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舊時風雅
- 黃強
- 1653字
- 2023-04-13 10:42:26
宋氏姐妹鐘情旗袍
宋慶齡一生鐘愛旗袍
宋靄齡、宋慶齡、宋美齡三姐妹喜歡穿旗袍,在很多場合下,她們都身著旗袍。盡管她們很小就在國外生活、學習,然而宋家傳統的中國文化教育,培養了她們喜愛中國文化,愛穿中國服飾的習慣。
1907年秋,14歲的宋慶齡與小妹宋美齡踏上留學美國之路,先在新澤西州的波特溫學校學習,這個時期她有一張身穿素色旗袍的照片,直發梳向腦后,像個小大人(劉東平《宋慶齡圖傳》)。此時的旗袍還保留著旗人之袍寬大、直身的特點,將女性身體曲線掩藏在寬大的袍子之下。進入民國,旗人之袍發生了變化,其面料也由厚重、多提花、裝飾煩瑣向輕薄、多印花、裝飾簡約轉變。

穿花旗袍的宋慶齡
20世紀一二十年代,旗袍受文明新裝的影響,出現了文明新裝的喇叭狀的大袖口,袖口一般寬7寸,俗稱倒大袖。1923年12月21日,宋慶齡陪同孫中山前往廣州嶺南大學演講,孫中山勉勵學生:“要做大事,不要做大官,把中華民國重新建設起來?!彼螒c齡穿著黑綢緞面料的倒大袖旗袍,脖子上圍著一條格子圍巾,襟口、袖口處分別繡著一朵花。1925年3月12日孫中山在北京逝世,宋慶齡在治喪期間,喪服是黑色長袖倒大袖旗袍。1925年宋慶齡拍攝的一張照片,所穿的旗袍是繡邊緣的倒大袖旗袍。
20世紀20年代中葉,受歐美服裝影響,原本寬大且沒有腰身的旗袍開始收腰,長度縮短,下擺逐漸上升,1924年下擺還在小腿,至1929年已升至膝蓋。女性大方地秀出她們的小腿,洋溢出青春的氣息。不要小覷女性穿旗袍秀出的小腿,洋溢出青春的氣息(黃強《衣儀百年》),這體現了一種有別于清朝封建專制觀點的、充滿著開放風氣的新時代社會觀念。
旗袍是宋慶齡一生鐘愛的服飾,20世紀30年代,在上海,她所穿的旗袍有中袖、長下擺花格子的掃地旗袍,還有條紋圖案的旗袍。1932年,英國文豪蕭伯納訪問中國,2月17日宋慶齡在上海莫禮哀路的住宅宴請蕭伯納,蔡元培、魯迅、林語堂、伊羅生、史沫特萊應邀出席,宋慶齡在旗袍的外面罩了一件毛線編織的馬甲。

穿倒大袖旗袍的宋慶齡
宋美齡有上百件旗袍
宋美齡喜歡穿旗袍。雖然她10歲時起就生活在美國,但從來都穿中式服裝。
她不喜歡穿過于暴露的服飾,出于女性美的追求,也反對穿長筒褲子(竇應泰《破譯宋美齡長壽密碼》)。她認為女性應該有與男性截然不同的服飾特點,在她的百年生涯中,幾乎沒見她穿過長褲子。
宋美齡愛衣成癡,她青睞旗袍,衣柜中有上百件旗袍,依據季節變化,選擇不同的面料,不同的色彩,款式造型各異。宋美齡旗袍之多,大概當時無出其右者。為什么宋美齡會有如此多的旗袍?固然與她第一夫人的地位有關系,宋美齡的旗袍必須有款有形,與眾不同。遇到重要節日,高官的女眷都禮節性地向宋美齡贈送禮品,其中以綢緞布料居多,宋美齡身邊有用不完的各式各樣的面料,她喜歡旗袍,就用它們來制作各式各樣的旗袍。

穿旗袍的宋美齡
通常情況下,一件旗袍,宋美齡只穿一兩次。夏天的更換頻率更快,一天換一件。宋美齡身邊有一御用裁縫師傅張瑞香,專門為宋美齡制作旗袍。早期裁縫師傅是外請,定期來總統官邸量身定制,后來,因為旗袍需要量大,張瑞香被調進官邸里來,成為后勤人員。宋美齡的旗袍手工細巧,制作精良,款式新穎。因為各種服飾太多,尤其是旗袍有上百件之多,侍從們將旗袍進行分類,按照顏色、面料、款式的不同,編上號碼,便于隨時取用。

穿旗袍的宋美齡
除了官眷贈送的衣料,宋美齡也經常自己選購衣料,但并非那種讓布料店搬來各種衣料,揀價格昂貴的,整匹搬走的闊太太做派。宋美齡總是要跑好幾家店鋪,問明價格,挑合意的才買。
在不同的場合,宋美齡會搭配不同的旗袍。在參加重要的外事活動,接待重要來賓時,宋美齡會穿上高檔面料制作的旗袍。在一些面向民眾的活動中,她也會穿普通面料的旗袍。1938年武漢兒童保育會成立,為了保證保育會順利成立,有關方面約請宋美齡主持工作,宋美齡身著黑色絲絨旗袍,發表了講話,給予兒童保育會很大的支持。
抗戰期間,在重慶,宋美齡還參與了縫制服裝、支持抗戰的活動。她穿著深色、樸素面料的旗袍,坐在縫紉機前,腳踩踏板,為前線將士縫制著服裝。第一夫人身著樸實的旗袍,顯示其崇尚簡樸之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