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輕微心理障礙的自我診斷與矯正指南(2)
- 心理醫生對你說全集
- 劉振中 卞軍鳳編著
- 5625字
- 2014-12-01 15:31:00
(3)凡事漠不關心,仿佛與己無關。不關注他人,不關心他事,嚴重者對自己的事也懶得應付,“事不關己,高高掛起”是典型的表現。
(4)對人懷有戒心甚至敵對情緒。不能容忍別人的失誤,不容易相信別人,常常處于無動于衷的狀態。
(5)漠視、輕視甚至歧視的行為表現。很少大喜大悲,不容易激動,愛心喪失,興趣減弱,對未來并不抱有期待。
(一)測驗指導
與冷漠相對的心理特征則是熱情,很多時候我們會用“你不夠熱情”意指“你是一個冷漠的人”,你是否正為被貼上了“冷漠”的標簽而苦惱呢?下面的題目,請根據你的實際情況選擇答案。
(二)自我測驗題目
(三)測驗計分與測評結果
第3、12、14、21、25題答“是”記0分,答“否”記2分。其余各題答“是”記2分,答“否”記0分。各題得分相加,統計總分。
你的總分:
0~10分:你是個極熱情的人,冷漠與你無緣。相信性格開朗、豪放的你肯定擁有好人緣,不少人對你注目和樂于親近。
12~20分:你比較理性化,雖然偶爾有“低溫”的時刻,但也是人之常情,這樣的你給人一種頗為親切的感覺。
22~40分:你不是熱情的人,但也未必是一個“冷血動物”,只是較不容易將心中的感情表現出來。而你有一個優點,就是不容易發怒。小心別亂發脾氣。
42~50分:可以肯定地說,你有冷漠的傾向。請小心改變一下自己的處事態度,不然你會和“社交”脫節,從而影響到自己的生活和工作。
冷漠作為一種心理問題,通常是個體在遭受挫折后,隨之產生的一種漠不關心與無動于衷的態度。這是由于當事人對引起挫折的對象無法或無力進行攻擊,又找不到合適的替代物來發泄自己的憤怒和不滿,并且無法避免現實和改變環境,就只能以冷漠來獲得心理平衡。這種冷漠往往含著心理的痛苦和恐懼。
冷漠與思想情操低下、極端自私面對他人的不幸無動于衷甚至幸災樂禍是不同的,與幫助或救助別人卻受到嘲諷甚至打擊而對助人變得心灰意冷也是不同的,與受“只掃自己門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的傳統舊意識的影響而“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思想表現也是不同的。當然,與性格內向、情感強度較弱而外露表現不明顯或因工作、家務等過于勞累而整日處于疲憊狀態、難以對人表現出高漲的熱情更是不同的。所有這些,都應該予以區別。
冷漠還有其深刻的心理成因。一般說來,當人們失去親友、事業不順或健康不佳時,會失去生活的動力和信心,這時,冷漠就可能產生。因為這些都是我們生命中的至愛,一旦失去會給我們帶來不可估量的創傷,甚至讓人覺得生命已無意義,這時還會有什么興趣呢?尤其是年輕人,對生命、事業、朋友、愛情都有很高的希冀。殊不知,希望越高,一旦不能實現,失望也越大。所以,冷漠源于一種觀念的狹隘和過高的成就動機。成就對每個人來說是不可缺少的心理動力。然而過高的成就動機帶來沉重的心理負荷,往往是心理疾病的根源。
冷漠也不同于作為心理障礙的情感淡漠。前者屬于一般心理問題,是情感反應的自我抑制;后者屬于心理障礙,是情感反應和內心體驗的缺乏,對引起正常人極大悲傷或愉快的事,如生離死別、久別重逢等也無動于衷、漠不關心。情感淡漠通常是慢性精神分裂癥和腦器質性癡呆病人的主要癥狀。
(1)客觀地評價自己。具有冷漠心態的人往往不能自愛自重,對自己的能力和發展的可能性估計過低,不但要能看到自己的不如人之處,也要看到自己的如人之處和過人之處。適當降低標準,不必強己所難;另一方面可以對自己的工作方法稍作變通。實際上,冷漠的背后是愛的缺乏。改變冷漠不是要有驚天動地的功績,而只是從身邊的小事開始。
(2)正確地表現自己。冷漠心態往往是由于屢受挫折而對自己的能力發生懷疑所致。要消除這種懷疑,要學會適當地表露自己的才能。具有自卑冷漠心理的人,不妨多做一些力所能及、把握較大的事情。
(3)正確地補償自己。知道自己在某些方面有缺陷,不要背思想包袱,應以最大的決心和最頑強的毅力去克服這些缺陷,這便是積極而有效的補償。揚長避短,生活中“失之東隅,收之桑榆”的事實屢見不鮮。
(4)多與他人交流。交流不僅是克服冷漠的良方,也是攻克一切情感障礙的武器。
(5)接觸大自然。孤獨、冷漠時,不妨出去走一走,轉一圈,呼吸幾口新鮮空氣,利用大自然的力量消除胸中的苦悶和憂郁。
(6)欣賞藝術。無論是文學、音樂或美術,都蘊含著讓人不得不折服的魔力。可以改變你冷漠的心。
第五(節)急躁的自我診斷與矯正指南
急躁是指遇事焦躁不安、心煩意亂的人格表現缺陷。急躁是一種性格反映,是一種心態,是對人、對事的看法、態度、要求,是情緒化的比較激烈的表現。急躁的人往往缺乏定性,凡事恨不得立即辦成。急于達到目的,又常常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緒,激動不已,躁動不安,急躁情緒積累多了,便成了問題和毛病。
急躁往往伴有強烈的外部表現,如心急如焚、焦慮、心神不寧、惴惴不安等。具體來說:
(1)遇事忙忙碌碌、慌慌張張。不能定心做事情,不能冷靜地分析現狀,莽撞行事,結果通常是事倍功半或事與愿違。
(2)缺乏耐心,沉不住氣。急于要達到某種目的,一旦未達到目的,又常常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緒,激動不已,躁動不安。
(3)常表現出心急、焦躁、不安、擔憂,常會發怒甚至暴跳如雷。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緒,常因小事生氣或發怒。
(4)伴有身體的反應。如經常疲憊、神經脆弱,有時失眠或經常性頭痛。
(5)長期的急躁會造成人格的缺陷,如缺乏韌性、不能堅持等。
(一)測驗指導
日常生活中的急躁常常使我們事倍功半,帶來很大的負面影響。你是否正為自己急躁的毛病而煩惱呢?請根據你的實際情況完成下列題目。
(二)自我測驗
(三)測驗計分與測評結果
第7、8、10、12、18題答“是”記0分,答“否”記2分。其余各題答“是”記2分,答“否”記0分。各題得分相加,統計總分。
你的總分:
0~10分:你脾氣隨和,好說話,通常心平氣和,不斤斤計較,待人和氣,人際關系好。通常知足常樂能保持內心的平衡。
12~20分:你緊張適中,遇事能冷靜思考,生活充實,偶有高度緊張之感,可積極加以控制和調節。
22~40分:你的脾氣有些問題,你可能比較愛計較,心情容易煩躁,耐心不夠,通常情況下能與周圍人友好相處,但時常會有些情緒,需要積極調整才好。
42~50分:你時常被焦躁的情緒困擾,缺乏耐心,心神不定,過度興奮時常感覺疲乏,又無法擺脫以求寧靜。建議你提高警惕,努力改變現狀。
“急躁”往往和“易怒”聯系在一起。性情急躁的人由于自我抑制能力較差,容易情緒失控,常常表現出特有的情緒激昂,有時甚至大發雷霆,與人爭吵。性情急躁的人只會自討苦吃。
急躁作為人格表現缺陷方面的一般心理問題,其情景性同樣是很明顯的,即一般只有遇到與自己切身利益緊密相關或與維護自尊和自身形象緊密相關的事情時,急躁性格才會顯露出來,而與自己的切身利益、自尊等無關的事,可辦可不辦的事,或雖與自己的切身利益、自尊相關,但目前無法辦成,其相關緊密度又不是很高的事,或與將來的切身利益、自尊緊密相關,但如今無傷大雅的事等,則通常不會表現出急躁的心情。如給友人復信、幫人購物、在學習期間想到畢業后的出路等,自知可急可不急或急也沒有用,因而很少甚至不會表現出急躁情緒。
當然個性特質也是產生急躁心理的原因之一。個性特質主要是指人的性格,像人們常說的,有的人是急性子,有的人是慢性子;有的人脾氣躁,有的人脾氣溫和。這些雖然有后天因素的影響,但基本屬于遺傳因素。
(1)注重自身素質和性格培養。急躁是一種簡單的線性思維方式,是一種暫時的心理過程,也是沒有耐性的表現。克制急躁性格,擺脫急躁情緒,是一個不斷修養自身、完善自己的過程。努力培養遇事不慌,處變不驚,面臨大事能夠冷靜、鎮定和從容地加以處理的素質。
(2)轉移注意力。脾氣急躁就意味著感情容易沖動。當引發急躁脾氣的情景出現時,如果立刻轉移注意力,把注意指向與此情景不相干的對象,或者立刻離開情景場合去從事自己感興趣的活動,則往往就能在時過境遷后使心情平靜下來。
(3)增強自制力。矯正急躁脾氣最重要的方法還是不斷提高自制能力。當然這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奏效的事,但只要持之以恒,把每次出現的引發暴躁脾氣的情景當作機會,不斷地鍛煉,久而久之,必定能逐漸提高自制力而控制暴躁脾氣。
(4)行動中時刻保持清醒,多分析,細思考,三思而后行。遇到不順的情況,首先借助自制力,提醒自己盡快冷靜下來,控制情緒的進一步發展。
(5)自我暗示法。當急躁情緒已經產生時,要及時進行心理上的自我放松,鼓勵自己“不要急”,暗示自己“這件事根本就不值得著急”,“著急會把事情辦壞”等等。通過這種心理上的自我放松,使沖動和急躁的心情平靜下來,心情平靜后,再從容不迫地進行工作。
第六(節)自卑的自我診斷與矯正指南
自卑是指自我評價偏低、自愧無能而喪失自信,并伴有自怨自艾、悲觀失望等情緒體驗的消極心理傾向。自卑的人常常情不自禁地過分夸大自己的缺陷,甚至毫無根據地臆造出許多弱點,還總愛拿自己的短處比別人的長處,不能冷靜地分析自己所受的挫折,不能正確地對待自己的過失,不能認真地思考別人對自己的期望,也不能客觀地理解別人對自己的評價,以致把自己看得一無是處,失去自信心,對那些稍加努力完全能夠完成的任務也輕易放棄。
自卑是心理上的一種失調,是一種把自己的能力、品質評價過低的自我意識。它往往帶有強烈的情緒色彩。具體表現:
(1)總感到自己處處不如人,不敢主動與人交往,不敢在公共場合發言。害怕別人瞧不起自己,表現為敏感多疑、多愁善感、膽小孤僻等。
(2)自我貶低,常將過錯歸咎于自己。自認是弱者。常無中生有地懷疑別人討厭自己。當工作或學習成績受到挑戰或質疑時,不能成功地為自己辯護。
(3)缺乏穩定的自我形象。往往把自己封閉起來,以掩飾自己的弱點。常傾向于超脫現實而陷入幻想世界。
(4)缺乏社會活動的積極性,有嚴重的孤獨感。盡量回避接受具有挑戰性的工作。對一切事物都很敏感,因而很容易遭受挫折。
(5)對批評很敏感,缺乏競爭意識。害怕競爭,容易受暗示。
(一)測驗指導
自卑是阻礙我們人生發展的一塊絆腳石,它給我們的生活和工作帶來許多困擾。完成以下的心理測試,看看你是否也心存自卑感。
(二)自我測驗
(三)測驗計分與測評結果
第3、7、9、18、20題答“是”記0分,答“否”記2分。其余各題答“是”記2分,答“否”記0分。各題得分相加,統計總分。
你的總分:
0~10分:你很有自信心,能與他人和睦相處。無論實際情況發展趨勢如何,你都是樂天派,你對自己的才能和外表充滿自信和驕傲,一般是很少有自卑感的。
12~20分:你很可能缺乏自信心,行事可能因保守而缺乏魅力。但這也許能使你安于現狀,生活在一種平靜的環境中。如果你認真反思一下,把你認為你能做的事列成表格,你會發現,事實上,你能做的事要比你想做的事多一些。
22~40分:你在做事前就貿然斷定自己不行,自認為不如別人。主要是你不了解周圍人們的真實狀況,不清楚思考事情的本來面目,所以你會焦躁。若能搞清楚的話就會恍然大悟,隨之則坦然自如。你的自卑感主要是你的無知所導致,缺點在于自認為不行就心灰意冷。
42~50分:你有強烈的自卑感,易用消極悲觀的眼光看待事物,對自身的體魄和外貌缺乏自信,光是看到不利之處,在行動之前就自認為不行而轉向消極。你必須立即行動起來,消除自己的自卑感。
自我評價過低。這是自卑的實質,表現在自卑者對自己的生理條件如外貌、身高等,以及對學習、交往等各方面能力的評價上,認為自己明顯不如他人;由于認為自己不如別人,于是怕別人看到自己所謂的“不足、缺點、缺陷”,不敢與人交往,或與人交往特別少,說話猶豫,缺乏應有的氣魄和膽量。
有生理缺陷或智力缺陷的人易產生自卑。因為有缺陷,對自己的認知產生了偏差,認為其他各方面也比別人差,即出現了泛化。自我認識不足和過低的期望是形成自卑心理的最主要原因。自卑者在認識自己時,通常都是建立在不正確的社會比較上,他們習慣于拿自己的短處與他人的長處比,越比越覺得不如別人,從而形成了自卑心理。自卑者在活動中對自己的期望也過低,在任何活動之前,由于認識不足,他們常有一種“我很難成功”的消極的自我暗示。
自卑感并不是如影隨形似地時時處處都會產生。自卑感通常產生于失敗的體驗之后,尤其是經歷過多次失敗之后,往往就會懷疑自己的能力,就會對這種失敗耿耿于懷而難以自拔,失去自信,從而把失敗歸咎于自己的無能。自卑感也產生于別人消極的評價,尤其是這些消極評價來自于有舉足輕重作用的權威人士時,容易形成自卑感。雖然由于以上情景產生的自卑心理會持續相當長一段時間,以致在這段時間內沉默寡言甚至自暴自棄,嚴重影響人際交往和活動范圍,但在這種誘發性情景不出現的大多數時間里,自卑心理并不會時時作祟,有自卑傾向的人同樣也可以像正常人一樣生活和參加各種活動。
(1)提高自尊,確立內在自我價值感,相信自己有信心、有能力。努力提升自己,形成一致的、積極的自我形象。增強積極的自我評價。努力發現自己的優點和長處。任何人都既有優點,也有缺點;既有長處,也有短處。一個人只有不斷地去發現蘊藏著的優勢,才能增強自信心,克服自卑心理。
(2)客觀全面地看待事物。具有自卑心理的人,總是過多地看重自己不利和消極的一面,而看不到有利、積極的一面,缺乏客觀全面地分析事物的能力和信心。
(3)通過補償作用“以勤補拙”和“揚長補短”。“以勤補拙”是指勤奮能夠彌補笨拙。盡管自卑者有這樣那樣不盡如人意之處,但只要以最大的決心和最頑強的毅力去勤奮地學習,就一定能克服種種困難,取得同別人甚至是聰明人一樣的效果。
(4)要不斷地體驗成功。能力再差的人,只要把期望值定得適當一點,不要好高騖遠,凡事從小從低做起就能不斷地體驗成功。
(5)在積極進取中彌補自身的不足。具有自卑心理的人大都比較敏感,容易接受外界的消極暗示,從而愈發陷入自卑中不能自拔。而如果能正確對待自身缺點,把壓力變成動力,奮發向上,就會取得一定的成績,從而增強自信,擺脫自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