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兒童時間管理:如何科學有效培養孩子的自律
- 李少聰
- 1354字
- 2023-04-23 18:28:31
6 讓孩子感受時間的流逝
《論語》有“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意思是孔子在河岸上看著浩浩蕩蕩、奔涌向前的河水說,時間像流水一樣不停地流逝,無論白天還是黑夜。只有讓孩子感受到時間一去不復返地流逝,才能促使他們珍惜時間。
雖然鐘表的時針一直在勻速向前,但我們感受到的時間速度卻不同。艾倫·柏狄克在《時間的質量》一書中提出這樣一個觀點,人的感知系統必須被帶入具體事件中,在事件的影響下,才會對時間長短產生主觀的判斷和認知。一旦從事件中脫離,就會無法感知時間。因此,我們在不同的事件上,感受的時間流逝速度有時快有時慢。如果開心地在電影院看著精彩的電影,聽著優美的音樂,通常就會覺得時光飛逝,而在痛苦低落、郁郁寡歡時則會覺得度日如年。
在這點上,孩子的感覺也一樣。時間的快慢最終取決于孩子的心情和做事效率,比如,玩游戲時,孩子會感覺時間過得很快,而做作業則會覺得時間過得很慢。
不管我們的感受如何,時間一路向前,永不回頭,不受任何外力的控制。但因為科技的發達,節目回放,存儲功能,這都給孩子造成了時間可以倒退的錯覺,或者至少可以彌補錯失的東西。比如,課上沒注意聽,大不了課下看回放,這逐漸消磨掉了孩子做事的緊迫感。父母要讓孩子懂得,雖然有些事可以彌補,但消失的時間就徹底消失了,再也不會回來。
那么,用哪些方法能夠讓孩子感受到時間的流逝呢?
·觀察沙漏感受時間流逝
沙漏是計時的裝置,通過細沙從上面區域流到下面區域的時間來進行測量,一般沙漏的運行時間是1分鐘。當所有的沙子都流到底部時,就代表一次時間的流逝,這時沙漏就可以顛倒過來繼續下一次測量。
沙子在下漏的過程中,能夠讓孩子切實感受到時間的流逝。一到二年級的孩子對時間空間的概念不夠清晰,沙漏會更為直觀地表現出來。父母可以規定孩子起床洗漱或是吃飯的時間,用沙漏計時,讓孩子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任務。利用這種緊迫感,讓孩子的行動力得到提高,從而珍惜時間。
觀察蘋果削皮后的變化
我們經常發現蘋果削皮后就會發生變化,父母可以給孩子削一個蘋果,讓孩子仔細觀察失去表皮的蘋果,看它隨著時間的流逝會與之前有什么不同。經過觀察發現,削皮的蘋果在放置20分鐘左右的時候會逐漸變黃,在此基礎上再過20分鐘蘋果就會從黃色逐漸變成褐色。原來是因為蘋果中存在的酶與空氣里的氧氣發生化學反應,從而使蘋果的營養成分不斷流失,口感也變得很差。
·觀察鐘乳石和鵝卵石
父母可以帶孩子去一些景區觀察鐘乳石,探討它的變化歷程。鐘乳石是一種在特定區域內,因長時間和一定地質條件下形成的碳酸鈣沉淀物的總稱。它的形成過程是含有二氧化碳的水,滲進石灰巖的縫隙中,與碳酸鈣反應后從洞頂上滴下來,最后變成固體,即為“鐘乳石”。鐘乳石的產生過程是一段很長的歲月,往往需要上萬年或幾十萬年的時間。通過參觀鐘乳石能夠讓孩子知道水滴石穿的力量,以及時間的流逝之久。同時,也可以發現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父母也可以和孩子觀察鵝卵石,給他講講鵝卵石的變化之路。鵝卵石原本是一塊棱角分明的石頭,經過河水成百上千年的擊打,被礫石不斷摩擦將不規整的部分去掉,又和泥沙一同被深埋于地下數百萬年。最后,才變成現在光滑無比的鵝卵石。
只有讓孩子真切體會到時間流逝,了解時間一去不復返的特性,才會促使孩子增強對時間的感知力,認識到時間的重要性,從而學會珍惜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