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著名的電視主播芭芭拉·瓦爾特斯曾經說過:“在你的一生當中,總有一些時候可以毫不夸張地說命運取決于給人留下什么樣的印象。”所以,在與人交往的過程中,如果我們能夠在關鍵的時刻給人留下一個比較好的印象,毫無疑問將大大有益于我們的人生。
佛靠金裝,人靠衣裝
社交家杰菲爾在《為人處世》中說:“和陌生人首次見面,我要花半天工夫琢磨如何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我們要注意初次交往的時間長短,這可以由交際本質、目的和種類去決定,不可一概而論。現在的市內公用電話規定基本通話時間是三分鐘,它表示一般的小事,應該在三分鐘之內了結;當然,這并不是說無論什么事情,我們都要在三分鐘以內解決。不過我們確實應該盡量縮短交際時間,以免自己和對方產生“疲勞感”。因為時間這種東西,有物理和心理上的區別,有的時候,我們會覺得,明明物理時間已經有好幾個小時了,心理上卻只有短短一會兒的感覺。有些人參與交際,對于物理時間并不在乎,但很重視心理上的時間。如果他對你的印象非常好,他不會太計較花了多長時間。
但我們畢竟是以物理時間來衡量生活的,所以最好還是不要浪費時間,在第一時間內就把要辦的事做好,先給人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使交際本身既有速度又有效率。
第一印象既然如此重要,那么,我們如何在初次見面就獲得對方好感呢?
重視外表
想要給人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首先要注意你的外表。
當你看見一個成年人在隆重的場合穿了一條短褲,你不會覺得他礙眼嗎?當你看見某人的西褲褲腿卷起,露出腳腕,你不會覺得這很滑稽嗎?所以,請留意你的著裝,這并不是說你要穿最流行、最時髦的衣服,但你一定要穿得整齊、干凈,合乎場合及你的身份。至于服裝是新是舊,質料是好是壞,都不是問題的關鍵。
日本有許多家大公司對所屬的雇員,都有非常嚴格的關于服裝的要求。雇員上班之前,至少得注意以下這些方面:
鞋是否擦過?
褲管是否脫線?
襯衫的扣子是否扣得整齊?
胡子是否刮得干凈?
頭發是否梳得整齊?
衣服的褶皺是否拂平了?
不只在日本是如此,在其他國家也一樣。新加坡有一家保險公司的雇員向公司報告說:當他們向農民進行勸說時,穿著整齊的雇員比穿著不整齊的雇員的業績要高出很多。可見,人們更容易相信衣著整潔的人。
不要嘲笑“以貌取人”這樣的社會風氣。我們交際時,應該重視現實,要推己及人,否則,便要遭受一些不必要的失敗。
我們應根據不同的場合來決定不同的著裝,一般來說,身著制服給人以年輕的印象;身著正裝給人以作風正派的印象;身著便裝給人以快樂的印象;身著工作服給人以嚴肅的印象。我們要在不同的場合選擇不同的著裝,以給人留下良好的印象。
注意禮節
坐過飛機的人,差不多都會被空中小姐的服務折服。空中小姐的形象宛然成了社會上女性的一種典范。其實,這是由職業的特性所帶來的影響。也就是說,身處異常嚴格的工作環境,掌握一定的禮節會對環境產生很大的作用。空中小姐都受過嚴格的培訓,舉手投足都規范得體,這就是空中小姐受人歡迎的原因所在。
稱贊對方
想在初次見面時加深對方對你的印象,還有一種方法就是不惜稱贊對方的優點。這其實很簡單,比如對他出色的言行表示贊賞和欽佩,對他大方得體的裝束表示欣賞等。當然,我們要把握好適當的分寸,不要讓人家感到是在吹捧他,以免適得其反。
人人都喜歡“投其所好”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說,人人都有自己獨特的愛好,并且對和自己擁有同一愛好的人總是有一種特別的好感。因此,在人際交往中,如果我們能夠抓住人人都喜歡“投其所好”的特點,自然能夠給別人留下比較好的印象,與其交往也會輕松自如很多。當然,投其所好的關鍵是要了解其所好是什么,只有抓住了所好,才能讓別人高興,這樣對方才能對你有比較深的印象,才能視你為自己的人,最后你就可以輕而易舉地實現與其交往的目的。
滿足別人的需求
澳大利亞有一份很有名的報紙,前幾年報社總編輯換人,新來的總編輯資歷不深,甚至“連采訪的大車都未坐過”。那些大牌記者對他頗不服氣,其他人對他也不看好,甚至想把他“轟走”。但這位總編輯正是利用了投其所好的策略反敗為勝的,他是怎么做的呢?他上任的第一天,便在“就職演講”中含笑對各位同事說:“我知道我來此就任,別說是做總編輯,就是當資料室職員也不夠資格,因為關于資料的管理方面,我只略知一二。所以我有一種意愿,希望坐坐新聞記者的大車,同時也希望由于坐了大車就可以得到各位外勤同事的信賴,將來去銀行請求與他們合作,替本報同事辦一種接近市區的購房分期付款……”
話還未講完,席上已經是一片掌聲,大家都擁護他上臺了。他知道自己的前任就是因為住房問題沒有解決好才下臺的,而這些老記者最關心的莫過于此。他正是抓住了這個要害,才找到了立足的基點。
迎合別人的興趣
我國臺灣有位女明星需要一兩個短劇本,她希望日本一位很有名的作家能夠為她量身創作。這位作家學貫古今,文筆風趣,但他的脾氣很古怪,一般人的約稿經常被拒絕。
這位明星打電話給她的朋友,請教該怎樣向他開口提出要求。
“你究竟打算請他寫些什么短劇呀?”
“我希望他替我寫男女別戀,不過要有新的內容,不要以前的故事。”
“這樣很好,他以前寫過不少這類的東西,你只須說知道他寫過這些劇本,十分崇拜他就行。”
過了兩天,這位明星給她朋友打電話,很高興地說:“他不等我提出要求,就答應替我寫兩出短劇了。”
她朋友說:“你們晚餐時,你一直在談論他過去那些得意之作,是嗎?”
“你猜得對,我主要是講他的作品在臺灣地區如何受人喜愛。”
這位女明星運用的其實就是人際交往中的迎合別人興趣的藝術。其實,人際交往真的不難,我們只要抓住別人的心理,略施小技就能旗開得勝。通過學習,人人都可以成為交際天才!
關鍵時刻露一手
安德烈·卡耐基是美國賓夕法尼亞州一座調車場的電信技工。一天早上,調車場的線路因為偶發的事故,陷于混亂。
此時,他的上司還沒上班,該怎么辦?他并沒有“當列車的通行受到阻礙時,立即處理其所引起的混亂”這種權力。如果他膽大包天地發出命令,輕則可能卷鋪蓋走人,重則可能鋃鐺入獄。
一般人可能說:“這并不關我的事,何必自惹麻煩?”可是卡耐基并不是平平之才,他并未畏縮旁觀!
他私自下了一道命令,在文件上簽了上司的名字。
當上司來到辦公室時,線路已經整理得同從來沒有發生過事故一般。這個見機行事的青年,因為露了漂亮的一手,大受上司的稱贊。
公司總裁聽了報告,立即調他到總公司,連升數級,并委以重任。從此以后,他就扶搖直上,誰也擋不住了。
卡耐基事后回憶說:“初進公司的青年職員,能夠跟決策階層的大人物有私人的接觸,成功的戰爭就算是打勝了一半,當你做出分外的事,而且戰果輝煌,不被破格提拔,那才是怪事!”
有這樣的情形,主持會議的領導是一個鐵腕人物,大家因崇拜而磨滅了自己的見識,于是會議順利進行。“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愚者千慮,必有一得”,當你發現決議有問題,若按此實行將來可能出大漏子,就應該鼓足勇氣提出來。要知道,你可能窮盡畢生努力,也不會得到別人的賞識,而抓住這一機會,就可能把你的能力和價值展現給同事和領導,特別是在意見未被采納的情況下,人們更會在后來的失敗中憶起你的表現,贊嘆你的英明。
請務必謹記,看準了就說,千萬不要顧忌面子。如果在這時你還想“我說出來大家會難堪的”,那么說明你是一個注定沒有什么作為的人。
我們常常會不期而遇一些在身份、才識、經驗、能力等各方面比我們高出一籌的人,在這種情況下,往往會有些人因此而自卑,因為自己不如人而對對方產生一種心理上的畏懼感,從而使自信心大打折扣。“自信是成功的基石”,如果一個人連自信都失去了,那么他要想得到成功,那恐怕只能是幻想。一個人不論處于什么環境之下,只要不丟失自信,就會有成功的希望。
不自信的表現有許多種,如看到一個在各方面都比自己強的人,既想上前去接近對方,又怕對方會拒絕自己;既想在他人面前表述自己的觀點,又怕表述不當而被他人恥笑;既想插入到別人的談論中,又怕別人對自己的話不在意乃至討厭;等等,所以最終只好自己找個孤獨的角落,甘受冷落了。其實你完全可以將頭腦里的所有顧慮都拋開,大大方方地想如何說就如何說,想如何干就如何干。只要你做得不過分,做得適當,那么你自然會得到大家的歡迎。
這里有幾個竅門和規律與你共享:
①要實干,但也要適時表現。所謂適時,一是要找到恰當的事情動腦筋,掃地抹桌子,就會被提升為清潔組組長;二是要在顯山露水時,但不要過于扎眼,以免招受眾人譴責而樹立敵手。
②顯示能耐不宜過頻過多。天天都干出格的事,人們再也不覺得你有什么稀奇之處,只能被罵作愛出風頭而已。所以你總是要留一些絕招,留下顯示的余地。如果你能經常露出那么一點點新鮮的才華,則人們總會對你抱有希望,弄不清你的深淺,多大的事也敢托付于你。
日本的笑話故事書《長屋賞花》里有這樣一個小故事。有一位窮人到郊外去賞花,附近都住著生活很奢華的人,他看了,不禁感慨地說:“大家都打扮得這么漂亮,衣著艷麗,我身上穿的也是衣服,不過太破舊了,脫下來簡直還不如他們的抹布呢!”房東聽到這句話,立刻申斥他說:“把每個人身上的皮都剝下來,大家都只剩下尸骸與骨頭,有什么自卑的必要。”
在感到對方的威嚴而膽怯時,就要立刻去想出他與你的共同點:剝去皮,大家都一樣。這樣想就再也沒有畏縮的必要了。
再進一步,如果能夠找出對方的毛病,你的信心更會大增。
制造一點兒神秘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