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種自然哲學的理念
- 謝林
- 1877字
- 2023-04-21 20:44:45
(邊碼II,3)第一版序言[60]
我們時代此前的種種哲學研究留下的純正成果簡述如下:“此前的理論哲學(在形而上學之名下)是完全異質的一些本原的某種混合。其中一部分含有某些規律,那些規律屬于經驗的可能性[61](普遍自然規律),另一部分含有某些原理,那些原理超出了一切經驗之外(真正形而上學的本原)。”
“然而現在很清楚的是,在理論哲學中對那些原理只能作一種調節性運用。唯一將我們提升到現象世界之上的,乃是我們的道德本性,而在理念的王國里具有建構性運用的那些規律,由此恰恰成了實踐性規律。因而此前理論哲學中的形而上學因素,將來只會留給實踐哲學。留給理論哲學的只有一種可能經驗的一些普遍本原,而且不是成為隨物理學之后而來的一門科學(形而上學)[62],未來它會成為先行于物理學的一門科學?!?/p>
(邊碼II,4)然而現在理論的與實踐的哲學(出于訓練的需要,人們或許可以將它們分離,然而在人類精神中它們原本且必然是合為一體的)分裂為純粹的與應用的哲學了。
純粹理論哲學只顧研究我們的一般知識的實在性;然而以自然哲學為名義的那門應用哲學則面臨著從一些本原中推導出我們知識的某個特定體系(亦即全部經驗的體系)的任務。
對于理論哲學是物理學的東西,對于實踐哲學就是歷史學,而這樣就從哲學的這兩個主要部分中發展出了我們的經驗知識的兩個主要分支。
因而憑著自然哲學和人類哲學[63]的某種探討,我希望涵括全部應用哲學。通過前兩種哲學,自然學說和歷史學應當分別獲得某種科學的基礎。
眼下的這部著作應該只是執行這項計劃的開始。關于作為這部著作之基礎的一種自然哲學的理念,我會在導論中加以說明。那么我肯定期待從這個導論產生對這部著作的種種哲學本原的檢驗。
然而談到執行,著作的標題已經表明,這部著作并不包含任何科學的體系,而只包含一種自然哲學的理念。[64]人們可以將它視作有關這個課題的一系列單獨的論文。
(邊碼II,5)這部著作現有的第一部分[65]分為兩部分[66],即經驗的部分和哲學的部分。我認為將第一部分[67]先呈現出來是必要的,因為在著作的后文中會經?;仡櫸锢韺W和化學的一些較新的發現和研究。然而這樣就產生了令人不適的那種局面,即我認為只有后來才能從哲學上的各種本原出發而決定的一些問題,必定總顯得很可疑。[68]那么由于第一卷的某些表述,我必定會指涉第二卷(尤其是第八章)??紤]到有關熱的本性與燃燒現象的種種問題中,現在有一部分還是有爭議的,我遵循的原理是,在各種物體中絕不允許存在其實在性完全不能通過經驗闡明的任何隱蔽元素。人們最近又多多少少將一些哲學上的本原摻混到關于熱、光、電等的所有這些研究中,而且并沒有與經驗的基礎拉開距離,那些本原對于在其自身且為其自身而言的實驗性自然學說是很陌生的,通常還是極其不確定的,以至于從中不可避免會產生混亂。這樣一來,如今在物理學中比任何時候都更頻繁地撥弄力的概念,尤其是在人們開始懷疑光一類東西的物質性之后,更是如此;人們仿佛有幾回問過,電是否不可能成為生命力。所有這些含糊的、被非法引入物理學中的概念,由于只能在哲學的意義上加以校正,我都必須在這部著作的第一部分任其處于不確定的狀態。此外,我在這一部分還必須一直保持在物理學和化學的限度內——因而也努力說它們那種形象化語言(Bildersprache)。——在關于光的那一章(第85頁起)[69]中,我首先希望發起有關光對我們的大氣的作用的研究。這種作用不僅僅是機械性的,這一點從光與生氣(Lebensluft)[70]的親緣關系中已經可以看出來了。有關這個課題的進一步研究甚至有可能對光及其在我們大氣中傳播的本性問題帶來進一步的啟發。此事是雙倍重要的,因為我們現在雖然了解大氣的混合狀態,但并不了解大自然是怎么知道要不斷維持不同種類的氣體之間的這種比例的——撇開大氣中無數種變化形態不論。我在有關氣體種類的那一章[71]
所說的還遠不足以對此給出完備的說明。我倒越發希望將由我闡述并以各種證據支撐的那個有關電現象之起源的假說看作經過了檢驗的,因為假如它為真,它的作用必定還會進一步擴展(比如對生理學發揮作用)。
(邊碼II,6)這部著作的哲學部分涉及作為自然學說的基本科學的動力學,以及作為其結果的化學。接下來的部分[72]將涵括有機自然學說或所謂生理學的各種本原。[73]
從導論中人們可以看到,我的目的并不是將哲學運用到自然學說上。我想不出還有比將一些抽象本原像這樣運用到一種現有的經驗科學上更可悲的短時突擊行為了。我的目的毋寧是讓自然科學本身首次在哲學的意義上產生,而我的哲學本身無非就是自然科學。的確,化學教導我們閱讀元素,物理學教導我們閱讀音節,數學教導我們閱讀大自然;然而人們不可忘記,哲學才能解釋那讀出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