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4

拉普解釋說,波利尼西亞人在大洋上長程遷徙時,他們的獨木舟里通常帶著馴化的動植物,植物主要是芋頭和薯蕷,動物是狗、雞和豬。然而來到復活節島的先民沒有帶豬和狗,也許是失落在漫長的遷徙途中了。復活節島周邊缺乏大型珊瑚礁,也就是沒有天然漁場,因而近海捕魚的條件也幾乎不存在。很長時期內,島民唯一的蛋白質來源就是雞,也許非常有限的海鳥蛋算得上一個補充(后來的鳥人競爭很可能就源于島民到島礁上獵取鳥蛋的長期經驗)。因此雞在復活節島的文化生活中地位獨特,白雞祭祀是祭祀的最高等級。

先民登島之后開展農業種植,首先要砍樹,大量棕櫚樹在此過程中消失。失去森林的保護,高地土壤隨著降水流失,地貌發生巨大改變,可耕地越來越少。即使甘薯的傳入曾一度緩解這種人地矛盾,但隨著人口增殖,土地產出下降,食物短缺的危機很快轉化為社會人群間的競爭和沖突。資源消耗凈盡然后遷往他島的波利尼西亞模式,復活節島的島民無從照搬,于是人們只好在這里掙扎著走向末路。大概從16世紀開始,各類沖突愈演愈烈。研究者從黑曜石制作的武器推測,島上一度爆發過血腥的部落戰爭。早期歐洲探險家和傳教士還根據島民傳說,推測島上曾經有過人吃人的時期,當然這是未經證實的。拉普和許多研究者一樣,認為生態環境的惡化導致了復活節島的社會衰敗,而造成生態惡化的,恰恰是島民對于自然資源的過度消耗。

對今天的公眾來說,這聽起來像是一個非常熟悉的故事:這正是許多人描述的人類與地球的關系。事實上,從達爾文以來,孤絕于世、生態獨立的島嶼,常常被研究者當作“微宇宙”(microcosm),是具備可控條件的歷史實驗室。復活節島就提供了一個絕佳個案,被視為觀察人地關系的實驗室。自20世紀70年代后期生態環境研究日益得到關注以來,復活節島的歷史越來越被看作一部人類破壞生態最終毀滅自己的啟示錄。影響最大的一本書是1992年出版的《復活節島,地球島》(Easter Island, Earth Island),作者是英國考古學家保羅·巴恩(Paul Bahn)和新西蘭古氣候和古環境學家約翰·弗棱利(John Flenley)。以此書為榜樣,許多研究者和作家都以同樣的論述立場,把復活節島的歷史當作當前人類社會的前車之鑒。其中中國讀者最熟悉的,可能是賈雷德·戴蒙德(Jared Diamond)的《崩潰——社會如何選擇成敗興亡》(Collapse: How Societies Choose to Fail or Succeed),書中專為復活節島的沉痛教訓辟出一章的篇幅。

在“全球變遷的人類維度”這一視角下,復活節島的古生態與歷史研究逐漸成為公眾話題。在《復活節島,地球島》中,保羅·巴恩和約翰·弗棱利明確地說:“(復活節島人)為我們演示了一場實驗,一場有關無節制人口增長、濫用資源、破壞環境以及誤以為信仰能確保未來的大型實驗。”在此基調之下,幾乎所有關于復活節島的講述,都是一個悲劇,人們不斷地犯錯誤,黑夜不可避免地降臨于世。越來越多的研究者開始使用一個詞來描述復活節島的文化與社會進程:文化退化(cultural devolution)。

文化退化論者所依據的復活節島歷史,可基本概述為:人類砍伐棕櫚林,目的是開辟農地、造獨木舟、用作燃料、運輸摩艾石像。他們無意間攜帶上島的老鼠快速繁殖,吃盡棕櫚果實,阻礙新林生長。當森林面積縮小,土地侵蝕加劇,河谷土壤減少,儲水能力隨之銳減。食物生產下降導致競爭與沖突,為此反倒要雕造更多的摩艾。更多競爭,更嚴重的饑餓、戰爭和社會破碎。最終,摩艾為鳥人取代,摩艾不再被重視,逐漸倒伏。社會衰敗使得人口劇減。破壞森林是災難的起點,而這是復活節島人民的主動行為。人類自造的生態災難所引發的社會自我毀滅,是支持復活節島文化退化論的基本歷史敘述。

《復活節島,地球島》里有這么一段生動的文字:“站在最高處你可以看到全島幾乎任何地方。砍倒最后一棵樹的人,明明看得清那就是最后一棵樹,可他(或是她)還是砍倒了它。這才是令人憂懼的事,人類的貪婪竟是如此無邊無際。自私似是與生俱來。自私導向求生,利他導向死亡,因而自私的基因優勝。……復活節島人一點也不懷疑他們的神會替他們找到解決方案,正如今日我們傾向于依賴科學與技術之神。然而那些島民最終還是陷入無路可走的絕境,我們也完全有可能落到同樣的下場。”

這樣的歷史敘述、人文關懷和以小譬大,無疑已經占據主流地位。近三十年來,討論人類與環境的關系,如果需要舉一個反面的例子,通常都會是復活節島。復活節島為人類提高環保意識,為新時代的生態觀念啟蒙,以犧牲自我的方式做出了不小的貢獻。然而,如果上述的歷史論述是存有疑問甚至是錯誤的,那么這樣的犧牲對復活節島是不是并不公平呢?進一步說,基于復活節島個案所發展出來的種種學說,會不會因此而損失科學價值呢?

事實上,在太平洋群島研究的學術圈內,對于《復活節島,地球島》那種把森林消失歸咎于島民貪婪的宏大敘事一直存在著質疑和駁斥。在《復活節島,地球島》出版后不久(1993年),格蘭特·麥考爾(Grant McCall)就發表文章,提出小冰期的環境擾動所引發的嚴重干旱,很可能是導致拉帕努伊森林滅絕的主因。1998年,奧利亞克(Orliac)夫婦發表題為《復活節島森林的消失:過度開發還是氣候災難?》,指出厄爾尼諾現象引發的干旱造成了“一個殘酷而劇烈的危機:饑餓、高死亡率和深刻的社會失序”。

更有力的駁論來自羅莎琳德·亨特—安德森(Rosalind Hunter-Anderson),她1998年發表的《人與氣候對于拉帕努伊的影響:真是人砍倒了那些樹嗎?》,對《復活節島,地球島》所代表的文化退化論歷史觀進行了全面批判。她依據廣泛的民族志資料,指出復活節島人本來有可持續的農業實踐,也有辦法控制土壤侵蝕,甚至包括對棕櫚樹的保護,因為棕櫚樹對于太平洋群島農業來說有足夠的重要性。針對《復活節島,地球島》所猜測的島民砍樹的理由,她指出有學者發現復活節島造船不用棕櫚樹,而運輸摩艾石像也不會導致森林大量損耗,因為平均一年建造的石像不會多于兩個,而運輸石像的圓木并非一次性消費品,完全可以存儲起來反復使用。針對人類所攜老鼠破壞棕櫚林一說,她也予以批駁,指出與其說老鼠吃掉了棕櫚的種子,不如說正是因為它們嚙咬棕櫚果的硬殼,反倒幫助了果實發芽。她根據自己建立的古氣候變遷模型,主張復活節島環境變化是氣候變化的結果,而這種氣候變化開始于3000年前,公元400年以后才抵達復活節島的波利尼西亞人是這一氣候變化的承受者,而不是制造者。在她看來,復活節島人在努力適應這種變化以求生存,復活節島的歷史,就是島民適應大環境變遷的歷史。

身體主體部分都在土中深埋的摩艾石像

2002年第3期《世界考古》(World Archaeology)雜志發表了保羅·雷恩伯德(Paul Rainbird)的文章《是我們未來的一個預言嗎?——復活節島的生態災難與太平洋群島環境變遷》,在上述質疑者的基礎上,進一步以太平洋群島為整體語境來觀察復活節島的生態變遷史。與亨特—安德森不同,雷恩伯德認為不是人類在適應環境,而是環境在適應人類。人類一直在改造環境以適應自己的需求。太平洋群島的人民在千百年間一直在改變環境以求生存,因為不這樣做他們就不能生存。既然改變環境是生存之道,那么復活節島怎么可以例外?通行于波利尼西亞其他島嶼的歷史法則,自然也適用于復活節島。以生存為目的而改變環境,并不意味著一定導向生態災難。太平洋群島其他地方同樣經歷了生態系統適應人類生存需求的重大變遷,但并沒有導致生態災難,也沒有發生社會潰敗,為什么要認定復活節島是一個例外呢?

雷恩伯德最有力的駁論是:所謂的生態災難和社會潰敗,都發生在歐洲人到來之后,而不是之前。與歐洲人的接觸,才是改變復活節島社會文化命運的關鍵。《復活節島,地球島》一書所指出的食物競爭、部落戰事與社會失序,從年代學的意義上說,都發生在歐洲人到達之后。1722年荷蘭人羅赫芬見到的復活節島上,摩艾崇拜仍在進行,島民全無武裝。可是1774年庫克(James Cook,1728—1779)船長來時,發現摩艾已經倒伏,島民以黑曜石為武器,顯示社會發生了很大變化。

島民傳說提到古代的很多戰爭故事,這對研究者是一個誤導,以為復活節島歷史上某個時期戰事頻仍,反映了重大的社會經濟危機。然而對古代墓葬中大量骨骸的研究卻發現只有很少人是死于暴力,相當大比例的死因竟是歐洲人帶來的病毒,特別是梅毒和天花。1862年來自秘魯的掠奴船從復活節島抓走了上千人,其中很多是上層人士,包括酋長和巫師,這之后島上再沒有人能夠讀寫該島獨立發展起來的象形文字。被掠為奴的島民只有十五個人最終返回復活節島,而他們攜帶回來的天花病毒立即制造了更大的災難。當時在島上的歐洲傳教士寫道,復活節島“整個成了停尸房”。1877年,曾經人口眾多的復活節島,只剩下一百一十人,這在真正意義上摧毀了復活節島的社會與文化,然而這并不是島民破壞棕櫚林造成的。

雷恩伯德和亨特—安德森等人所批駁的,是把社會變化完全歸因于環境變化。環境當然起作用,但不是決定性的。而且,就連環境變遷本身,也不能一味歸結到島民砍樹。歐洲人帶到島上的不僅是病毒和新鮮的技術和物品,他們還引入了許多破壞性動物,包括兔、馬、羊、豬等,這些動物也參與了棕櫚林的消亡過程。也有研究者指出,歐洲人引入的奇異物品,擾亂了島民的價值體系,引發了社會內部忠誠與信任的危機。

總之,這些學者強調,假定復活節島與世隔絕,并進一步假定因為與世隔絕所以最終自我毀滅,這種研究傾向是有問題的。在他們看來,復活節島的歷史悲劇,起因于18世紀與現代世界體系的突然接觸,種種內外因素碰撞之下,復活節島就從一個足以支撐數千乃至上萬人的波利尼西亞農業島嶼,變成經濟凋敝、人口稀少、只能放牧牛羊的荒僻之地了,一如19世紀后期和20世紀早期歐洲探訪者之所見。

主站蜘蛛池模板: 阿巴嘎旗| 南开区| 宁城县| 布拖县| 泾源县| 东乌珠穆沁旗| 德江县| 黎平县| 静乐县| 靖边县| 古浪县| 彩票| 新乡市| 洛川县| 托里县| 昆明市| 沙坪坝区| 山东| 林周县| 莱西市| 扬州市| 永济市| 西城区| 当涂县| 敖汉旗| 元谋县| 界首市| 杂多县| 茌平县| 抚宁县| 饶平县| 江孜县| 贺兰县| 西峡县| 伊吾县| 营口市| 重庆市| 和林格尔县| 松滋市| 克拉玛依市| 惠来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