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正(第三版)
- (美)邁克爾·桑德爾
- 1715字
- 2023-01-31 11:28:29
三種考量正義的進路
要看一個社會是否正義,就要看它如何分配我們所看重的東西——收入與財富、義務與權利、權力與機會、公共職務與榮譽等。一個正義的社會以正當的方式分配這些東西,它給予每個人所應得的部分。然而當我們追問什么樣的人應得什么樣的東西以及為何如此時,便產生了一些棘手的問題。
其實,我們已經著手解決這些問題了。當我們仔細考慮價格欺詐的對與錯、關于紫心勛章的不同主張及政府救助時,我們已經鑒別了三種分配方式:福利、自由和德性。每一種理念都意味著一種不同的考量正義的方式。
我們當今的一些爭論反映了我們在以下問題上的分歧:將福利最大化、尊重自由及培養德性意味著什么?而其他一些爭論則涉及這樣的分歧:當這些理念互相沖突時,我們該怎么辦?政治哲學無法一勞永逸地解決這些問題。然而,它卻能夠清晰地概括我們目前的這些爭論,并澄清我們作為民主社會的公民可能面對的各種觀念背后的那些道德考量。
本書探索了這三種思考正義的方式各自的優缺點。我們將從福利最大化這一理念開始。對像我們這樣的市場社會而言,它提供了一種自然的起點。許多當代政治爭論都是關于如何促進經濟繁榮,或如何提高我們的生活水平,以及如何刺激經濟增長的。為什么我們要關心這些事情呢?最顯而易見的答案就是,我們認為經濟繁榮能夠使我們過得更好,無論是作為個人還是作為社會整體。換言之,經濟繁榮之所以重要,是因為它有益于我們的福利。為了探究這一理念,我們將轉而討論功利主義,它對我們應當如何使福利最大化,或(如功利主義者所說的)如何尋求最多人的最大幸福,以及為何如此等問題做了最有影響力的說明。
接著,我們將討論一系列將正義與自由聯系起來的理論。這類理論大都強調對個體權利的尊重,盡管它們自身在哪些權利最為重要這一問題上存有分歧。在當代政治語境中,正義意味著尊重自由和個體權利這一觀念,與功利主義使福利最大化的觀念同樣為人們所熟知。例如,美國的《權利法案》設定了大多數人都不能侵犯的一些自由——包括言論自由和宗教自由。環顧世界,正義意味著尊重某些普遍人權的觀念被越來越多的人接納(如果不總是實踐上的,那么至少也是理論上的)。
從自由的進路對正義進行考量是一種寬泛的理論。實際上,目前某些最激烈的政治爭論就來自理論內部的兩大陣營——追求放任主義的陣營和追求公平的陣營。堅守放任主義陣營的是一些擁護自由市場的自由至上主義者,他們認為,正義就在于尊重和維護達成一致意見的成人做出的自愿選擇。講究公平的陣營包括一些持平等主義態度的理論家,他們認為,不受約束的市場既不正當也不自由。在他們看來,要想達到正義,就需要政策來修正社會和經濟的缺陷,并給予每個人通往成功之路的平等機會。
最后,我們將轉向另外一些理論,它們認為正義與德性及良善生活密切相關。在當代政治領域,德性理論經常被看成文化保守主義和宗教右派。對自由社會中的許多公民來說,將道德法律化這一觀念是令人厭惡的,因為它有陷入不寬容和壓迫境地的危險。然而,以下這種觀念,即正義社會認可某些德性及關于良善生活的觀念,在意識形態領域引發了許多政治運動和爭論。廢奴主義者和馬丁·路德·金也從道德和宗教理想中引申出了各自的正義理論。
在我們試圖評價這些正義理論之前,有必要先詢問哲學論證如何能夠展開,尤其是在像道德和政治哲學這樣爭辯如此激烈的領域。它們經常開始于具體的情境。正如我們在有關價格欺詐、紫心勛章及政府救助的討論中所看到的,道德和政治的觀點體現于分歧之中。這些分歧通常產生于公共領域中的不同黨派或倡導者的不同主張之中。有些時候,分歧存在于作為個體的我們的內心,存在于我們因為發現自己在面對一個棘手的道德問題而無所適從和自相矛盾的時候。
然而,我們怎么能從那些在具體情境里所做的判斷中,精確地推理出我們認為應當適用于各種情境的正義原則呢?簡而言之,道德推理以何種形式存在?
為了探討道德推理是如何進行的,讓我們轉向兩種情境:一個是哲學家們討論較多的假想的故事,另一個是讓人感到極其痛苦的、關于道德困境的真實故事。
讓我們首先來考慮下面這個哲學家設想的故事。像所有類似的故事一樣,它講述了一種可能出現的局面,我們可以暫時不考慮現實的復雜性,只專注于有限的幾個哲學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