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舊時風(fēng)雅
- 黃強
- 781字
- 2023-04-13 10:42:27
阮玲玉驚艷旗袍
阮玲玉與胡蝶同為民國時期的影壇大腕,在阮玲玉與胡蝶合作的影片中,阮玲玉始終是悲情色彩的女二號,但胡蝶卻坦然承認:“阮玲玉演得了我演過的角色,而我演不了她演的角色。”阮玲玉的性格剛烈,感情奔放,一向以本色出演,表演率真,駕馭角色的本領(lǐng)很強,很容易入戲。
阮玲玉的演技超群,粉絲眾多,她也是時尚的風(fēng)向標。
阮玲玉在銀屏上走紅的20世紀30年代,正是旗袍花開正艷的時候。
旗袍總體特點是領(lǐng)小、袖小、下擺多變化,核心是講究腰身。漢族女性的旗袍,有明顯的腰身,胸、腰、臀部貼合身體曲線,穿在每一位女性的身上都是合身、妥帖的。民國旗袍不是批量生產(chǎn),千人一式,而是量身定做的個性化服飾,千人千樣。

穿旗袍的阮玲玉
阮玲玉喜歡高領(lǐng)、長下擺、網(wǎng)格圖案的旗袍。
20世紀30年代的旗袍流行長下擺,長可及地,蓋住腳面,俗稱“掃地旗袍”。阮玲玉在影壇大紅大紫時,正是掃地旗袍流行之時。長旗袍配高領(lǐng),衣領(lǐng)緊裹脖頸,直抵下巴,即使在炎熱的夏天也不改高聳的姿態(tài)。盛夏酷暑,薄如蟬翼的旗袍也必須配上高聳及耳的硬領(lǐng),高到直抵腭下,繼而至耳。后來低領(lǐng)開始盛行,當?shù)偷綄嵲跓o法再低的時候,干脆不要領(lǐng)子了,也是時尚。身穿高立領(lǐng)長旗袍,腳蹬高跟鞋,將女性襯托得亭亭玉立,再將頭發(fā)吹燙一下,美不勝收。
阮玲玉1933年出演《三個摩登女性》,1934年出演《神女》,1935年出演《新女性》,她在影片中扮演的角色都穿著旗袍。她精湛的演技、迷茫的美麗讓影迷為之瘋狂。她將旗袍的豐姿綽約、風(fēng)情萬種展露得淋漓盡致,留下了驚艷的一瞬。
掃地旗袍下擺長,貼身穿,行動有所不便,于是設(shè)計上對旗袍采取了開衩處理,尤其是高開衩,解決了這個問題。女性走動時,隱約露出白皙的大腿,十分性感。
旗袍的袖子也富于變化,時而長過手腕,時而短至露肘,當然也有無袖的。長袖有長袖的美,短袖有短袖的俏,無袖有無袖的媚。因人而異的旗袍,符合每一個穿著者的身材,貼合而周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