狀。
不相信自己的自戀者,會因他人無關痛癢的話而陷入心理恐慌,也會因他人的稍微怠慢而大為怨恨、氣憤到失眠。
越是無比渴望得到他人的喜愛,在聽到他人對自己有負面評價時就越震驚,尤其是當他們自以為對方很喜歡自己時,其震驚程度甚至會令他們當場昏厥。
有一位自戀的商務人士,自以為比其他同事更受上司賞識,沒想到,該上司在背后說他比其他同事“差勁”。
得知此事,這名自戀者大受打擊,當晚便開始酗酒,把自己的身體給喝垮了。
當然,即使是自信的人,在得知自己信任的上司在背后表達對自己不滿時,也會感到落寞和沮喪:“沒想到這個上司會這樣”,但也僅此而已,不會再有更大的情緒波動,這些流言蜚語并不能顛覆他們的人生,要不了多久便會成為“無關緊要的事”。
精神分析學家卡倫·霍妮(Karen Horney)指出,神經癥患者會賦予他人“不必要的重要性”,從這個角度看,自戀者明顯具有神經癥的特征。
非自戀者不會賦予他人“不必要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