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與轉型,使中國勞動力市場經歷了巨大的變遷。改革開放的前30年,中國經歷了國有企業職工下崗、民工潮涌動的沖擊,承受著勞動力過剩的巨大壓力。那時,我們關注如何實現勞動力充分就業。既有研究的一個共識是,中國經濟的高速發展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充裕勞動力供給帶來的人口紅利,以及大規模城鄉勞動力流動產生的配置紅利。然而,伴隨生育率下降和勞動年齡人口增長的放緩,中國勞動力市場從勞動力無限供給階段逐漸進入勞動力資源相對稀缺階段。

在21世紀初,從來不愁招不到工人的中國企業卻遭遇了“技工荒”“民工荒”的困擾,由此引發了學界對勞動力市場結構性短缺的廣泛關注。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后,世界經濟的“大調整”“大過渡”與中國的階段性因素相疊加,使中國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

在這個新階段,中國經濟發展新常態與人口轉型同步進行。在經濟新常態下,中國經濟由高速增長轉向高質量發展,經濟增速減緩、發展方式轉變、經濟結構優化、增長動力轉換,對中國勞動力市場的需求產生了深刻影響。人口轉型使中國傳統的二元勞動力市場逐步讓位于新古典的競爭性勞動力市場,由此帶來勞動力供給狀況、工資形成機制、勞動力市場分割層次、工作搜尋方式、工作搜尋成本、崗位匹配模式、勞動力市場關系等的深刻變化。

經濟新常態與人口轉型的疊加,引發了社會各界對中國勞動力市場供給是否與勞動力市場需求相匹配,以及勞動力市場供求不匹配對經濟社會發展影響的廣泛擔憂。此時,學者對如何提高勞動力市場效率以實現更充分和更高質量就業,給予了前所未有的關注。

在經濟新常態與人口轉型導致勞動力市場供求關系發生深刻變化的現實背景下,勞動力市場化改革滯后、市場治理組織缺失、相關法律制度不健全以及政策體系不完善,都會造成勞動力市場摩擦增加、效率下降,加劇勞動力市場的結構之困、流動之囿、就業之難。因此,順應經濟新常態與中國勞動力市場新變化,構建積極有效的勞動力市場治理結構與治理體系,降低勞動力市場搜尋成本,加快勞動力流動速度,切實提高勞動力市場匹配效率,有效減少摩擦性失業和結構性失業,既是經濟新常態下實現勞動力市場有效治理的系統工程,更是構建和諧社會的民生工程。

《經濟新常態與中國勞動力市場效率》,作為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點項目的主要研究成果,立足于中國情境,甄選勞動力市場效率探討過程中社會上廣泛關注的重點、難點和熱點問題展開深入研究。包括中國勞動力市場供需協調性、勞動力市場多重分割下的工資收入差異、勞動力工資扭曲及其對企業創新的影響、最低工資制度對勞動者就業及其勞資雙方收入分配的影響、勞動爭議對勞動收入份額的影響、工會組織與和諧勞動關系的構建等。通過對上述問題的實證研究與理論探索,深入揭示了經濟新常態下中國勞動力市場存在的效率損失并逆向追溯了深層次原因,探索了符合中國經濟發展與人口條件的有效勞動力市場治理體系。

《經濟新常態與中國勞動力市場效率》是一部在勞動力市場效率研究領域可圈可點并富有創新的著作。如今,學者在中國勞動力市場匹配效率的衡量與效率現狀、影響中國勞動力市場匹配效率的因素、提高中國勞動力市場匹配效率的對策等方面已經進行了廣泛的探索,并取得了諸多共識。然而,回過頭來看,作者在這部著作中對經濟新常態下中國勞動力市場效率系列問題的探討,仍具有前瞻性、創新性和學術價值。

有興趣的讀者一定可以讀出著作的主要創新。我想說的是,經濟新常態已經是一種不同于以往的、趨勢性的發展狀態,如何通過制度設計、組織建設、政策創新來提高勞動力市場效率,以實現更充分就業和更高質量就業,不僅是重要的理論議題,也是極具現實意義的實踐領域。勞動者提供勞動既是創造社會財富的主要源泉,也是勞動者獲取勞動收入、體面而有尊嚴地生活的基本保障。勞動力市場效率的提高,意味著勞動力市場上雇主與雇員的匹配能快速反映勞動力市場環境的變化,最大限度地減少結構性失業和摩擦性失業,這無疑對社會財富的創造和勞動者生活質量、消費理念及自我發展需要都會產生積極效用。

傳統經濟理論認為,經濟的較快增長會擴大對勞動力的需求,更高質量的增長帶動更高質量的就業。在中國工業化過程中,大量農村勞動力轉移到城市,從農業轉移到工業,從隱蔽失業變成為正規就業,與之伴隨的是就業質量與勞動力市場效率的提高。

但是,伴隨經濟與人口轉型,中國勞動力市場正在經歷著一系列無序和沖突,失業與崗位空缺并存,工資的低期望與崗位難覓并存,青年大學生與高齡農民工就業難并存,更高質量的增長與更高質量勞動者的失業并存。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與結構優化,在對高素質勞動力產生更大需求的同時,勞動者的職業卻變得越來越不穩定。在勞動力市場尷尬的背后,反映的是勞動力市場越來越凸顯的結構性失業與摩擦性失業,以及勞動力市場匹配效率不高的客觀事實。如何通過暢通崗位信息、降低搜尋成本、增加匹配渠道、創新匹配模式等手段提高勞動力市場效率,有效緩解結構性失業和摩擦性失業,已經成為政府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在對經濟新常態下中國勞動力市場效率問題進行深入研究的基礎上,尋求建立符合中國勞動力市場環境和制度安排的治理體系,有效提高勞動力市場效率,既是勞動經濟學面臨的一個永恒的主題,也是經濟學家所面臨的一個嚴峻挑戰。

北京大學中國社會與發展研究中心 邱澤奇

2020年9月

主站蜘蛛池模板: 浑源县| 循化| 古浪县| 新河县| 包头市| 宝丰县| 庆安县| 荥阳市| 凯里市| 衡水市| 京山县| 延边| 定陶县| 卢湾区| 静安区| 岳普湖县| 上蔡县| 独山县| 安徽省| 铜陵市| 锡林浩特市| 耒阳市| 紫阳县| 榕江县| 托克托县| 河西区| 宜兰市| 泗阳县| 桐梓县| 大宁县| 九龙城区| 礼泉县| 滁州市| 富裕县| 平谷区| 永丰县| 呼伦贝尔市| 无锡市| 博爱县| 山阳县| 丁青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