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6章 你最需要的就是——熱忱

夢想不是放棄的

有位婦女在廚房洗碗,透過窗戶,她看到自己的孩子在后院不停地蹦來蹦去,玩得滿頭大汗。她便對孩子喊道:“你在干什么?”孩子停下來,很認真地回答:“我要跳到月球上去!”

對孩子的異想天開,這位年輕的媽媽沒有潑冷水,也沒有罵他“小孩子不要胡說”或“趕快進來洗干凈”之類的話,而是說:“好,去吧!不要忘記回來喔!”這個孩子后來成為第一位登陸月球的人,他就是阿姆斯特朗。阿姆斯特朗感謝他的母親,因為即使是面對他那樣不切實際的幻想,她也會付諸滿腔熱忱,而這種熱忱推動他最終實現了兒時的夢想。

吉爾·金蒙特的信念改變了她整個生活的方向。1955年,十八歲的金蒙特已是全美國最受喜愛、最有名氣的年輕滑雪運動員了。她的照片被用作《體育畫報》雜志的封面。金蒙特躊躇滿志,積極地為參加奧運會預選賽做準備,大家都認為她一定能成功。

她當時的生活目標就是要獲得奧運會金牌。然而,1955年1月,一場悲劇使她的愿望成了泡影。在奧運會預選賽最后一輪比賽中,金蒙特沿著大雪覆蓋的羅斯特利山坡開始下滑,沒料到,這天的雪道特別滑,剛滑了幾秒鐘,便發生了意想不到的事故。她先是身子一歪,而后就失去了控制,像匹脫韁的野馬,直往下沖。她竭力掙扎著想擺正姿勢,可無濟于事,一個個的筋斗把她無情地推下山坡。在場的人都睜大著眼睛緊張地注視著這一幕,心幾乎提到了嗓子眼。

當她停下來時已昏迷了過去。人們立即把她送往醫院搶救。雖然最終保住了性命,但她雙肩以下的身體卻永久性癱瘓了。金蒙特認識到活著的人只有兩種選擇:要么奮發向上,要么灰心喪氣。她選擇了奮發向上,因為她對自己的能力仍然堅信不疑。她千方百計使自己從失望的痛苦中擺脫出來,去從事一項有益于公眾的事業,以建立自己新的生活。幾年來,她歷盡艱難學會了寫字、打字、操縱輪椅、用特制湯匙進食。她在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選聽了幾門課程,想今后當一名教師。

想當教師,這可真有點不可思議,因為她既不會走路,又沒受過師范訓練。她向教育學院提出申請,但系主任、學校顧問和保健醫生都認為她不適宜當教師。錄用教師的標準之一是要能上下樓梯走到教室,可她做不到。

但金蒙特的信念就是要成為一名教師,任何困難都不能動搖她的決心。

1963年,她終于被華盛頓大學教育學院聘用。由于教學有方,很快受到了學生們的尊敬和愛戴。她教那些對學習不感興趣、上課心不在焉的學生也很有辦法。她向青年教師傳授經驗說:“這些學生也有感興趣的東西,只不過和大多數人的不一樣罷了。”

金蒙特終于獲得了教授閱讀課的聘任書。她酷愛自己的工作,學生們也喜歡她,師生間互相幫助、共同進步。

后來,她父親去世了,全家不得不搬到曾拒絕她當教師的加里福尼亞州去。

她向洛杉磯學校官員提出申請,可他們聽說她是個“瘸子”就一口回絕了。金蒙特不是一個輕易就放棄努力的人,她決定向洛杉磯地區的九十個教學區逐一申請。在申請到第十八所學校時,已有三所學校表示愿意聘用她。學校對她要走的一些坡道進行了改造,以適于她的輪椅通行,這樣,從家里坐輪椅到學校教書就不成問題了。另外,學校還破除了教師一定要站著授課的規定。

從此以后,她一直從事教師職業。暑假里她訪問了印第安人的居民區,給那里的孩子補課。

從1955年到現在,很多年過去了,金蒙特從未得過奧運會的金牌,但她確得到了另一塊金牌,那是為了表彰她的教學成績而授予她的。

熱忱可以說是一切成功的基因。一個人如果對人生、對工作、對朋友、對事業沒有熱忱,那么他一定不會有大的作為。正如愛迪生所言:熱情是能量,沒有熱情,任何偉大的事情都不能完成。年輕人為什么說是社會的未來,那就是因為他們有熱情。對自己的未來有熱情,對社會的未來有熱情,對社會的變革、對工作的革新、對生活的提高有熱情。熱情像一股神奇的力量,吸引著他們。世界上的一切,都在充滿熱忱的人的手上。

離你最近的是什么·

十九世紀初,美國一個偏遠的小鎮里住著一位遠近聞名的富商。富商有個十九歲的兒子叫伯杰。

一天晚餐后,伯杰欣賞著深秋美妙的月色。突然,他看見窗外的街燈下站著一個和他年齡相仿的青年。那青年身著一件破舊的外套,清瘦的身材顯得很羸弱。

他走下樓去,問那青年為何長時間地站在這里?

青年滿懷憂郁地對伯杰說:“我有一個夢想,就是自己能擁有一座寧靜的公寓,晚飯后能站在窗前欣賞美妙的月色。可是這些對我來說簡直太遙遠了。”

伯杰說:“那么請你告訴我,離你最近的夢想是什么?”

“我現在的夢想,就是能夠躺在一張寬大的床上舒服地睡上一覺。”

伯杰拍了拍他的肩膀說:“朋友,今天晚上我可以讓你夢想成真。”

于是,伯杰領著他走進了堂皇的公寓。然后把他帶到自己的房間,指著那張豪華的軟床說:“這是我的臥室,睡在這兒,保證像天堂一樣舒適。”

第二天清晨,伯杰早早就起床了。他輕輕推開自己臥室的門,卻發現床上的一切都整整齊齊,分明沒有人睡過。伯杰疑惑地走到花園里。他發現,那個青年人正躺在花園的一條長椅上甜甜地睡著。

伯杰叫醒了他,不解地問:“你為什么睡在這里?”

青年笑笑說:“你給我這些已經足夠了,謝謝……”說完,青年頭也不回地走了。

三十年后的一天,伯杰突然收到一封精美的請柬。一位自稱是他“三十年前的朋友”的男士邀請他參加一個湖邊度假村的落成慶典。

在這里,他不僅領略了眼前典雅的建筑,也見到了眾多社會名流。接著,他看到了即興發言的莊園主。

“今天,我首先感謝的就是在我成功的路上,第一個幫助我的人。他就是我三十年前的朋友——伯杰……”說著,他在眾人的掌聲中,徑直走到伯杰面前,并緊緊地擁抱他。

此時,伯杰才恍然大悟。眼前這位名聲顯赫的大亨特納,原來就是三十年前那位貧困的青年。

酒會上,那位名叫特納的“青年”對伯杰說:“當你把我帶進寢室的時候,我真不敢相信夢想就在眼前。那一瞬間,我突然明白,那張床不屬于我,這樣得來的夢想是短暫的。我應該遠離它,我要把自己的夢想交給自己,去尋找真正屬于我的那張床!現在我終于找到了。”

熱忱是心靈的激蕩,是信心的標志,是志在必得的勇敢。要想成就一番偉業,就必須在心中尋找一個行動的理由,一個驅策自己積極進取、奮發向前的美好目標。

世界上最偉大的銷售員

喬·吉拉德是世界上最偉大的銷售員。他連續十二年榮登吉尼斯世界紀錄大全世界銷售第一的寶座。他所保持的世界汽車銷售紀錄:連續十二年平均每天銷售六輛車,至今無人問津。喬·吉拉德也是全球最受歡迎的演講大師,曾為眾多世界五百強企業精英傳授他的寶貴經驗。來自世界各地數以百萬的人們被他的演講所感動,被他的事跡所激勵。

三十五歲以前,喬·吉拉德是個全盤的失敗者。他患有相當嚴重的口吃,換過四十個工作仍一事無成,甚至曾經當過小偷,開過賭場。然而,誰能想像得到,像這樣一個誰都不看好,而且是背了一身債務幾乎走投無路的人,竟然能夠在短短三年內爬上世界第一,并被吉尼斯世界紀錄稱為“世界上最偉大的推銷員”。

他是怎么做到的呢?其實他的銷售技巧既簡單又直接。他每年都要散發出幾千張名片,甚至在足球賽看臺上也要大把大把地散發名片。他把所有的顧客列在一張單子上,每個月給他們寄賀卡,此外他還在顧客的生日或者每年的新年、圣誕節、感恩節等重要的日子給他們寄賀卡祝賀。喬·吉拉德每年還會給單子上的朋友們寄上一份銷售資料和自己的名片——每位老顧客以此引進一位新顧客就將獲得二十五美元的獎金。當喬·吉拉德空閑時,他會徑直給潛在的顧客打電話,或是搜集潛在顧客的名單。

喬·吉拉德的故事,是一個完全版的熱忱的故事。試想如果他沒有對工作的極度熱忱,何以想出這么多的銷售策略,又何以將這些直接有效但繁瑣費力的策略堅持到底。

相反,一個人如果不具備熱忱的心,他是很難取得成功的。任何偉大的人,不管是音樂家、藝術家還是領袖,對他的事業,他所從事的工作,都是滿腔熱忱,興致勃勃,全力以赴地投入的。

千萬不要失去的東西

一個濃霧之夜,當拿破侖·希爾和他母親從新澤西乘船渡江到紐約的時候,母親歡叫道:“這是多么令人驚心動魄的情景啊!”

“有什么出奇的事情呢?”拿破侖·希爾問道。

母親依舊充滿熱情,“你看呀,那濃霧,那四周若隱若現的光,還有消失在霧中的船帶走了令人迷惑的燈光,那么令人不可思議。”

或許是被母親的熱情所感染,拿破侖·希爾也著實感覺到厚厚的白色霧中那種隱藏著的神秘、虛無及點點的迷惑。拿破侖·希爾那顆遲鈍的心得到了一些新鮮血液的滲透,不再沒有感覺了。

母親注視著拿破侖·希爾,“我從來沒有放棄過給你忠告。無論以前的忠告你接受不接受,但這一刻的忠告你一定得聽,而且要永遠牢記。那就是:世界從來就有美麗和興奮的存在,她本身就是如此動人、如此令人神往,所以,你自己必須要對她敏感,永遠不要讓自己感覺遲鈍、嗅覺不靈,永遠不要讓自己失去那份應有的熱情。”

拿破侖·希爾一直沒有忘記母親的話,而且也試著去做,就是讓自己保持有那顆熱忱的心,有那份熱情。在人的一生中,做得最多和最好的那些人,也就是那些成功人士,必定都具有這種能力和特點。即使兩個人具有完全相同的才能,必定是更具熱情的那個人會取得更大的成就。

麥克·阿瑟將軍在南太平洋指揮盟軍的時候,辦公室的墻上掛著一塊牌子,上面寫著將軍的座右銘:

“你有信仰就年輕,疑惑就年老;有自信就年輕,畏懼就年老;有希望就年輕,絕望就年老;歲月使你皮膚起皺,但是失去了熱忱,就損傷了靈魂。”

熱忱是戰勝所有困難的強大力量,它使你保持清醒,使全身所有的神經都處于興奮狀態,去做你內心渴望的事。保持一時的熱忱不困難,但要始終保持熱忱卻是對我們極為嚴格的考驗。成功地做到這一點,你也就戰勝了自己。

不要讓昨天影響你的今天

故事的主人公出生在陽光普照的棉鄉。他從小就經常下地勞動。高中畢業后,他參軍離開了家鄉,不久部隊派他去了德國。在那兒的一個軍人商店里,他買到了自己有生以來的第一把吉他。他早就有一個夢想——一個在家從父親買的收音機里第一次聽到音樂時就產生的夢想:他想當個歌手。

有一次,他在教堂里看了一個歌唱小組的演唱,親眼目睹了落幕時觀眾紛紛要求歌手簽名的熱烈情景。這也是他希望得到的榮譽。于是,他決定要好好練習唱歌,要讓觀眾也來請他簽名。

他開始在德國自學彈吉他,并練習唱歌,他甚至自己創作了一些歌曲。

服役期滿后,他開始努力工作以實現當一名歌手的夙愿,可他沒能馬上成功。沒人請他唱歌,就連電臺唱片音樂節目廣播員的職位也沒能得到。

他只得靠挨家挨戶推銷各種生活用品維持生計,不過他還是堅持練唱。他組織了一個小型的演唱組在各個教堂、小鎮上巡回演出,為歌迷們演唱。

最后,他灌制的一張唱片奠定了他音樂工作的基礎。他吸引了兩萬多名歌迷,金錢、榮譽、在全國電視屏幕上露面——所有這一切都屬于他了。他對自己堅信不疑,這使他獲得了成功。他的名字叫約翰尼·卡許。

然而,卡許又接著經受了第二次考驗。經過幾年的巡回演出,他被那些狂熱的歌迷拖垮了,晚上須服安眠藥才能入睡,而且還要吃些“興奮劑”來維持第二天的精神狀態。他開始沾染上一些惡習——酗酒、服用巴比妥酸鹽(催眠鎮靜藥)和安非他明(刺激興奮性藥物)。他對這些藥物的欲求非常強烈,竟常常破門闖入藥店獲取所需的藥片。他漸漸失去了觀眾,也不再獲獎。他的朋友都試著幫助他,但他根本聽不進去。他的惡習日漸嚴重,以致對自己失去了控制能力。

他不是出現在舞臺上而是更多地出現在監獄里了。到了1967年,他每天必須吃一百多片藥片。

一天早晨,當他從佐治亞州的一所監獄刑滿出獄時,一位行政司法長官對他說:“約翰尼·卡許,我今天要把你的錢和麻醉藥都還給你,因為你比別人更明白你能充分自由地選擇自己想干的事。看,這就是你的錢和藥片,你現在就把這些藥片扔掉吧,否則,你就去麻醉自己,毀滅自己。你選擇吧!”

卡許選擇了生活。他又一次對自己的能力做了肯定,深信自己能再次成功。他回到納什維利,并找到他的私人醫生。醫生不太相信他,認為他很難改掉吃麻醉藥的壞毛病。醫生告訴他:“戒毒癮比找上帝還難。”

卡許開始了他的第二次奮斗。他把自己鎖在臥室閉門不出,一心一意要根絕毒癮。為此他忍受了巨大的痛苦,經常做惡夢。后來在回憶這段往事時,他說,他總是昏昏沉沉,好像身體里有許多玻璃球在膨脹,突然一聲爆響,只覺得全身布滿了玻璃碎片。當時擺在他面前的,一邊是麻醉藥的引誘,另一邊是他奮斗目標的召喚,結果他的信念占了上風。

九個星期以后,他又恢復到原來的樣子了,睡覺不再做惡夢。他努力實現自己的計劃。

幾個月后,他重返舞臺,再次引吭高歌。他不停息地奮斗,終于又一次成為超級歌星。

你也能和約翰尼·卡許一樣獲得成功!今天就是全新的開始。不要讓昨天發生的事情或者昨天別人對你說的話影響你今天的行動。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大丰市| 西盟| 青岛市| 乌兰察布市| 桐柏县| 鄱阳县| 乐都县| 河间市| 平南县| 陇南市| 横山县| 阿拉善盟| 平陆县| 沭阳县| 临沭县| 桓台县| 孝昌县| 桓台县| 吉木乃县| 伊通| 宁德市| 南汇区| 哈尔滨市| 稷山县| 云和县| 邹平县| 仁布县| 泗阳县| 济南市| 徐汇区| 清徐县| 沐川县| 天气| 仁布县| 准格尔旗| 自贡市| 红原县| 镇原县| 建昌县| 抚松县| 新民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