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輕微心理障礙的自我診斷與矯正指南(1)
- 心理醫生對你說全集
- 劉振中 卞軍鳳編著
- 5658字
- 2014-12-01 15:31:00
本章主要幫助你解決下列輕微心理障礙:
1.憂郁
2.焦慮
3.冷漠
4.急躁
5.自卑
6.多疑
7.空虛
8.無端煩惱
9.消沉
10.偏執
11.孤僻
12.敵對
13.沖動
14.狂熱
15.狂妄
16.羞怯
17.壓抑
18.妒忌
19.心理疲勞
第一(節)認識輕微心理障礙
輕微心理障礙是輕微的心理異常,是正常心理活動中的局部異常狀態。平時人們所說的“心理困惑”、“心理困擾”等,指的就是這種輕微心理障礙,也常常被簡稱為“心理問題”。
輕微心理障礙是人們在人生的各年齡階段都會遇到的普遍的心理失衡狀況,如青年大學生在社會適應、身心成長、人格發展中產生的學習焦慮、交往障礙、戀愛困擾等心理問題,成年人的婚姻家庭、子女教育、事業、人際關系等方面的問題等等。
輕微心理障礙與其他各種類型的心理異常相比較,通常具有以下三個基本特征。
(一)情景性
輕微心理障礙常由特定的情景所誘發,與特定的情景緊密相關。也就是說,輕微心理障礙的發生僅局限于某種或某些情景刺激而尚未泛化,情景刺激具有特定性。例如大中小學生考試時的過度緊張反應(看錯題、看漏題、回憶不起復習過的知識內容等),是由考試情景誘發的,與考試氣氛緊密相關。這種緊張反應在其他各種非考試情景中通常不會出現。情景性的心理反應失常,在正常的活動中雖然也時有可見,例如第一次登臺演出、第一次獨自駕車外出等,都會出現程度不同的緊張反應,即正常心理活動中的緊張反應等心理反應失常,與某種情景也緊密相關,但這種性質的心理反應失常,通常可以通過不斷適應某種情景而逐漸減少以致最終消失。經常登臺演出,經常獨自駕車外出,久而久之也就習以為常而不再出現緊張反應。同時,正常心理活動中的心理反應失常,在各種“第一次”或具有相當刺激性的情景中都會出現,其程度和表現也大同小異。然而輕微心理障礙的異常反應則不然,不僅只對某種特定的情景作出異乎尋常的強烈心理反應,以致不為常人所理解和認同,而在其他情景即使是在“第一次”或具有相當刺激性的情景面前也不會產生如此強烈的反應,似乎只對某種特定情景(例如考試情景)“情有獨鐘”。而且某種特定情景反復出現,也難以通過不斷適應而逐漸減少異常反應,甚至還會出現“越演越烈”的趨向,以致最終演變成心理障礙、心理疾病。
(二)偶發性
絕大多數輕微心理障礙并不經常或持續出現,而是偶發的、暫時的。這一方面是指脫離某種特定的情景,輕微心理障礙就不復存在,例如對考試情景會產生強烈緊張反應的學生,在大多數非考試情景下都表現正常。而某種特定情景并非經常或持續出現,因而輕微心理障礙只有在特定的條件下才會有所顯現。同時,在某種特定情景下,有時也會不出現異常的心理反應,或者這種反應比較微弱。另一方面是指輕微心理障礙常常會自行緩解,或者是出現異常反應的頻率逐漸減少,或者是強度逐漸減弱,或者是一段時間后自行痊愈。當然輕微心理障礙也可逐漸演變成心理障礙或心理疾病。
(三)無病理性變化
輕微心理障礙的心理狀態沒有病理性變化,即精神活動正常,不存在智力遲滯、情緒淡漠、病態自信等心理過程障礙以及由心理過程障礙引起的怪僻、對立、麻木等行為障礙,不存在蒙朧、夢幻、嗜睡、昏睡、昏迷等各種層次各種程度的意識水平降低和喪失現象,不存在對時間、地點、人物識別錯誤的“定向力缺損”,不存在否認自己心理問題的“自知力缺乏”。
具有輕微心理障礙的人,其心理活動和心理狀態在通常情況下給人的感覺都是正常的,即使在特定情景下出現了輕微心理障礙的某些征象,通常也不認為是一種心理異常的表現。其原因就是不存在與常人比較有明顯不同的病理性精神癥狀。
(一)輕微心理障礙綜合診斷測驗
為了明確你是否確實存在輕微心理障礙,請你進行“輕微心理障礙綜合診斷測驗”。你只需在下面的22個描述中,就是否符合自己的情況作出選擇既可。
(二)測驗記分與測評結果分析
選“是”記5分,選“否”記0分。
將測驗中你選“是”的選項加起來,看看有多少個,每個記5分。所得的總分就是你的“輕微心理障礙綜合測驗”的總體得分。這個得分說明你是否具有輕微心理障礙。分數的意義如下:
如果你的得分在80分以下,說明你心理上沒有異常,不存在任何心理障礙;
如果你的得分是81~100分,說明你具備一些輕微心理障礙的特征,但只要平時自己注意,并不影響你的生活和工作;
如果你的得分在101分以上,說明你存在輕微心理障礙,可能會影響你的生活與工作。建議你深入分析自己的心理問題,并在日常生活中注意矯正自己的心態,同時運用本章提供的方法進行矯正。
第二(節)憂郁的自我診斷與矯正指南
憂郁是指憂愁郁悶的消極心境。如感到悲傷、苦惱、沒有活力等,也會伴隨著對生活感到無趣、沒有價值等,是一種非積極的情緒。
憂郁是生活中一種較為常見的情緒問題,如果這種情緒持續存在會嚴重地影響一個人的生活質量,使人備受折磨。
憂郁常表現為愁眉不展、憂心忡忡等情緒低落。大都郁郁寡歡、悶悶不樂、自怨自艾、沉默萎靡,常給人以心事重重的感覺。具體來說:
(1)每天都毫無事實或毫無邏輯依據地對某些生活環境表示過度焦慮和擔憂。
(2)自我評價過低或有內疚感。經常出現消極的、引發焦慮的自言自語。
(3)呈現運動緊張癥狀,例如坐立不安、疲憊不堪、肌肉緊張或顫抖。
(4)呈現自主神經性癥狀,例如心悸、呼吸急促、頭暈、口干、吞咽困難、惡心或者腹瀉。
(5)呈現過度警醒癥狀,例如緊張不安、注意力潰散、容易受驚、難以入睡或徹夜不眠以及長時間的易激惹狀態。
(6)過分傾向于取悅他人而抑制自己的需要和愿望。對他人及他人的反應高度敏感。
(7)有完美主義傾向。
(一)測驗指導
憂郁屬消極情緒反應,常常與悶悶不樂聯系起來。你是否想知道自己有沒有憂郁傾向呢?那么對下列題目根據情境或想象類似情景,作出“是”或“否”的回答。
(二)自我測驗題目
(三)測驗記分與測評結果
第2、6、10、14、16題答“是”記0分,答“否”記2分。其余各題答“是”記2分,答“否”記0分。各題得分相加,統計總分。得分越高,你的“憂郁”度越高。
你的總分:
0~10分:無任何抑郁癥狀。你是一個極端樂觀、充滿快樂的人。天底下沒有讓你不快樂的事,希望你能保持這種積極的心境。
12~20分:有輕微的抑郁癥狀,但也屬正常。你感情敏感,一件無關緊要的事都可以讓你郁悶,但你可以很快走出來,這種郁悶并不影響你的生活和工作。
22~40分:你有一定的抑郁問題存在,需要平時注意自己的情緒,應該積極調整心態,多加注意,否則將更趨于嚴重。
42~50分:有較嚴重的抑郁癥狀。大多數日子你都比較憂郁,可能會影響你的生活與工作。建議你提高警惕。不要喪失信心,多與朋友、家人、同學溝通,要學會釋放心中的壓力,從而遠離憂郁。
憂郁是一種帶有彌散性特點的消極心態,一般分為“內源性”和“外源性”兩種。“內源性”憂郁癥源于人的內在生理因素,如中樞神經系統內分泌太低,也可能是個性的原因,如目標過高等。“外源性”憂郁癥則主要是由于外界壓力過大而造成的,成績不好、對前途沒信心等,最終甚至導致精神崩潰。多數憂郁都由于后者引起。
盡管憂郁的發生具有明顯的情景性,即其發生通常都有明顯的客觀原因,例如受到不公正待遇甚至歧視,學習和工作力不從心,生活中遇到失戀等重大挫折或變故等。但由于其產生也受主觀心理條件制約,如性格孤僻、怯懦、悲觀的人容易在一定的情景中導致憂郁,因而憂郁心理問題一旦發生,情景的陰影就會伴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這樣憂郁也就會維持一段相當長的時間而難以祛除,以致常使人感到憂郁:如此之沉重(李清照:“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如此之悠長(李煜:“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如此之廣闊(陳維崧:“天上之愁萬里,人間之怨千年”),如此之深刻(李欣:“請量東海水,看取淺深愁”)。
(1)正確看待憂郁。要明白憂郁并不可怕,適當的憂郁是人的一種正常的心理狀態。每個人都有憂郁的時候,都可能會由于某事而突然愁眉不展。但如一味地長時間地沉浸在不良情緒當中,勢必會影響到自己的身心健康。
(2)要學會用辯證的、發展的眼光看待一切事物,善于發現事物的光明面。要認識到“成事在天,謀事在人”。
(3)培養自己開朗、豁達的性格,客觀評價自己和他人。不妄自尊大,更不妄自菲薄,看清自己的長處,建立自尊,增強自信。
(4)善于疏泄消極情緒。當憂郁情緒無力自行擺脫時,就千萬別鎖在心中,而應該想方設法予以疏泄,可以找些事情做,轉移注意力。如可向親朋好友傾吐內心的苦惱,以求得安慰、理解和同情。大哭一場,也有助于釋放憂郁。
(5)盡可能地使生活有規律。按時起床、按時就寢、按時學習、按時鍛煉等等有規律的活動會簡化你的生活,使你有更多的精力去做別的事情。而多完成一件事,就會使人多一份成就感和價值感。
(6)肌肉松弛法。心情憂郁的人一般肌肉處于緊張和萎縮狀態。如果在體態上改變這種狀態,憂郁就會減輕。可以每天可以進行一兩次伸展身體的練習。
(7)擴大人際交往。要多參加群體活動,使自己的情緒狀態不斷受到充滿生機、洋溢歡樂的集體氛圍所感染。
第三(節)焦慮的自我診斷與矯正指南
焦慮是人面對危險、威脅,面對需要改變或滿足的情形無能為力,只有靜候結果時產生的一種情緒狀態;是指一種缺乏明顯客觀原因的內心不安或無根據的恐懼,預期即將面臨不良處境的一種緊張情緒。
焦慮表現為持續性精神緊張(緊張、擔憂、不安全感)或發作性驚恐狀態(運動性不安、小動作增多、坐臥不寧或激動哭泣),常伴有自主神經功能失調表現(口干、胸悶、心悸、出冷汗、雙手震顫、厭食、便秘等)。
焦慮在心理上使人感到緊張不安和某種程度的不快,從而力圖擺脫,并在身體上引起植物神經系統活動增強。具體來說:
(1)對于自身狀況或周圍環境作出過分嚴重的估計,或缺乏客觀原因從而出現內心不安的感覺。
(2)心跳加快、血壓上升、呼吸急促、皮膚出汗、面色蒼白、嘴發干、肌肉失去彈性、大小便頻率增加等,伴發神經過敏、失眠多夢、頭痛頭暈、心悸目眩、口干厭食、疲勞乏力等癥狀。
(3)做事常常任由情緒支配。不能平靜自如地應付來自生活的種種挑戰,在困難面前驚慌失措,在挫折面前一蹶不振。
(4)敏感、多慮、缺乏自信。煩燥易怒、緊張、坐立難安,總是提心吊膽。做事不夠果斷,患得患失。
(一)測驗指導
焦慮屬消極情緒反應。焦慮的人往往“事倍功半”,難以成功。下列題目幫你認識自己的焦慮情緒,請據實作出“是”或“否”的回答。
(二)自我測驗題目
(三)測驗計分與測評結果
第7、8、11、15、22題答“是”記0分,答“否”記2分。其余各題答“是”記2分,答“否”記0分。各題得分相加,統計總分。
你的總分:
0~10分:你是一個平靜沉著的人,具有良好的適應能力,能自如地應付生活中的各種問題,所以一直保持著安定的心情。雖然偶爾也會遇到問題,但是你能樂觀地向前看。
12~20分:你的焦慮屬一般水平。有時候心浮氣躁,偶爾也發發脾氣。有時你會產生一些焦慮,尤其是心情不好和生活過于單調時,但尚能控制自己的不安。
22~40分:你常有一些擔心的事。經常焦慮不安,總是提不起勁兒去干事情。如果你能再豁達一些,并注意放松自己,你的感覺會比現在好一些。
42~50分:你的各種焦躁已經積累到即將爆炸的地步,你擔心的事太多了。有很多事情想做,但是卻事與愿違,什么都做不來,讓你不知道如何是好。建議你必須放下心理包袱,好好放松自己,以便對來自生活的種種挑戰作出有力的反應。
心理學家貝克曾經指出,焦慮的特點是使人具有一種脆弱感。感受焦慮者總企圖回避生活中出現的沖突。每每經歷失敗之后,恐懼、緊張和無助感加重,導致強烈的心理應激反應。可以說,焦慮是對恐懼的恐懼,對擔憂的擔憂。
焦慮的情景性與經常不能達到目標或不能克服障礙,致使自尊心與自信心受挫,或使失敗感和內疚感增強的某些活動相關。在從事這些活動之前,由于存在著挫折感,主觀上就會認定這些活動可怕并構成威脅,從而引起緊張不安、擔憂害怕的焦慮。作為心理問題的焦慮,與在各種活動中出現的正常焦慮不同。正常的焦慮人皆有之。引起焦慮的刺激即使反復出現也可逐漸適應而最終不再引起焦慮,至少可以由于逐漸適應而減少焦慮反應。而焦慮心理問題則對引起焦慮反應的活動難以適應,且有愈演愈烈的傾向,同時對活動的細微末節也極為敏感,以至于終日煩躁不安而難以自拔,使人失去一切情趣和希望。
(1)正確對待焦慮。要明白適度、正常的焦慮人皆有之,當焦慮來臨時不要害怕,調整好自己的心態,勇敢地面對。
(2)增強自信心。缺乏自信心,勢必會在遇到困難的時候,為暗淡的前景所困擾而處于過高的焦慮狀態。
(3)調整自己的心態,對于日常生活事件坦然處之,凡事無需斤斤計較。
(4)避免自尊心過強。自尊心過強,就會把什么都看得過重,生怕受人輕視或譏笑,往往患得患失。
(5)及時轉移注意力。當焦慮產生時,可適當遠離焦慮情景或事物,可采取諸如聊天、參加體育或娛樂活動來控制焦慮。
(6)運用放松訓練法,消除緊張情緒。如唱歌、聽輕音樂等等。
(7)培養良好的個性品質,提高社會適應能力。腳踏實地地做現在該做的事情,把期待留給將來。
(8)正確對待利害得失。不要把得失看得高于一切,否則就會為其所累,整日耿耿于懷而焦慮不安。
第四(節)冷漠的自我診斷與矯正指南
冷漠是指對他人冷淡漠然的消極心態。
冷漠通常因受人欺騙、暗算等心靈創傷或因種種原因受人漠視、輕視甚至歧視所致。正是由于這些原因,使其在人際交往中帶上灰色眼鏡看待人生,逐漸失去了應有的熱情和同情心。
冷漠的心態也并不是在任何場合下都會產生,一般容易在其所歸屬的不和諧群體或陌生的群體中出現。
冷漠主要表現為對人懷有戒心甚至敵對情緒,既不與他人交流思想感情,又對他人的不幸冷眼旁觀、無動于衷,顯得毫無同情心。具體表現為:
(1)獨來獨往,不喜歡熱鬧。不去熱鬧的場所,遠離人多的地方,常常獨自一個人,不與人結伴,為人處事也難以表現出應有的熱情。
(2)常常給人以清高、自傲的態度。見面不喜歡主動打招呼,即使不得已也僅象征性地表示一下,常給人難以接近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