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瘋狂年代的精確思考(第一推動叢書·綜合系列)
- (奧)卡爾·西格蒙德
- 653字
- 2023-02-13 18:40:24
偉大的辯論
馬赫和玻爾茲曼的人生軌跡多有交叉。這必然導致一定程度的競爭,雖然一個是實驗家,一個是理論家。1874年,馬赫入選帝國科學院,玻爾茲曼沒有當選,雖然他也是候選人;1894年,玻爾茲曼當選維也納大學物理系主任,雖然馬赫也表示對這個位置感興趣。
這兩位物理學家彼此非常尊敬,但禮貌無法掩蓋觀點的不同。這種緊張關系在他們關于原子的實在性的著名辯論中達到了高潮。原子真的存在嗎,或者它們只是精神客體,有點像點的概念?
這場爭論使物理學界和化學界兩極分化。一些諾貝爾獎獲得者也加入了爭論,例如威廉·奧斯特瓦爾德(1853-1932)站在馬赫一方,馬克斯·普朗克(1858-1947)則支持玻爾茲曼(普朗克是不久前才轉變立場)。后來,卡爾·波普爾寫道:“玻爾茲曼和馬赫在物理學家中都有大批支持者,他們正在進行一場生死攸關的斗爭——一場關于物理學應該進行何種研究的斗爭?!?span id="l4pshwp" class="math-super">[37]
“生死攸關的斗爭”顯然是夸大其詞,但爭論的確異常激烈。玻爾茲曼的熱力學需要原子,他寫了一篇題為《論科學中原子的不可或缺性》的文章,激情洋溢地為此呼吁。然而,由于原子不能被直接感知,馬赫把它們僅僅當作思維的模型和構造,與那個老掉牙的錯誤——康德的“物自體”并無太大區別。每當提到原子,馬赫都會狡猾地發問,語氣帶著明顯的維也納式輕佻:“你見過嗎?”
今天,納米技術已能讓我們看到原子,從這個意義上說,爭論已經解決,玻爾茲曼贏了。但從本質上來說,這是一場關于哲學而不是物理學的辯論,從這個意義上說,問題還遠沒有解決。關于原子是否存在的爭論,與其說是關于原子本身,不如說是關于“存在”意味著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