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說:“人,生而有欲?!边@欲望包括色欲、貪欲、報復欲、懶欲、自私欲、好利欲、好權欲、征服欲……欲望可以使一個人的力量發揮到極致,也可逼得一個人獻出一切,排除所有障礙,使人全速前進而無后顧之憂。凡是能排除所有障礙的個人或球隊,常常屢建奇功或頻頻得分。我們所做的每一件事情,都應當充分發揮我們的能力。不論是參加考試,做工作報告還是參加運動競賽,都應當如此。當我們盡力施展一切時,生活就很踏實。
一、欲望影響你的行為
本節要點:
(一)人的正確行為主要源自正確的信仰和道德。
(二)如果不懂得節制你的欲望,到頭來一定是得不償失。
(三)人的欲望是座火山,如不控制就會害人傷己。
對于人們的“欲望”,佛經中的分類更為詳盡。《大智度論》二十一卷中列出六類:一、色欲,二、形貌欲,三、威儀姿態欲,四、言語音聲欲,五、細滑欲,六、人想欲。
美國俄亥俄大學的學者們近日宣布一項研究結果:人類所有的行為都是由15種基本的欲望和價值觀所控制的。
參與測試和調查的2500名全美各階層人士代表必須如實回答300多個設計好的問題,經過專家學者結合心理學和精神病學的綜合分析,得出了這15種基本欲望:
(1)好奇心:所有人對學習求知的渴望是不可抗拒的;
(2)食物:對食物的飽腹感有欲望是人本能的需求;
(3)榮譽感:以此滿足個人心理,并構成一個完整的社會結構;
(4)被社會排斥的恐懼:這令人們被動且自覺地遵守規則;
(5)性:弗洛伊德將其置于“清單”之首;
(6)體育運動:人們對運動和健康的渴望是天生的;
(7)秩序:人人都希望在日常的生活中占有一席之地;
(8)獨立:對于自作主張的渴望;
(9)復仇:就像莎士比亞著作里的王子那樣不會輕易忘記仇恨;
(10)社會交往:渴望成為眾人中一分子并擁有眾多的朋友;
(11)家庭:與家人共享天倫之樂的欲望;
(12)社會聲望:對名譽和地位的渴望;
(13)厭惡:對疼痛和焦慮的厭惡;
(14)公民權:對服務公共和社會公正的渴望;
(15)力量:希望影響別人。
那么,是什么控制人的這些欲望呢?專家學者研究后發現:一是信仰(道德),占80%;二是制度(法律),占20%。所以人的正確行為主要源自正確的信仰和道德。
欲望是每個人都有的,唯一不同的是欲望是什么。古時候,當一個太監失去了男人所特有的欲望后就會對金錢特別感興趣,這就是錢的欲望。
當一個人有了想變漂亮的欲望后,他(她)就會變得一無所求而一心想要漂亮,但是一個不漂亮的人會有一種以其他方面來彌補自己不漂亮的欲望。這樣就可以看出,上天對每個人的欲望是公平的,是按比例分配的。所以,一個人如果可以合理地分配自己的欲望,那么他不一定成功,但是如果不注意分配的話,他將一定失敗。
要記?。悍彩陆杂卸?。如果不懂得節制你的欲望,到頭來一定是得不償失。
一個沿街流浪的乞丐每天總在想,假如我手頭要有兩萬元錢就好了。一天,這個乞丐無意中發覺了一只跑丟的很可愛的小狗,乞丐發現四周沒人,便把狗抱回了他住的窯洞里,拴了起來。
這只狗的主人是本市有名的大富翁。這位富翁丟狗后十分著急,因為這是一只純正的進口名犬。于是,他在當地電視臺發了一則尋狗啟事:如有拾到者請速還,付酬金兩萬元。
第二天,乞丐沿街行乞時,看到這則啟事,便迫不急待地抱著小狗準備去領那兩萬元酬金,可當他匆匆忙忙抱著狗又路過貼啟事處時,發現啟事上的酬金已變成了3萬元。原來,大富翁尋狗不著,又電話通知電視臺把酬金提高到了3萬元。
乞丐似乎不相信自己的眼睛,向前走的腳步突然間停了下來,想了想又轉身將狗抱回了窯洞,重新拴了起來。
第三天,酬金果然又漲了,第四天又漲了,直到第七天,酬金漲到了讓市民都感到驚訝時,乞丐這才跑回窯洞去抱狗。
可想不到的是那只可愛的小狗已被餓死了,乞丐還是乞丐。
其實人生在世,許多美好的東西并不是我們無緣得到,而是我們的期望太高,往往在剛要接近一個目標時,又會突然轉向另一個更高的目標。西方一位哲人曾說過這樣一句話:“人的欲望是座火山,如不控制就會害人傷己。”
二、何須在意身外之物
本節要點:
(一)因為貪欲而迷失方向的人比比皆是;因為貪欲而喪失天良的人也隨處可見。貪欲不僅可怕,也是導致許多人失敗的原因。
(二)托爾斯泰說:“欲望越小,人生就越幸福。”
不知是在哪本書上,有過這樣一句話:欲望像海水,喝得越多,越是口渴。
這是一個發生在美國俄亥俄州的故事。
1856年,亞歷山大商場發生了一起盜竊案,共失竊8只金表,損失16萬美金,在當時,這是相當龐大的數目。
就在案子尚未偵破前,有個紐約商人到此地批貨,隨身攜帶了4萬美元現金。當他到達下榻的酒店后,先辦理了貴重物品的保存手續,接著將錢存進了酒店的保險柜中,隨即出門去吃早餐。
在咖啡廳里,他聽見鄰桌的人在談論前陣子的金表竊案,因為是一般社會新聞,這個商人并不當一回事。
中午吃飯時,他又聽見鄰桌的人談及此事,他們還說有人用1萬美元買了兩只金表,轉手后即凈賺3萬美元,其他人紛紛投以羨慕的眼光并說:“如果讓我遇上,不知道該有多好!”
然而,商人聽到后,卻懷疑地想:“哪有這么好的事?”
到了晚餐時間,金表的話題居然再次在他耳邊響起,等到他吃完飯,回到房間后,忽然接到一個神秘的電話:“你對金表有興趣嗎?老實跟你說,我知道你是做大買賣的商人,這些金表在本地并不好脫手,如果你有興趣,我們可以商量商量,品質方面,你可以到附近的珠寶店鑒定,如何?”
商人聽到后,不禁怦然心動,他想這筆生意可獲取的利潤比一般生意優厚許多,所以他便答應與對方會面詳談,結果以4萬美元買下了傳說中被盜的8只金表中的3只。
但是第二天,他拿起金表仔細觀看后,卻覺得有些不對勁,于是他將金表帶到熟人那里鑒定,沒想到鑒定的結果是,這些金表都是假貨,全部只值2000美元而已。直到這幫騙子落網后,商人才明白,打從他一進酒店存錢起,這幫騙子就盯上了他,而他一整天聽到的金表話題,也是他們故意安排設計的。
歹徒的計劃是,如果第一天商人沒有上當,接下來,他們還會有許多花招準備誘騙他,直到他掏出錢為止。
因為貪欲而迷失方向的人比比皆是;因為貪欲而喪失天良的人也隨處可見。貪欲不僅可怕,也是導致許多人失敗的原因。
貪婪自私的人往往目光短淺,所以他們只瞧見眼前的利益,看不見身邊隱藏的危機,也看不見自己生活的方向。
永不知足是一種病態,其病因多是權力、地位、金錢……所引發的。這種病態如果發展下去,就是貪得無厭,其結局是自我毀滅。
托爾斯泰說:“欲望越小,人生就越幸福?!边@話蘊含著深邃的人生哲理。它是針對“欲望越大,人越貪婪,人生越易致禍”而言的。古往今來,被難填的欲壑所葬送的貪婪者,多得不計其數。
就如同故事中明知道金表是“贓貨”的商人,因為被自己的貪念打敗,最終抗拒不了騙子的誘惑而自食惡果。
其實,我們每一個人所擁有的財物,無論是房子、車子、票子等,不管是有形的,還是無形的,沒有一樣是屬于你的,那些東西不過是暫時寄托于你,有的讓你暫時使用,有的讓你暫時保管而已,到了最后,物歸何主,都未可知。所以,智者把這些財富統統視為身外之物。
三、學會節制欲望
本節要點:
(一)人是絕對不愁為自己的欲望找不到借口的。
(二)能約束自己的人最有威信,最能成功。
有一位禁欲苦行的修道者,準備離開他所住的村莊,到無人居住的山中去隱居修行,他只帶了一塊布當作衣服,就一個人到山中居住了。后來他想到當他要洗衣服的時候,他需要另外一塊布來替換,于是他就下山到村莊中,向村民們乞討一塊布當作衣服,村民們都知道他是虔誠的修道者,于是毫不考慮地就給了他一塊布,當作換洗用的衣服。
當這位修道者回到山中之后,他發覺在他居住的茅屋里面有一只老鼠,常常會在他專心打坐的時候來咬他那件準備換洗的衣服,他早就發誓一生遵守不殺生的戒律,因此他不愿意去傷害那只老鼠,但是他又沒有辦法趕走那只老鼠,所以他回到村莊里,向村民要一只貓來飼養。
得到了貓之后,他又想到了:“要貓吃什么呢?我并不想讓貓去吃老鼠,但總不能跟我一樣只吃一些野菜吧!”于是他又向村民要了一頭乳牛,這樣那只貓就可以靠牛奶維生了。
但是,在山中居住了一段時間以后,他發覺每天都要花很多的時間來照顧那頭乳牛,于是他又回到村莊里,找了一個可憐的流浪漢,帶著他到山中,幫他照顧乳牛。
流浪漢在山中居住了一段時間之后,就跟修道者抱怨:“我跟你不一樣,我需要一個太太,我要正常的家庭生活?!毙薜勒呦胍幌胍灿械览?,他不能強迫別人一定要跟他一樣,過著禁欲苦行的生活。
這個故事就這樣演變下去,你可能也猜到了,到了后來,也許是半年以后,整個村莊都搬到山上去了。這其實正是發生在我們每個人身邊的故事,欲望就像是一條鎖鏈,一個牽著一個,永遠都不能滿足。而真正可悲的是:人是絕對不愁為自己的欲望找不到借口的。
欲望,是一種與生俱來的東西,人有活著的欲望,有要飯吃要衣穿要房住的欲望。最基本的欲望得不到滿足,當然是一種痛苦。但是,所有的欲望都得到了滿足也未必是一種幸?!螞r,人壓根兒就不可能有所有的欲望都得到滿足的時候,因為,欲望的盡頭還是欲望。
不可否認的一個事實就是:一點欲望都不存在的人是找不到的。欲望確實是很難抵擋的,連聰慧異常的夏娃都禁不住種種告誡而偷吃了那只禁果,何況我們這些在攘攘紅塵中穿行的凡人。
世界是美好的,美好生活是人人都向往的。正是這種向往,激勵著人們克服一個又一個艱難險阻,馳向理想的彼岸。向往有大有小,有高有低,有的是為別人,有的是為自己,若控制不當,向往就會迷失方向,泛濫成災,“欲壑難填”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人在各種年齡階段會有各種不同的欲望,這本不是我們的錯。我們的錯是不能使我們的欲望接受理智的規范與約束,這中間的分別不是有沒有欲望,而是有沒有管束欲望的能力與克制自己某種欲望的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