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舊時風雅
- 黃強
- 590字
- 2023-04-13 10:42:27
“胡蝶旗袍”與眾不同
1933年《明星日報》創辦人陳蝶衣發起了評選電影皇后的活動,明星公司的胡蝶以21334票拔得頭籌;天一公司陳玉梅得票10028,位列第二;聯華公司阮玲玉以7290票獲得第三。胡蝶的長相端莊俏麗,演技深得人心,無愧于“影后”的稱號。影迷們喜歡胡蝶的酒窩,喜歡她的微笑,甚至模仿她的微笑。

穿旗袍的胡蝶
20世紀30年代是旗袍盛行的時期,各大報刊紛紛開設專欄介紹旗袍,月份牌也喜歡選擇美女和旗袍為表現對象。胡蝶也穿旗袍,而且她的旗袍款式獨特,她穿旗袍的風度與眾不同。
當時的旗袍分為京派與海派兩種風格。海派旗袍加入了西式服裝的腰身,重在表現女性的特點,修長、緊身、適體、高開衩,更適合身材高挑的南方女性穿著。
胡蝶駕馭旗袍的能力很強,無論是高領中袖旗袍,還是低領短袖旗袍,穿在她身上都是儀態萬方。胡蝶在《劫后桃花》中的扮相,既有深色底絲絨旗袍,上繡花朵,雍容華貴,也有短袖碎花旗袍,簡潔質樸,素雅簡約,如清水芙蓉。1935年3月,胡蝶隨中國代表團去蘇聯莫斯科參加國際電影展,她身穿立領、琵琶襟、中開衩、下擺垂地的掃地旗袍,身披白狐披肩,面如芙蓉眉如柳,儀態端莊大方,美艷驚人,讓世人為之折服,被譽為“中國的葛利泰·嘉寶”。她的這身旗袍裝扭轉了世人對中國女演員的看法。
胡蝶是上海灘的時尚標桿,她穿什么,上海灘就流行什么,她怎么穿,上海的女人就怎么效仿。胡蝶曾穿過一件蝴蝶褶衣邊的旗袍,風靡一時,人稱“胡蝶旗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