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集團層面的組織設計
- (美)邁克爾·古爾德等
- 2577字
- 2023-01-30 20:57:04
致中國讀者
在2000年,我與邁克爾·古爾德合著了一本書,并于2001年出版,這本書就是原書的中文翻譯版。原書基于邁克爾和我在20世紀90年代末所做的研究。現在雖有略微改動,但原書的理念仍然像20年前一樣強有力且與實踐密切相關。事實上,由于它們已經經受了時間的考驗,在組織和咨詢公司中廣泛使用,并在商學院教授,這些理念如今變得更為強大。在中文版序中,我將強調隨著時間推移而變得更占主導地位的理念。
由于我和邁克爾花了20年時間研究集團型多業務公司的戰略[見我們的合著書1995年版《公司層面戰略》(Corporate-level Strategy)和1987年版《戰略與風格》(Strategies and Styles)],本書的研究將聚焦于多業務公司。隨后,我們在2014年版的《公司層面戰略》中更新了對公司層面戰略的思考,其中整合了本書的一些理念。當然,組織設計是比本書的重點大得多的話題,涉及如何定義業務單元、如何將業務單元歸入業務部門、如何設計公司和部門層面的支持職能。我在后記中解釋了本書的理念如何應用于職能設計、公共部門的組織設計和慈善機構設計。后記還列出了其他文章,解釋本書中的工具如何演變,以解決更為廣泛的設計挑戰。
這本書最持久的理念可能是組織設計應著眼于為客戶提供價值,這在《商業模式新生代》(Business Model Generation)《價值主張設計》(Value Proposition Design)和《運營模式畫布》( Operating Model Canvas)等書籍中都得到了強調。這一理念在設計業務單元時不言而喻。業務單元有客戶,其戰略(產品/市場戰略)是為客戶提供比競爭對手更多的價值。其組織設計應滿足這一點。但是,在設計公司總部或公司職能(如財務)時,這一點就不那么明顯。在設計政府部門或慈善機構時,這一點也不太明顯。不僅經常不清楚客戶是誰,而且往往難以清晰闡明所要實現的價值。
基于在公司層面戰略方面的研究,我們十分清楚,如果公司總部不為其負責的業務單元和業務部門增加價值,就失去了存在的必要性。公司總部的客戶便是業務單元!明確總部打算如何為業務單元增加價值,是其組織設計的重要輸入??偛繜o論是打算通過嚴格控制成本來增加價值,還是打算通過促進新領域的業務增長來增加價值,都需要相匹配的能力和流程。“組織結構遵循戰略”這一理念已經存在多年,但大多數關于組織設計的文獻是研究組織行為的教授所寫,而非戰略教授。結果,“如何以有利于組織設計的方式定義戰略”的問題未能得到足夠的重視。
在本書中,與母合優勢測試相關的術語是“增值來源”。這出自我們在企業戰略工作中所用的短語“母合主張”。在其著作《商業模式新一代》中,亞歷山大·奧斯特瓦德(Alexander Osterwalder)使用了“價值主張”一詞,思考了“如何以有利于組織設計的方式定義戰略”的問題。事實證明,這種措辭既有用,可廣泛適用于企業、政府部門、職能部門或慈善機構,而且從管理角度出發也很容易理解。后記將進一步闡述這點。
認為總部必須增加價值,以及厘清總部打算如何增加價值,是進行組織設計的重要輸入。與這一理念相關的另外一個理念是,同樣的道理適用于層級結構中的每一個層級。每位老板都要為向自己匯報的下屬增加價值。老板的角色如何為組織增值,將定義其工作設計和所需能力,這是冗余層級測試的基礎。多年來,我們已經知道,層級制度可能對組織不利。在處理這個問題上,組織一直倡導授權、去層級化甚至設置相應的限制,比如將層級限制在七個以內。但在本書出版之前,在判斷組織結構中某一層級的必要性上,領導者并沒有一個強有力的理性決策方法。在幫助領導者設計合適的層級上,冗余層級測試提供了邏輯和方法論。
本書中經得起時間考驗的另一個理念是人員測試。許多關于組織設計的教科書和許多由顧問主導的設計流程,都鼓勵領導者關注業務而非人員,鼓勵領導者開發一種能夠產生業務成果的組織設計方案,然后尋求合適的人選來填充設計。但我和邁克爾·古爾德都認識到,這種方法忽視了組織中人員的重要性和獨特技能。我們在教學中經常指出,如果你的足球隊里有羅納爾多或梅西,你會調整球隊陣型,來利用自己的好運。如果你的門將能力弱,你也會調整陣型,來照顧現實。組織也是如此。人是獨一無二的,設計后的組織應幫助人們實現最佳表現。我認為,良好的組織設計是“有能力的人聚焦于最重要的事情,協同合作”,換句話說,使人的能力與所任用的崗位相匹配。這可以通過設計角色,然后找到有能力擔任角色的人,或者先了解一個人的能力,再設計一個與之匹配的角色。良好的組織設計涉及這兩種方法。
我和邁克爾很幸運,我們得出了這一與人的重要性相關的啟示。我們在研究總部的職能時,發現總部中有影響力的人往往處于職業生涯的晚期,并具有獨特的優勢和弱點。顯然,如果這些人要留在團隊里,組織設計應該考慮到他們的作用。令人振奮的是,這一理念現在得到廣泛接受,大家普遍認為,該理念不僅與組織高層的設計相關,而且與所有層級都相關,在這些層級中,個人績效有著重要作用。
本書的最后一個理念隨著時間推移越發重要,那就是單元角色分類方法。我會在后記中多談一談。組織結構圖中的方框具有不同的角色。業務單元應為客戶提供服務并獲取利潤。共享服務單元應向其他單位提供服務。疊加單元將說服業務單元去注意可能忽略的事情。這一理念認為,團隊的不同成員、向老板匯報的不同直接下屬,并非平起平坐,角色也各不相同,他們需要大小不等的權力,需要以不同的方式互動,接受領導的方式也不同。這一理念一直阻止組織走向平等,成為“一個團隊”,建立一套適用于所有人的規則。我們在生活里有著不同的關系,如與父母的關系、與兄弟姐妹的關系、與岳父母的關系、與最好的朋友間的關系等,類似的,我們在工作中也有著不同的關系,要準備對應的行為。設計角色與設計關系相同。在生活里,知道某人是你的岳父母,而不是你的兄弟姐妹,會顯著地改變你的行為。組織內部也需要同樣的清晰度。
過去20年,有一個理念一直默默無聞,那便是“結構化網絡”。當初寫這本書時,“網絡化組織”一詞風靡于世。我們動心了,便用這個詞來表達關系的重要性:即良好的設計是關于角色的設計,從而也是設計組織中不同部門的協同工作方式。我們曾在《哈佛商業評論》發表題為“你的組織設計完美了嗎?”的文章,文中已經認識到“結構化網絡”一詞對我們的看法毫無裨益,因此,我們又重新使用更簡單的表達“完美設計的組織”。
此時,你可能會想直接翻到后記。不過,我想你會發現,首先閱讀前面的章節更好。后記將基于你所獲取的知識,帶你重走我過去20年的歷程。
安德魯·坎貝爾
2021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