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激活免疫力:決勝未來的六大生活方式
- 嚴文 龔紀華 付薇主編
- 1677字
- 2022-11-28 18:38:26
三、自律和意志力
對許多人來說,“自律”是一個令人討厭的詞,因為它意味著沒有自由。但事實恰恰相反,不自律的人是缺乏自由的,如果我們不懂得自律,可能永遠也達不到想達成的目標(如減肥,學習一門新外語等),但如果我們能學會自我約束,就能取得自己想要的成功。
就像史蒂芬·柯維在其著作《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中所說:“不自律的人就是情緒、欲望和感情的奴隸。”
意志力是自律的先鋒部隊,是在實現目標的艱辛路途上不可或缺的存在。有個叫作文思·倫巴第的橄欖球教練說過一句話:“普通人與成功人的不同之處,不在于缺少力量,也不在于缺少知識,而缺少的恰恰就是意志力。”
意志力的確是成功路上的必要法寶,有意志力的人做出一個決定后,一定會朝著目標前進,直到達成目標為止。然而有很多廣告廠商都喜歡否定意志力這個詞,他們大多希望證明他們的產品可以代替意志力,他們在推銷自家的產品時(如減肥類產品或者一些奇特的健身器材),通常會保證你只要使用該種產品,就會在非常短暫的時間內到某一個不可能完成的目的。他們之所以敢許下這種諾言,是因為缺乏意志力的人大多不愿意花時間去追究責任。
很多說意志力沒有用處的人,往往是由于他們把意志力運用在他們無法駕馭的事情上。如果你把目標設定得太高,就會需要很長的時間才能達成。而在一般情況下,我們的意志力只能堅持很短的時間——也許最多堅持一兩天就堅持不住了。
很多想減肥的人都聽說過“管住嘴,邁開腿”這個減肥秘訣,然而能夠切實做到“管住嘴,邁開腿”的人卻少之又少,因為這需要強大的自我控制力才能支持我們達成目標。
很多人在開始減肥第1周時,確實做到了控制飲食、積極運動,但在接下來的幾周中,又回到了原先的飲食與運動習慣,好不容易減掉的肉又重新回到身上,減肥計劃屢屢失敗。這種事并不罕見,因為保持意志力需要高度集中的注意力,而很多事情都會分散我們的注意力,令我們經常無法完成預定計劃。
假如我們想在30天內減掉5千克體重,而我們的意志力只能支持1個星期。那我們應該把減肥計劃分割成4部分執行,并把目標定在1個星期內減1.25千克。先完成第1個目標,再執行第2個目標,直到達成30天減掉5千克體重這個總目標為止。
我們在執行計劃的過程中,每周、每天都應該抽出時間,對當周或當日的計劃執行情況進行評估,評估內容可以分為3個等級:優:100%完成計劃;良:完成計劃的70%以上;差:完成計劃低于50%以下。
自評為“差”時,需找出未完成任務的原因,然后利用機動時間補齊。自評為優時,可以適當地給自己一些獎勵,比如為自己買件心儀已久的衣服之類。
通過這種形式,我們能充分感覺到自我努力的成果,增強意志力與對自我的把控能力,在一次次微小的成功中,一步一步地實現自己的最終目標。
強化意志力的竅門就在于把大目標分割成好幾個小目標,一旦戰勝困難之后,就不要讓困難把我們打回原點,而是要在困難的中間死死地扎一個釘子下來,逐步向前推進,從而形成自律的生活方式。
當然,自律的培養并非一朝一夕便可以完成的,它需要經過長期、反復的堅持,然而只要我們稍一懈怠,它就會立即被懶惰和拖延給“攻陷”了。
就拿我自身的經歷做例子吧:我有每天早起晨跑的習慣,無論刮風下雨都不敢停止。每次我越是想賴在床上睡懶覺時,就越是要強迫自己起床,不敢對自己妥協,更不敢說“明天再起來跑步”。因為懶惰和拖延的魔力是非常強大的,只要我們有了第1個“明天”,就只會有越來越多的“明天”,當我們放棄了第1次,就會放棄越來越多次。
我們的人體存在著一套自我保護機制,在這套自我保護機制下,我們的大腦會偏向于讓我們做出最利于當下的選擇,并且想要長時間處于一個相對舒適的狀態,做自己喜歡、適應、習慣和愉悅的事。
然而真正意志力的磨練,就是要求自己走出原先的“舒適區”。越是讓我們感覺痛苦的事,就越是不能逃避它,還要主動走向它,接受它。并且學會在一個可接受的范圍內,適當地嘗試不適。

自律就像是我們身上的肌肉,我們花時間鍛煉它,它就會變得更加強壯,反之就會逐漸虛弱下去。而在我們不斷地解決和消融痛苦的過程中,我們會最大限度地激發自己的潛力,變得更加強大與美好,成為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