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三、善服從于功利,真理屈從于自由

如查爾斯·泰勒所說,馬克思既不完全是激進啟蒙運動的傳人,也不僅僅是浪漫主義的傳人,他繼承了黑格爾的思路,試圖以更大的氣魄把啟蒙和浪漫主義結合起來。“馬克思理論的巨大力量來自于他把激進啟蒙運動的這種沖擊力同表現主義傳統結合了起來。”[11]抽離掉浪漫主義(表現主義)一維與抽離掉啟蒙一維一樣,人們都將無法理解馬克思的唯物史觀。從此而論,昭示雙方優缺點的啟蒙運動與浪漫主義之間的相互批評,對于馬克思來說都非常重要。從大學時期算起,馬克思首先經歷的思想歷程恰恰是浪漫主義對啟蒙運動的批判。這種批判能給歷史唯物主義提供什么思想資源呢?考慮到我們更為熟悉啟蒙對浪漫主義的批評,浪漫主義對啟蒙的這種批評就顯得尤為重要。對此,我們以馬克思在波恩大學的老師A.施萊格爾的《啟蒙運動批判》一文為文本基礎進行分析。

大體看上去,在A.施萊格爾的《啟蒙運動批判》與霍克海默和阿多諾的《啟蒙辯證法》之間,存在著許多相似性和一致性。這能夠說明霍克海默與阿多諾仍然繼承的是浪漫主義傳統嗎?如果是,那么他們是在為個體,為那些被邊緣化、遭受壓制的自我爭取坦然生存于世的資格和能力,而不是為啟蒙運動普遍主體論遭遇浪漫主義個體論批評而發出的不斷回應嗎?由此,他們繼續沿著早期浪漫派的路子,為不遺余力地代替被啟蒙構筑的普遍性構架,為被概念-市場制度系統壓抑的存在吶喊,并呼吁它們的解放、自由和被寬容。處在這個過程中間的馬克思,以其鮮明的特征和風格,繼承并發展了他那屬于早期浪漫派的老師的諸多觀點,并在這個進程中起了承上啟下的重要作用。

在波恩大學唯一給馬克思上過兩門課的老師A.施萊格爾看來,啟蒙運動已經取得了優勢,寬容、思想自由、出版自由、博愛等啟蒙理想也都得到公認。啟蒙要照亮、改造、占領全部領域,包括詩歌與藝術等。啟蒙的氣魄如此之大,這些目標都能實現嗎?

啟蒙運動具有自己的原則,它提出了種種無所不及的觀點,要它們在自身中解決生活的全部事務,如人類自然的關系等等。此外,它力求消除偏見、狂妄和謬誤,傳播正確的理解。啟蒙運動也同社會關系打上了交道。我們常聽人談論開明政府,受到贊譽的啟蒙教育不是別的,正是剛才形容過的、已跌落到其真實的價值的教育。[12]

施萊格爾的質疑由此被引出。

第一,善服從于功利是否會導致崇高價值的喪失?

眾所周知,在啟蒙主體性的確立史中,認識論意義上的意識自主性是與實踐哲學意義上自我保存原則所取得的優先地位同時發生的。意識自主性主要由笛卡爾開始,行為自主性原則的確立主要是霍布斯的功勞:按照亨利希(Dieter Henrich)的看法,現代社會理論的第一個理論家是托馬斯·霍布斯。在霍布斯的國家概念中,傳統的關于人的學說得到了根本性改變。人的本質被創新性地理解為對毀滅的危險的抗拒,以及個體生命進一步朝向目標并不受阻礙地不斷發展——自身保存。“對于死于暴力的恐懼最深刻地表達了所有欲求中最強烈、最根本的欲求,亦即最初的、自我保全的欲求。”[13]不僅是人,而且任何生命存在都把自我保存視為一切努力之基礎或根本。如同亨利希所說:“這樣,如同在物理學中一樣,于現代開始的形而上學的基礎性理論中,自身保存上升為一種根本性概念。”[14]

自身保存成為一個新思想的基本原則,而理性成為自我保存的手段和基礎。這意味著一個重要轉折的發生:人生所追求的境界的高度下降了。亞里士多德相信,每個存在者都可以達到本質性的圓滿,在這種圓滿中,他的本質完全被現實地、純粹地表達了出來。從那些追求優異性的實現且具有實踐智慧的人才能通過裁定手段而獲得的優異性的實現中,追求世俗需求的正當滿足以及每個人都有能力裁定某種手段才是正當的。這也就必然意味著,世俗需求、感情的正當性的地位得以提高,而約束、節制需求的理性、優異性的地位則下降了。情感先于理性,理性是自身保存的工具;理性只有與情感、激情結合,并效力于最強烈的激情,才能是強有力的。基于欲望不斷的、正當的滿足成為人的現實權利,以及善成為快樂,并能充裕地為公民提供更多愉悅的事物,即感官快樂的滿足,不再是優異性的實現。那么,激情、情感而非理性就構成了自身保存的根基。激情、感情便成為根基高于理性且具備現代思想的根本特點的意識。這一點,柏克早已指出過。在霍布斯的邏輯中,理性成了自身保存的手段與工具。理性能給自身提供確實的自我意識,即使僅能夠在認識論層面上為知識提供根基,也仍與知識一起,成為在實踐哲學層面上構成為自身保存提供工具與手段的意識。這似乎意味著,一旦自我保存作為最基本目標,理性的工具化,即善屈從于功利就將順理成章地發生。

在自身保存和自我意識成為根基和至上原則之后,自足自立的自我主體的存在就成為至高無上的了。主體的自由取代包括真理在內的一切成為至高價值。如余紀元在比較柏拉圖與現代自由主義時所說的,自由取代一切成為最高價值:

柏拉圖的整體主義理論與當今自由主義價值取向之間的主要沖突在于:柏拉圖認為人們應該按真理生活;真理比自由更重要;而真理體現在他所設計的國家體制中。而現代自由主義者認為,因為真理本身無法確認和評判,我們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善,國家的存在不是為了發現生活真理,也沒有能力這樣做。相比于按照真理而生活,根據自己的選擇來生活更重要、更現實。而國家應該做的,是尊重并保護每個人所選擇的生活方式,只要這種選擇保證其他所有社會成員享有同等的自由。[15]

對于啟蒙來說,“必然是某種別的東西而非真理本身,簡言之,是有用和適用”的才至關重要。這一點正是A.施萊格爾特別強調的。功利原則的基礎地位給意識形態在生活世界中的運作開辟了更大的空間,而這又勢必造成人們對真理的無限追求將更受限制。也就是說,啟蒙所標榜的可理解性與科學性是矛盾的,偏重前者就勢必損害后者。于是,“在這里,使真正的善服從于功利的這種本末倒置的思維方式昭然若揭。所謂功利,是指以促進身體的幸福為目的,我們已經給這種追求排定了很高的座次。誰竟把功利奉為圭臬,必將看到功利由此的結果是感官的享受,說得再清楚、再前后一貫些,他必然是享樂主義的信徒,崇尚感官的神化”[16]。在A.施萊格爾看來,“左右啟蒙運動者的乃是經濟的原則”,可惜它只能解決塵世間的事務,是一種對事實的判斷和認可,卻無法解決超驗價值的追求的問題。只要我們不認可越來越多元化的事實現狀,也就不會寬容到認為多元中的任何一元都等價,從而走向折中的相對主義地步。這就必須在我們的實踐追求之中保留一定(哪怕是最低)限度的超凡脫俗的理想價值,對我們的日常實踐提供某種范導、約束、規范、要求。A.施萊格爾看到,在這方面,甚至德行也不得不屈從于經濟或功利原則:“凡不愿屈就塵世事務的有用性的德行,啟蒙運動按照它經濟的傾向一律斥為過度緊張和空想。甚至連特殊的奇才也不例外,啟蒙運動要把所有人都同樣地套進一定的市民義務的牛軛中,套進職業的、職務的、然后是家庭生活的軛中。”[17]如此一來,效益成為首要選擇,并成為德行是否被接納的基準,而那些不具效益的德行的地位就大大下降,甚至被遺忘。比如榮譽,在中世紀與騎士的勇敢和愛情密切相關,象征和決定著中世紀詩的燦爛成就。“但是,榮譽被啟蒙運動者當作無聊的幻景受到輕蔑的對待,原因自然是無利可圖,因為在這里,榮譽無論如何也不愿與自己的利益趨于一致。榮譽簡直就是一種浪漫化了的道德;古代人為什么不知道這個意義上的榮譽,原因就在于此。”[18]

主站蜘蛛池模板: 平江县| 光泽县| 唐河县| 衡东县| 黄梅县| 九寨沟县| 贵溪市| 阜新| 平潭县| 望城县| 水城县| 沁阳市| 章丘市| 长葛市| 清远市| 徐闻县| 东兴市| 泰顺县| 嵊泗县| 张掖市| 武义县| 东阿县| 阜阳市| 信阳市| 泰宁县| 巴马| 盐津县| 沙洋县| 桐城市| 连州市| 满洲里市| 东至县| 涡阳县| 威远县| 盐城市| 游戏| 洪湖市| 桦甸市| 宁化县| 石阡县| 盐池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