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成功從嘗試開始

大膽去試,只有試過才知道!對于年輕人來說,人生之路很長,總有時間去實施B計劃,不要一開始就急著退而求其次。

——哈佛大學校長 福斯特

哈佛校長福斯特為某屆畢業生做告別演講時說:年輕人在做人生選擇的時候往往會陷入迷惘:希望成功,卻并不知道如何定義成功,不曉得自己所追尋的究竟是傳統意義上的成功,還是能讓生活真正變得有意義的成功;知道魚與熊掌無法兼顧,卻并不知道自己到底想要怎樣的生活;迫切地追尋幸福,卻并不知道究竟什么才是幸福的秘訣……于是,做選擇時常常畏首畏尾,不敢嘗試。

在美國的小學課堂里,學生們畫完畫,拿到了老師面前,問:“像不像?”老師對這個問題回以微笑,然后糾正孩子說:“不要問像不像,要問你畫得好不好。”老師之所以會糾正了這三個字,是因為“像不像”是從模仿別人的角度出發,“好不好”是從自己創造的角度出發。美國的教育是鼓勵孩子去挑戰,去嘗試,不存在范本,更沒有什么模仿對象,讓孩子去完成自己的“創作”。從而培養了孩子們充滿創造性和活力的思維,日后才可能成為開放性和創造性人才。

人生中,會有很多機會看上去不可能實現,于是很多人便“識趣”地放棄了。反而是那些“不知天高地厚”,總想要試試看的人,能夠“意外”地抓住了機會。

哈佛男孩教養手札

美國的學生進入中學后,在歷史課堂上,老師會問出“托馬斯·杰斐遜起草的《獨立宣言》有哪些局限”這樣的問題。這樣的課題對于中學生似乎顯得有些過于龐大了,然而,因為有了這樣的課題,美國的中學生就要去了解這位美國立國偉人、美國精神的代表——托馬斯·杰斐遜;要去了解美國的立國之基、資本主義最經典的法律文本——《獨立宣言》。

因為有老師這樣的問題,孩子們想要有答案就不得不去研究偉人,研讀《獨立宣言》;研究社會各學派的評價,調動自己的思考和分析能力。更為重要的是,老師這一問,向孩子們傳遞了一種理念,那就是——你們可以對世間的一切發問,提出質疑,進行思考,哪怕是“神圣”和“權威”。這不只是一種知識的教授方式,更是在培養孩子們一種敢于嘗試的思維品質。

在美國,孩子們感覺最有壓力的科目不是數理化,而是歷史,這在其他國度的人看來有些不可思議,美國的歷史不過區區幾百年,與文明古國相比,它的歷史書大概也沒有幾頁紙吧?然而,美國學生的歷史課堂卻是這樣的,比如老師布置這樣的作業:“公民權利”研究論文,要求寫到3至5頁,打印出來,要雙空行,至少用3種資料來源(如網絡、書籍等),至少有5句引文。同時,對比以下四人關于美國的觀點:布克·華盛頓、杜伯依斯、馬丁·路德·金和馬爾科姆。在論文里,需要把每個人都介紹一下,還必須納入貼切的材料。然后,討論他們關于美國的觀點,要把自己的想法寫進去,還要把引文或材料來源列出來,如某某網頁、某某著作……

是讓孩子接受,還是讓孩子去思考、去判斷、去嘗試?這是我們面臨的一大教育課題。鼓勵孩子嘗試,更重要的是為孩子提供嘗試的機會。而家長常常犯的錯誤不是沒有鼓勵孩子,而是沒有將鼓勵變成激勵、變成獎勵,并堅持到底。我們常常發現,當孩子想嘗試去做某件事情時,家長倒是開明地說,好啊,你試試看吧。結果一旦孩子嘗試失敗了,或者沒有按照大人常規的方法來做,這時旁邊的家人便坐不住了。

“哦,天啊,你不應該這么去做,你應該這樣子……”不僅如此,除了口頭的干涉和建議,甚至會忍不住自己上手。此時的孩子只能失落而沮喪地站在一邊,一邊看著大人漂亮地完成,一邊聽著大人趾高氣揚的數落。這時孩子的心理會受到比阻止他去做還嚴重的打擊,不僅以后不會再去嘗試,甚至再也不想去碰這件事了,反正沒有按照大人的方法來,就要被數落、被批評。這樣做不僅打消了孩子的積極性,還傷害了孩子的自尊心。

聰明的父母其實不是對孩子做些什么,只是要管住自己,做一個安靜的旁觀者。不插手,不干預,唯一需要做的是鼓勵。“你做得不錯嘛”“哦,這也不失為一個好辦法呀”“原來還能這樣子啊”“你真的做到了”“以后我可以請你來幫我做這件事了”……這些是一種激勵,讓孩子們在嘗試的過程中不斷獲取自信,獲得成就感。在這樣的教育理念中成長的孩子,長大后無畏困難,總是能夠積極正面地面對工作、生活,無疑,這樣的孩子也更容易在積極嘗試的習慣中獲得成功。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旬邑县| 黔南| 商都县| 松潘县| 泗洪县| 南城县| 金川县| 龙井市| 兴文县| 湘潭县| 南皮县| 隆回县| 榆中县| 漯河市| 全州县| 九江市| 合水县| 霸州市| 凉城县| 西和县| 甘肃省| 雅安市| 灵宝市| 天水市| 肃宁县| 宁阳县| 清涧县| 陇西县| 闻喜县| 铁岭县| 太原市| 海宁市| 山阳县| 碌曲县| 原阳县| 宾川县| 通海县| 松阳县| 巧家县| 普宁市| 梅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