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銷售自己比銷售產品更有吸引力(1)
- 現在,發現你的銷售優勢
- 靜濤
- 5517字
- 2014-11-28 17:03:46
銷售最重要的是要有目標
你有生活目標嗎?你對自己的工作有目標嗎?你的目標是什么呢?這些問題看似簡單,但是并不是每個人都能作出肯定的回答。你對自己的職業真的有明確的目標嗎?或許你沒有,你已經滿足于現在的生活,在不知不覺中失去了你生活的目標。還有另外一種可能是:你有過多的目標以至于無法為之努力。
美國哈佛大學對一批大學畢業生進行了一次關于人生目標的調查,結果如下:
27%的人,沒有目標;60%的人,目標模糊;10%的人,有清晰而短期目標;3%的人,有清晰而長遠的目標。
25年后,哈佛大學再次對這批學生進行了跟蹤調查,結果是:
3%的人,25年間始終朝著一個目標不斷努力,幾乎都成為社會各界成功人士、行業領袖和社會精英;10%的人,他們的短期目標不斷實現,成為各個領域中的專業人士,大都生活在社會中上層;60%的人,他們過著安穩的生活,也有著穩定的工作,卻沒有什么特別的成績,幾乎都生活在社會的中下層;剩下27%的人,生活沒有目標,并且還在抱怨他人,抱怨社會,抱怨社會不給他們機會。
要成功就要設定目標,沒有目標是不會成功的。目標就是方向,就是成功的彼岸,就是生命的價值和使命。
世界一流效率提升大師博恩·崔西說:“成功最重要的是知道自己究竟想要什么。成功的首要因素是制定一套明確、具體而且可以衡量的目標和計劃。”
在這個世界上有這樣一個現象,那就是“沒有目標的人在為有目標的人達到目標。”因為沒有目標的人就好像沒有羅盤的船只,不知道前進的方向,有明確、具體的目標的人就好像有羅盤的船只一樣,有明確的方向。在茫茫大海上,沒有方向的船只只有跟隨著有方向的船只走。
有目標未必能夠成功,但沒有目標的人一定不能成功。博恩·崔西說:“成功就是目標的達成,其他都是這句話的注解。”頂尖成功人士不是成功了才設定目標,而是設定了目標才成功。
成功總會屬于那些有人生目標的人,鮮花和榮譽從來不會降臨到那些沒有人生目標的人身上。許多人只知道懷著羨慕嫉妒的心態看待那些取得成功的人,總認為他們成功的原因是有外力幫助,于是感嘆自己的命運不濟。殊不知,成功者之所以成功就是由于他們有了明確的目標,而許多人不成功,就在于他們連一個明確的目標都沒有。
這就是一個人用目標隨時鞭策自己所產生的神奇力量,只要你樹立目標,并執著地努力去工作,你也會像他一樣同樣走向成功。
所以,你需要問問自己,你是否已經有了明確的目標。
一位音樂系的學生走進練習室。在鋼琴上,擺著一份全新的樂譜。
“超高難度……”他翻動著樂譜,喃喃自語,感覺自己對彈奏鋼琴的信心似乎跌到了谷底,他甚至不敢再彈。
已經三個月了!自從跟了這位新的指導教授之后,不知道為什么教授要以這種方式整人。勉強打起精神。他開始用十指奮戰、奮戰、奮戰……琴音蓋住了練習室外教授走來的腳步聲。
指導教授是個極有名的鋼琴大師。授課第一天,他給新學生一份樂譜。“試試看吧!”他說。樂譜難度頗高,學生彈得生澀僵滯,錯誤百出。“還不熟,回去好好練習!”教授下課時叮囑學生。
學生練了一個星期,第二周上課時正準備讓教授驗收,沒想到教授又給了他一份難度更高的樂譜,“試試看吧!”上星期的課,教授提也沒提。學生再次掙扎于更高難度的技巧挑戰。
第三周,更難的樂譜又出現了。同樣的情形持續著,學生每次在課堂上都被一份新的樂譜所困擾,然后把它帶回去練習,接著再回到課堂上,重新面臨兩倍難度的樂譜,卻怎么都追不上進度,一點也沒有因為上周的練習而有駕輕就熟的感覺,學生感到越來越不安、沮喪并且有些氣餒。
教授走進練習室。學生再也忍不住了,他必須向鋼琴大師提出這三個月來何以不斷折磨自己的質疑。
教授沒開口,他抽出了最早的那份樂譜,交給學生。“彈奏吧!”他以堅定的目光望著學生。
不可思議的結果發生了,連學生自己都驚訝萬分,他居然可以將這首曲子彈奏得如此美妙、如此精湛!教授又讓學生試了第二堂課的樂譜,學生依然呈現超高水準的表現……演奏結束,學生怔怔地看著老師,說不出話來。
“如果,我任由你表現最擅長的部分,可能你還在練習最早的那份樂譜,就不會有現在這樣的程度……”鋼琴大師緩緩地說。
遠大的目標是成就事業的基礎,但是,更重要的是千萬不要懷疑自己的能力,不要因有這么偉大的夢想而擔心、畏懼——“我行嗎,我現在只是一個小小的推銷員罷了。”讓這些懷疑、畏懼沉入大海吧!要知道:要想有創造,成為一個開拓者,就要有“創造者的驕傲自大”!自認為偉大,然后勤奮地工作,向自己偉大的夢想一步一步前進。做好自己正做著的任何有意義的事情,相信自己具有偉大之處,并讓它指引自己正直而有效地生活。那么極可能,有一天,你會成為別人心目中的“偉大人物”。偉大,并非高不可攀,那僅僅是自我價值、自我實現的一個高度,任何人都可能登上去!
身為一名推銷員,千萬不要設定太難或太容易的目標,這兩者對推銷成功的幫助都不大。因此,設定目標應該客觀、現實。
人類大多數的物質目標都依靠金錢來達成。要想在今天的社會立足,健康和最起碼的財力是必要的。大多數推銷員都希望增加銷售量以積累財富,即使想達成其他目標,也需要金錢做后盾。
在一年一度的三藩市基金與保險年會上,北美地區最好的男女推銷員聚集在一起。令人驚訝的是,年度最佳推銷員竟在偏離都市的一家小公司工作。他只有一個秘書,但他幾乎不需要其他任何協助,而且收入驚人。別人請教他成功之道時,他表示,其實沒有任何一個推銷員需要龐大的幕僚群或辦公室才能做事,想賺錢就應該少呆在辦公室內,并組織工作流程使其系統化。
他強調,要學會將辦公室變成研究所,在辦公室時,要準備第二天工作的“藥方”。他做推銷時,總是在書桌上貼一張紙條,上頭寫著:“我現在的工作可以賺多少錢?”另一個道具是一支巨大、手繪的溫度計,這些標志可以提醒他老待在辦公室是浪費時間,當自己待在辦公室做白日夢時,可將自己喚回現實,別懶洋洋的。
他提到他開始做推銷時,經理建議他給自己訂一個切合實際的目標。那時候,他很喜歡那一年的年度跑車,還特地跑到附近的汽車經銷處打聽價錢。
所以聽完經理的話后,他立刻把一支原來釘在墻上的溫度計移走,然后在墻上畫了一支手繪溫度計,把他喜歡的車的車價寫在最上面。
每做成一筆生意,他就把半數傭金的金額涂在溫度計上,另一半傭金是他的固定支出和儲蓄,這種激勵方式竟能使他賺到許多錢,眼見溫度計上被涂滿的部分一周高過一刷,只花幾個月時間,他就買得起夢想中的跑車了。自此而后,他立下更多切合實際的目標并一一實現。
恰當的目標是人生努力的方向。他說當他擁有足夠的錢買跑車時,那種滿足、驕傲和充實的感覺真是難以言喻。為了達到目標,他幾乎完全拋棄了以往懶散的習性,持續努工作,因為墻上不斷“升溫”的溫度計實在非常美麗。
給自己進行良好的自我規劃
身為一個推銷員,必須了解,你的日程表上的所有事項并非同樣重要,不應對它們“一視同仁”,這是很重要的一點。如果推銷員列出日程表,但開始進行表上的工作時,卻未按照事情的輕重緩急來處理,就會導致推銷員的效率偏低。
在確定了應該做哪幾件事之后,推銷員必須按它們的輕重緩急開始行動。許多推銷員是根據事情的緊迫感,而不是事情的優先程度來安排先后順序的。因此,這些人的做法是被動的而不是主動的。成功的推銷員不會這樣工作。以下兩種方法可以幫你實現。
首先每天開始都有一張先后順序表。
伯利恒鋼鐵公司總裁查理斯·舒瓦普曾會見效率專家艾維·利。會見時,利說自己的公司能幫助舒瓦普把他的鋼鐵公司管理得更好。舒瓦普承認他自己懂得如何管理但事實上公司不盡如人意。可是他說需要的不是更多的知識,而是更多的行動。他說:“應該做什么,我們自己是清楚的。如果你能告訴我們如何更好地執行計劃,我聽你的,在合理范圍之內價錢由你定。”
利說可以在10分鐘內給舒瓦普一樣東西,這東西能把他公司的業績提高至少50%。然后他遞給舒瓦普一張空白紙,說:“在這張紙上寫下你明天要做的6件最重要的事。”過了一會又說:“現在用數字標明每件事情對于你和你的公司的重要性次序。”這花了大約5分鐘。接著說:“現在把這張紙放進口袋。明天早上第一件事是把紙條拿出來作第一項。不要看其他的,只看第一項。著手辦第一件事,直至完成為止。然后用同樣的方法對待第二項、第三項……直到你下班為止。如果你只做完第一件事,那不要緊。你總是做著最重要的事情。”
利又說:“每一天都要這樣做。你對這種方法的價值深信不疑之后,叫你公司的人也這樣干。這個試驗你愛做多久就做多久,然后給我寄支票來,你認為值多少就給我多少。”
整個會見歷時不到半個鐘頭。幾個星期之后,舒瓦普給艾維·利寄去一張2.5萬元的支票,還有一封信。信上說從錢的觀點看,那也是他一生中最有價值的一課。
后來有人說,5年之后,這個當年不為人知的小鋼鐵廠一躍而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獨立鋼鐵廠,利提出的方法功不可沒。這個方法還為查理斯·舒瓦普賺得一億美元。
人們有個不按重要性順序辦事的傾向。多數人寧可做令人愉快的或是方便的事。但是沒有其他辦法比按重要性辦事更能有效利用時間了。試用這個方法一個月,你會見到令人驚訝的效果。人們會問,你從哪里得到那么多精力?但你知道,你并沒有得到精力,你只是學會了把精力用在最需要的地方。
其次把事情按重要程度寫下來,定個進度表。
把一天的時間安排好,這對于一個推銷員的成功是很關鍵的。這樣你可以每時每刻集中精力處理要做的事。同樣,把一周、一個月、一年的時間安排好,同等重要。這樣做會給你一個整體方向,使你看到自己,有助于你達到目的。
每個月的開始,你都應該坐下來看該月的日歷和本月的主要任務表。然后把這些任務填入日歷中,再定出一個進度表,這樣做之后,你會發現你不會錯過任何一個最后期限或忘記一項任務。
亨瑞·杰克出生于美國舊金山城一個移民家庭。亨瑞因家庭條件所限,連中學都沒有念完就開始自謀生路。18歲時亨瑞成為一名公交司機,后因傷病離職。29歲時進入人壽保險推銷行業,初期業績很不理想,后來一帆風順,成為成功的推銷員。
當亨瑞遠離了失業帶來的痛苦,滿懷信心地投入人壽險推銷工作時,為了給自己以鼓勵,他常對自己說:“亨瑞,你有常人的智慧,你有一雙能走路的腿,你每天走出去把保險的好處告訴四到五個人是決不成問題的,如果你能堅持下去,就一定能夠成功。”
由新生活帶來的巨大的積極性,使亨瑞決心每天都記日記,把每一天所做的訪問詳細地記錄下來,以保證每天至少訪問四個以上客戶。通過每天記錄,他發現自己每天實際上可以嘗試更多的拜訪;并且還發現,堅持不懈地每天訪問四位客戶真不是一件簡單的事。亨瑞感覺到以前實在是太懶惰了,否則不至于如此落魄。
采取新的工作方法之后的第一周,亨瑞賣出了15000美元的保單,這個數字比其他10個新推銷員賣出的總和還要多。15000美元的保險在別人眼里也許算不了什么,但卻證明他的決定是正確的,也證明了他有能力做得更好。
為了盡量少浪費時間,拜訪更多的客戶,亨瑞決定不再花時間去寫日記。但命運又一次捉弄了他,從他停止記日記之后,他的業績又開始往下掉,幾個月之后,他發現又回到以前那種叫天天不應、呼地地不靈的地步。
亨瑞只好向公司的資深推銷員求教。他向這位資深推銷員講述了自己的苦惱,對方并沒有多說,只是向亨瑞推薦了一首詩。
亨瑞將自己鎖在辦公室里,反復誦讀這首詩,進行了幾個小時的反省,不停地反問自己到底是哪里出了問題。終于他明白了一個道理,業績回落,這并不是因為他偷懶,而是因為自己拜訪客戶無規律的結果。此后他又重新記工作日記了。
通過堅持寫工作日記,亨瑞發現他每次出門的效率在不斷地提升。在短短的幾個月之中,他從每出門29次才能做成一筆生意上升到每出門25次就成交一筆,又到每20次一筆,直至每出門10次,甚至3次就有一筆生意成交。
通過仔細地研究工作日記,亨瑞發現有70%的生意實際上是在跟客戶碰面的第二次時就成交了,其中23%是在第一次碰面時做成的,而只有7%是至少拜訪了三次以上才做成的。再詳細一分析,亨瑞發現,他竟在7%的生意上花掉了他15%的時間,他不禁問自己:“我為什么要事倍而功半地做這7%的生意呢?為什么不把所有的時間集中在第一次或第二次就能成交的生意上呢?”這一頓悟使他每天出門拜訪的價值開始成倍地增長。
對工作進行了調整、分析之后,亨瑞感到要使工作效率得到更大的提高,就必須把生活和工作安排得井然有序。
他說:“我必須花時間做好工作計劃。如果每次出門之前把40張或50張客戶的名片丟在一起,就認為自己已做好出發前的準備工作的話,那只能算是自欺欺人,應該在每次出發之前,找出舊的工作記錄,仔細地研究一下以前拜訪客戶時說過哪些話,做過哪些事,再寫下當天要做的拜訪中準備說些什么內容,提出什么樣的建議,整理出當天的行動計劃。安排好從星期一到星期五的約會時間是推銷員必須做的工作。”
他發現要使一周的工作計劃做得很充分,至少需要四到五個小時的時間。
這種做法使他的心態和工作效率有了很大的改觀。對此,亨瑞說:“任何事情都可能由別人代勞,唯有兩件事情非要自己去做不可。這兩件事一是自我思考,一是按照事情的先后順序去執行。”
在接下來的一周里,亨瑞嚴格地按工作計劃去工作,每次出門的時候,再也不會因為毫無準備和沒有目標而團團轉了。
他回憶那段時間時說:“從此我可以從容地帶著熱誠和自信去拜訪每一位客戶了。因為有了星期六上午的計劃,我每天都渴望能見到這些客戶,渴望和他們一道研究他們的情況,告訴他們我精心想出來的那些對他們有幫助的建議。在一個星期結束之后,我再也不會覺得精疲力竭,或者沮喪而沒有成就感。相反,我感到前所未有的興奮,并且迫不及待地希望下一個星期早些到來,我有信心在下一個星期得到更大的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