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章 如何考察職業穩定性和專注力

1.1 本章引言

你聽到過這樣的抱怨嗎?“現在招聘來的人工作穩定性太差了,動不動就提離職,一點敬業態度都沒有!”

與幾十年前相比,當下員工的穩定性確實下降了。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不可否認,社會的發展變化會影響員工的穩定性,這是由大環境、宏觀因素所導致的。調研發現求職者和雇主對于“員工穩定性”不高的原因各有自己的理解。

求職者認為員工穩定性不高應歸咎于企業方,主要有四點:第一,薪水沒有達到預期;第二,工作任務太重,吃不消;第三,公司的老板或者是領導對待員工的方式令人失望;第四,對公司的福利保障不滿意等。

企業雇主認為導致員工穩定性不高的原因主要有三:第一,員工眼高手低、好高騖遠;第二,員工有畏難情緒,缺乏吃苦耐勞的精神;第三,越來越多的年輕員工追求自我和個性化的做事方式,我行我素,做事沖動。

雖然上述原因都客觀存在,但是不可否認,在同樣的工作環境下,有的人相比其他人穩定性更高,而且做事更加專注、更有毅力。因此,企業在選人的時候,是否可以通過面試環節盡可能地選拔出具備自律、專注和有韌性的員工呢?企業的管理者不要因當下員工的穩定性不高而感到沮喪,應該留心觀察那些吃苦耐勞的員工往往有哪些具體表現,從中發現有助于識別“專注力”和“穩定性”特質的一些方法和竅門。

1.2 本章核心問題:具備吃苦耐勞特質的員工通常有哪些具體的行為表現?

1.2.1 有趣的實驗

1966年到20世紀70年代早期,斯坦福大學的沃爾特·米歇爾(Walter Mischel)博士專注于“自制力”的相關課題,做了一系列心理學實驗,其中最為經典的是就“棉花糖實驗”(Stanford Marshmallow Experiment)。

“棉花糖實驗”的研究對象是幼兒園兒童。在實驗中,研究人員先給到每個孩子一顆棉花糖。面對糖果的誘惑,如果孩子能夠忍住不吃并且等待一段時間(通常需忍耐15分鐘),會再得到一顆棉花糖的獎勵。但是,如果孩子在等待中吃了棉花糖,哪怕是只咬了一小口,都會喪失這次獎勵機會。研究人員做了大量實驗,發現那些為了得到獎勵而堅持了更長時間的孩子通常具備一種叫做“延遲滿足”(delay of gratification)的能力。追蹤調研發現,這些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通常有更好的人生表現,比如會取得更高的SAT成績、考上大學的概率更高、事業有成等。然而在“棉花糖實驗”中具備“延遲滿足”能力的孩子在全體實驗對象中所占的比例不到三分之一。

1.2.2 面試的啟發

在眾多求職者當中,一定有能夠經受得住誘惑,有較強的自律力、自控力、具備“延遲滿足”特質的候選人。這些人在工作當中做事情的專注力更好、吃苦耐勞的特質更明顯、在困難面前更有韌勁。接下來,有一個關鍵問題:具備較好的專注力和自律力,有吃苦耐勞精神的員工,在工作中往往有哪些具體的行為表現呢?

1.2.3 古人的智慧

有哪些成語、諺語、名言警句是用來強調“專注、毅力、堅持、堅韌”的重要性的?

有很多!比如:愚公移山、龜兔賽跑、臥薪嘗膽、滴水石穿、聞雞起舞、夸父追日、精衛填海、堅持不懈、持之以恒、十年磨一劍、鐵杵磨成針、梅花香自苦寒來……

看到這些成語、諺語、名言警句,我們可以得出一個結論:“不經歷風雨,怎么會有彩虹”,若想有所作為,就要“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這話確實有些道理。可是有人會說:“為什么要吃苦呢,吃苦太煎熬了,能不能少吃一點苦,或者不吃苦多好呀。”當困難和挑戰擺在面前的時候,有人會選擇“吃苦在前,享受在后”,有人會選擇“享受在前,繼續享受,一直享受”。正是因為有太多的人做不到堅持、自律、堅韌,所以,中國古人才會留下那么多至理名言來警示后人,目的就是強調堅持、自律、堅韌的特質是多么難能可貴。

接下來,我們分析具備堅持、自律、堅韌等特質的員工往往有哪些具體的行為表現。

1.2.4 專注地做事

工作中的第一個表現是“專注”,具體來講是專一做事、不受干擾。

在工作當中,很多事情是非常煩瑣和枯燥的,能夠做到“專注”確實不易,時常面臨很多外界誘惑還能不受干擾就更不容易了。《射雕英雄傳》的主人公郭靖,常常被人說成憨傻和愚笨,與楊康相比,郭靖更算不上聰明,但是他具備“一步一個腳印”和“十年磨一劍”的特質,最終練成了好武藝,被譽為“北俠”。在各行各業都有類似“郭靖”的人,他們的成功要訣就是在一件事情上專注、堅持和積累,最終取得驕人成績,可以說,他們是“大智若愚”的人。

那么,在面試當中,如何識別“專注”呢?有技巧嗎?面試官看求職者的簡歷,重點看什么呢?以下要點供參考:

首先,在求職者沒有工作經驗的情況下,要看他的專業和特長,詳細了解他的教育背景、主修專業、研究方向、成績、獎勵和收獲等,具體而言還包括:在校期間參加了哪些學習、研究和實踐?有哪些收獲?獲得了哪些證書?有哪些實習工作?

其次,在求職者有工作經驗的情況下,要看他工作了多長時間?之前的工作經歷中,他是否持續性地做事,有沒有專注的職業方向?是經常跳槽變換工作,還是踏踏實實地專心做事?

從簡歷中,面試官能夠比較容易地看出求職者是否能專注做事,是否有明確的目標而不受干擾。這里需要說明的是,除了從求職者的簡歷中判斷他是否具備專注的特點以外,還有一種判斷的方式更加客觀,即在工作中觀察他實際做事的態度和習慣。因為“誠信、正直、有擔當、專注”等特質在面試的時候不太容易考察,所以很多企業往往會設試用期,觀察求職者是否有上述表現。通過這種方式得出的結論要比面試的結果更加客觀真實。

1.2.5 養成好習慣

工作中的第二個表現是做事的習慣。

這里說的“習慣”主要指在工作和生活當中的好習慣,比如說:守時、準時,有時間觀念。具備時間管理意識是個好習慣。通常情況下,求職者參加面試是不能遲到的,無故遲到者很可能會被直接淘汰掉,除非求職者能夠給出有說服力的解釋。在面試中,最能體現求職者有時間觀念的表現是他能準時或者提前到達考場參加面試。

那么,考察“習慣”應該如何提問呢?

在校園招聘中可以問求職者:

說說在大學四年里(或者是研究生階段),你養成了哪些好習慣?

在社會招聘中可以問求職者:

從小到大,你都養成了哪些好習慣?

工作以來,你培養了哪些好習慣?

以上提問都帶有關鍵詞“好習慣”,在評估求職者的回答時需要注意:第一,判定對方給出的答案是不是個好習慣?第二,養成這個好習慣,用了多長時間,怎么養成的?傾聽求職者的回答,面試官可以把自己想象成求職者,換位思考。如果身處求職者當時的境況,面試官是不是也能像他一樣養成這樣的習慣或者比他做得更好呢?

舉個例子來解釋一下。筆者曾經面試一位女學生,并要求她分享在校期間養成了什么好習慣。她說了一個關于堅持跑步的經歷。她所在的學校的操場400米一圈,一開始她圍著操場跑不了幾圈,幾乎是跑跑、走走、停停,很快就氣喘吁吁。認識到自己身體素質不佳,她就開始堅持每周一有時間就去跑步鍛煉。有的時候是她一個人跑,有的時候是跟別人一起跑,而且從大一開始一直到畢業。面試官問她到畢業的時候可以堅持跑多久?她說已經可以圍著學校操場持續跑二三十圈了,而且中間不停頓。面試官換位思考,假如自己身處這位女生的情況,從大一開始一直到大四畢業,每周堅持跑步,能做到嗎?也許很多人無法堅持下來,會中途放棄,選擇放棄的理由有很多,比如天氣不好、身體狀態不佳、應付考試、作業太多、要實習、準備論文等。雖然看不到這位女生跑步的真實情況,但是面試官還可以繼續追問整個過程的細節,來檢驗她的回答的真實性,比如面試官可以提問:

你說有的時候會跟別人一起跑,指的是誰呢?你們是怎么認識的?

你通常會在一天當中的什么時間去操場跑步?

夏天最炎熱的時候,怎么堅持下來的?

冬天特別冷的時候,怎么堅持下來的?

針對這個案例,也許絕大多數人的反應會是:“換作我,我就做不到。”這位女生卻做到了。所以,在校期間養成了跑步習慣的事例能夠說明這位女生具備專注、堅持和自律的特點。

有人會質疑:在跑步方面,這位女生能做到專注和堅持,然而在工作中,她一定能表現出專注和堅持嗎?在工作中會遇到各種各樣未知的困難,不能簡單地拿跑步的經歷跟工作進行對比,因此沒有人能百分百肯定在工作中她一定能做到專注和堅持。但是有一點可以肯定,即她的跑步經歷確實體現出她具備堅持、自律和專注的特點。以常識來判斷,她很可能是所在班級甚至年級之中為數不多的能夠下決心并且做到堅持跑步的人。所以將來上班以后,她的這種特質很可能會幫助她克服一些挑戰和困難。

我們做一個小結:

考察求職者做事的習慣可以提問:

在校期間,你養成了哪些好習慣?

從小到大,你養成了哪些好習慣?

具體說說你是如何養成這些習慣的?經歷了什么樣的過程?

1.2.6 不懼怕困難

工作中的第三個表現是對困難的態度。“困難”,通常是指在工作中碰到的有難度、有挑戰、棘手的事情。

一般情況下,工作當中會碰到什么類型的“困難”呢?第一類,工作任務有挑戰性;第二類,工作中跟人打交道,不擅長處理人際關系,感到有困難。我們主要分析第一類“困難”,即完成工作任務的過程中,感到任務本身有難度、有挑戰性,工作量比較繁重,或者遇到很棘手的事情等。如何考察對方是否具有不懼怕困難的特點呢?面試的時候,可以這樣問:“張先生,請分享一個你親身經歷的不達目標,誓不罷休的案例?”接下來,還需要繼續追問他有關目標細節的問題。首先,一定要讓求職者把這個目標說清楚。其次,在完成或實現這個目標的過程當中,面試官要追問求職者遇到了哪些具體的困難和挑戰,以及如何克服困難和戰勝挑戰。

通常情況下,關于“不達目標,誓不罷休”中的“目標”,我們如何考評呢?這里有兩個關鍵的考核點。

第一,這個目標對求職者而言一定是有難度、有挑戰性的目標。目標是否足夠困難或者有挑戰性,要以求職者當時的能力水平為參照進行評估,而不是從面試官的角度出發進行評估。舉個例子,假如老王家的小孩剛上小學一年級,他有一道數學題怎么也做不出來,花了一個晚上的時間終于找到了答案,對于一個只有7歲年齡的孩子,能夠獨立完成這道數學題也許已經很了不起了,但是從家長的角度來看,很可能認為這孩子不聰明、效率低、令人失望。事實上,家長應該考慮一個只有六七歲的小孩,在同齡人中的表現是不是已經很不錯了呢?

第二,達成這個目標最好需要經歷一段時間,而不是一蹴而就。用一段較長的時間來做成一件事情往往更能夠體現出專注、堅持和自律,如果僅僅是一件短期內迅速就能夠達成的目標,未必能反映出求職者具備的特點。比如,考試之前,某人曾經突擊學習了一周時間,就順利通過了考試,這樣的案例可以或多或少反映出求職者可能具備在快速記憶、理解能力和執行力方面的特點,但是并不能反映求職者有毅力、有韌性。

所以,在提問“不達目標,誓不罷休”的問題時,一定要參照以上兩個標準追問與“目標”這個關鍵詞相關的細節。除此以外,還要追問一個細節,即完成目標的過程中,求職者還克服了哪些困難,戰勝了哪些挑戰。在他回答時,一定要去追問事例的種種細節,看看對方到底碰到了哪些具體的困難或者挑戰。

我們做一個小結:

考察求職者不懼怕困難可以提問:

分享在校期間,你經歷的不達目標,誓不罷休的事例。

分享參加工作以來,你經歷的不達目標,誓不罷休的事例。

具體說說你要達成的這個目標有哪些困難或者挑戰?(或者)為什么你認為這個目標對你而言有困難或者有挑戰?

在完成這個目標的過程中,你還遇到了哪些困難或者挑戰?

在完成這個目標的過程中,你是如何一步一步克服或者戰勝這些困難或者挑戰的呢?

1.2.7 目標、規劃、執行

工作中的第四個表現是明確目標、制定規劃以及達成目標的行動力。

面對比較有困難和挑戰性的目標,需要認真做出規劃,正所謂“謀定而后動”,要想好一步一步如何達成目標、實施過程的細節以及時間節點等。舉個例子。有一位有志小青年今年剛剛上高一。如果他打算高三畢業的時候報考清華大學或北京大學,實現這個目標肯定有不小的困難和挑戰,在高中三年的時間里,他要怎么辦呢?在明確了目標的前提下,他需要做出規劃,提前思考達成目標的過程中可能遇到哪些困難,在一步一步執行的過程中如何管理好自己的時間等。這個過程非常考驗他能否做到吃苦耐勞、自律和堅持。如果他的目標不是報考清華大學或者北京大學,而是報考本省內的一所大學,那么他要做的規劃與報考清華大學或北京大學的規劃就完全不一樣了。綜上所述,通過考察求職者的目標、規劃和執行,面試官就可以識別他們是否具備專注和堅持的特質。

既然目標、規劃、執行如此重要,在面試的時候,面試官可以提問求職者:說一說你未來三年或五年的個人規劃?這里所說的個人規劃可以是未來三到五年的工作規劃,也可以理解為未來三到五年的職業規劃。

工作規劃和職業規劃的含義還是有差別的。

工作規劃與具體的崗位相關,比如說求職者應聘人力資源崗位時,面試官可以問:

未來三到五年,你在人力資源崗位上的規劃是什么?

你打算如何一步一步達成未來的目標?

你如何提升在這個崗位上的能力?

關于工作規劃,以下提問方式可供參考:

張先生,你打算在未來三到五年中如何做好財務經理這個崗位的工作?

劉同學,你大學畢業之后,未來三年時間里,如何讓自己完成從一名學生到職業人士的轉變?

李女士,說說在這個崗位上(比如:人力資源、財務、銷售等)你期望獲得什么?希望提升什么?獲得哪些成長?等等。

職業規劃通常是指未來個人的職業選擇和定位(職業選擇和定位往往取決于之前的成長背景、喜好與特長、教育背景、工作積累等)。關于職業規劃,以下提問可供參考:

畢業之后,你打算進入什么行業?什么領域?

你想清楚將來要做什么了嗎?你喜歡或者擅長做什么類型的工作?

你為什么選擇做財務(人力資源/銷售)?

未來的工作地你選在哪里了?你打算去外地工作呢?還是留在家鄉?

你打算未來向管理崗位發展,還是堅持走自己的專業路線,成為專家型人才?

個人規劃當中,還有一項是學習規劃。我們發現,許多成功人士和職場精英對自己的學習要求很高。俗語說“干到老,學到老”,這表明了一種終身學習的態度。因此,無論是剛剛畢業的學生,還是有工作經驗的人,面試官可以提問他們未來的學習規劃,從中考察他們是否具備上進心和發展潛力。

綜上所述,詢問求職者未來的個人規劃,無論是工作方面、職業方面還是學習方面,都可以考察他們是否具備堅韌,毅力、自律的特質。

可是有人會提出疑問:“曾經面試的時候,詢問過求職者關于未來個人規劃的問題,然而提問效果并不理想。”一般情況下,求職者都能夠回答未來的個人規劃這一類的問題,可是面試官往往感覺他們的回答不夠真實,而且有“水分”。“說說你未來三到五年的工作規劃吧?”通過這個提問,面試官想考察求職者是否有目標感,是否有規劃能力。可是很多求職者的應變能力很好,能夠快速作答,或者稍加思索就能應付面試官的提問,甚至有的人給出的回答聽上去非常完美。這些回答真實嗎?是否有“水分”呢?面試官就無法識別了。所以在就求職者未來的個人規劃提問時,面試官會感到無奈和尷尬,無法判斷他們是否具備毅力、堅持、自律的特點。這個問題是否有解呢?

在詢問求職者未來的個人規劃以后,無論是工作規劃、職業規劃,還是學習規劃,如果想進一步驗證回答的真實性,還可以再追問一個問題:“為了實現剛才所說的這個規劃,你都做了哪些準備?進展如何?是否已經取得一些階段性的成果了?如果有,請舉例證明。”

舉個例子來說明上述提問的巧妙之處。打算去英聯邦國家(例如澳大利亞、新西蘭等)留學的人幾乎都要報考雅思(IELTS)。雅思考試會全面考察考生的英文聽、說、讀、寫能力,對于絕大多數人而言難度不小。如果有人告訴你,他打算三年之后,留學英國或者澳大利亞(這是他的未來規劃),那么,他就要提前做一些準備,思考未來三年在英文方面的學習規劃等。過了一年,你問他:“你的雅思考試準備得如何了?”他說還在準備當中。你繼續問他:“這一年的時間里具體做了哪些準備呢?”如果他給不出一些有說服力的依據,那么,很難讓人相信再過兩年,他能夠順利通過雅思考試從而達成留學的目標。所以當求職者說完自己未來的規劃后,無論是工作規劃、職業規劃還是學習規劃,面試官可以馬上追問:“為了達成這個目標,你都做了哪些準備?之后具體做了什么?是否有進展?已經進展到哪一步了?有哪些證據可以證明你確實做了這些事情?……”在面試現場,即使大多數求職者能夠順利回答第一個關于未來規劃的提問,但是如果這個未來規劃“水分”太大的話,他就很難在回答第二個提問時給出有說服力的依據,如此一來,求職者有沒有“忽悠”面試官就顯而易見了。

分享一個某銀行校園招聘的案例。銀行類企業曾一度要求應聘者有金融相關專業的教育背景,近年來,這個門檻也在降低。即使非金融相關專業,具備一定競爭優勢的學生也可以進入銀行工作。在該銀行校招面試現場,面試官向一個理工科(非金融相關專業)求職者詢問:“請說說未來三到五年你的職業規劃。”求職者在參加面試前做了一些準備,回答這個問題的時候,重點表達了未來如何讓自己從理工科畢業生成長為有金融專業基礎并勝任銀行工作的想法。接下來面試官馬上跟進追問:“請你舉例,為了將來能夠進入銀行工作,在校期間你都做了哪些準備?都做了什么規劃?如何具體實施?”求職者的回答如下:“有一天回到宿舍,我看到舍友在看一本關于如何求職的書。這本書的其中一個章節是講如何順利進入銀行的求職面試技巧。我對這部分內容非常感興趣,從同學那兒借了這本書,讀得津津有味,有很多收獲……”這個事例能否證明為了進入銀行工作,求職者提前有規劃、有準備,并踏踏實實和按部就班地執行呢?根據他的回答,面試官迅速做出評判:求職者針對第二個問題的回答沒有說服力,也就是說“想讓自己從理工科畢業生成長為有金融專業基礎并勝任銀行工作”的想法并非真心誠意的正式規劃。可以推斷,求職者對自己未來從事銀行工作的設想,只是為了參加此次面試而做的話術上的準備,參加面試之前,他并沒有為了這個目標而做具體、實際的準備工作。因此面試官并不看好這位求職者的求職意愿和未來職業的穩定性。

有人說,類似這樣的情況很常見。當下企業在招聘時非常警惕那些好高騖遠的求職者,即面試中夸夸其談,設想得非常好,一旦真正去做,結果往往令人大跌眼鏡。雖有宏圖大志,但沒有清晰的規劃,缺乏穩健而實在的做事態度,往往就會給人“空中樓閣”和“眼高手低”的印象。請牢記,要考察求職者吃苦耐勞的精神,可以使用以下兩個提問:

說說未來三到五年你的工作規劃、職業規劃、學習規劃?

為了實現你的工作規劃、職業規劃、學習規劃,你都做了(或者已經做了)哪些準備呢?有何進展?有證據證明嗎?

1.3 本章自測

填空題:

1.考察吃苦耐勞,重點看求職者是否具備:__________、踏實和不懼困難。(答案:專注)

2.考察不懼苦難的時候,可以提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請分享一個(例如:在學習中、工作中、實習中)不達目標,誓不罷休的案例。]

選擇題:

具備吃苦耐勞特點的員工,行為特點是:(答案:D)

A. 專一做事,不受干擾

B. 不達目標,誓不罷休

C. 準時守時,有自律性

D. 以上三項選擇都具備

1.4 面試寶典

如何提問考察求職者的穩定性?

本章詳細講解了如何考察求職者是否具備“吃苦耐勞”的特點,從而判斷他們的穩定性。除此以外,還可以通過哪些提問來考察求職者的穩定性呢?可以參考如下問題:

張先生,找工作時您最看重什么?

找工作時最看重什么往往因人而異。一般情況,求職者會比較看重:

薪酬待遇

公司規模

工作環境

人際環境

發展機會

企業文化

團隊氛圍

……

上述因素是求職者找工作時或多或少會加以考慮的,未來工作條件是否符合求職者的預期,勢必會影響到他們的穩定性,因此有必要提問。可讓求職者選擇三項。

假如求職者回答:企業文化、平臺和發展、薪酬福利。

為了進一步了解求職者更加看重哪個因素,面試官可馬上追問:

張先生,請您對上述三項因素進行重要性排序。

假如求職者回答:平臺和發展、薪酬福利、企業文化。

接下來,針對“平臺和發展”面試官可進行追問:

請解釋一下您想獲得什么樣的“平臺和發展”?

如果求職者最看重薪酬福利,面試官可以追問:

能否說說在上家公司您的薪酬福利情況?

您對未來工作薪酬的期望是多少?對未來工作的福利有什么要求?

如果求職者最看重企業文化,面試官可以追問:

您認為什么是企業文化?

上家公司的企業文化是什么?

您認為什么樣的企業文化跟您最匹配?

最后,針對有工作經驗的求職者,還可以追問:

張先生,您從上家公司離職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

張先生,您從上家公司離職的原因與企業文化、平臺和發展、薪酬福利有關系嗎?請解釋原因。

主站蜘蛛池模板: 榆中县| 武邑县| 托里县| 蓬溪县| 皮山县| 崇明县| 河间市| 乐安县| 西贡区| 甘德县| 广平县| 安多县| 射洪县| 惠来县| 长岛县| 突泉县| 新和县| 遂溪县| 仙游县| 台东市| 雅江县| 马公市| 安顺市| 昭平县| 忻州市| 拜城县| 东乌珠穆沁旗| 上栗县| 弥勒县| 大洼县| 浦县| 南木林县| 潞城市| 神农架林区| 南宫市| 黄浦区| 永丰县| 汾西县| 永新县| 邓州市| 于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