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 人生的底氣
  • 樊登
  • 1600字
  • 2022-12-21 16:43:40

舜之居深山之中,與木石居,與鹿豕游,其所以異于深山之野人者幾希。及其聞一善言,見一善行,若決江河,沛然莫之能御也。

——《孟子·盡心上》

內心力量是行動的源泉

《刻意練習》和《掌控習慣》這兩本書都提到過一個實驗。老師把學生分為兩組,教他們學習攝影。老師對第一組學生說,攝影考核的標準就是看你們一學期一共能拍攝多少張照片,誰拍的多,誰的成績就高;對第二組學生說,大家不用多拍,最終只根據一張水平最高的作品來打分。

第一組學生接到任務后,就立刻行動起來,每天拍很多張照片,生怕自己的成績不合格。而第二組學生就每天琢磨,研究理論、技巧,卻很少出去拍照,作品數量也不多,最后只能選擇一張自認為最滿意的照片,忐忑不安地交了上去。

老師把兩組學生的所有作品都混在一起進行評選,結果發現,那些優秀作品幾乎都出自第一組。為什么?因為練習得多,成長就快。

這就叫作“坐而論道,不如起而行之”。一天到晚坐在那里討論一件事,理論再豐富,觀點再先進,也遠不及真正行動起來、親身實踐一次收獲大。

曾經有人跟我說:“樊老師,我也知道應該多讀書,多學些知識,豐富自己,可就是懶得行動,就算是拿起書來,看幾行就看不下去了。我特別好奇,您是怎么做到一年讀那么多書的?”

我就告訴他:“因為你壓根兒就沒想過要讀書,要提升自己,你的內心缺乏讀書的力量,就算你拿起書來,也不可能讀下去。”

孟子曾講過很多關于舜的故事,舜可以說是孟子的偶像了。孟子說:“舜之居深山之中,與木石居,與鹿豕游,其所以異于深山之野人者幾希。”說舜當年住在深山之中,周圍都是草木、石頭,每天與野鹿、野豬等生活在一起,和深山之中的野人沒什么區別。這樣一個生活在深山之中、與野人無二的人,后來是怎么變成一位人間圣主的呢?原因就在于“及其聞一善言,見一善行,若決江河,沛然莫之能御也”,他聽到一句善言,見到一個善行,就會立刻照著學、照著做,好像決口的江河一般,澎湃之勢沒有人能夠阻擋得住。

舜的這些表現,就是因為有一種內心的力量在推動著他去做,這種力量就是以天下大任為己任,拯救蒼生于水火。當心中有這樣一個信念時,無論處于什么樣的情況下,甚至是在最惡劣的生存環境中,他也能從善如流,決不放棄自己的目標,改變自己的志向。經過這樣艱苦的磨煉,最終才成為一位圣人。

同樣,當你的內心也充滿做某件事的力量時,你也會像舜一樣,“聞一善言,見一善行,若決江河”。而且當這種內在的求學動力足夠強大時,哪怕求學環境非常糟糕,你也愿意去行動,而不需要外在的力量去推動你,強迫你去行動。

我在創辦樊登讀書之初,就有這樣的感受。我對大家說,希望大家每年一起讀上50本書,為更多的人做個榜樣,讓更多的人加入讀書的行列。我那時并沒有想到會有那么多人熱切響應,結果不但有很多朋友加入我們的讀書行列,還帶動了身邊的人,他們告訴我說:“我們愿意做這件事,哪怕不賺錢,我們也愿意做,只要能讓更多的人來讀書。”

因為你的內心對一件事有一種力量、有一種強烈的期待,這種力量和期待就會激勵著你去行動,哪怕沒有催促你、推著你去做。我們現在在培養孩子時,動不動就要拼學校、拼學區房、拼教育資源,殊不知,即使是同一個學校出來的孩子也是天差地別。有的孩子有理想、有目標,學習就會積極主動,不用家長催,自己就自帶“發動機”;而有的孩子沒有目標、沒有期待,就算你每天耳提面命,他也不會有行動的動力。這樣的孩子,即便你想盡辦法把他送入最好的大學,他的人生也不見得有什么成就。

所以,要做一件事,要實現一個目標,千萬不要以為外在的條件滿足就足夠了,相反,內心的力量才是你行動的源泉。能不能“若決江河”,才是你人生成敗最重要的分界線之一。

我們今天的生活,不知比舜那個時代的生活環境優越了多少倍,我們想要變好,也比舜容易得多,途徑也多得多,而要變好的核心,就在于你內心的那個力量能不能被你發現,進而釋放出來,激勵著你去行動、去創造,去做更有意義、更有價值的事情。

主站蜘蛛池模板: 周宁县| 荃湾区| 丰原市| 旬阳县| 都昌县| 东兰县| 新巴尔虎左旗| 锡林浩特市| 孟津县| 格尔木市| 上虞市| 澳门| 松原市| 雷州市| 洛宁县| 怀柔区| 南木林县| 宁城县| 太和县| 汪清县| 南京市| 榆林市| 巴塘县| 胶南市| 个旧市| 于都县| 沽源县| 淮北市| 汽车| 景东| 石家庄市| 楚雄市| 鹤庆县| 徐州市| 广元市| 区。| 嘉义市| 洞口县| 石河子市| 介休市| 东方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