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專注力的12項訓練:隨時進入最佳狀態
- (美)約瑟夫·卡迪羅
- 1673字
- 2022-09-22 12:03:03
無意識觸發點
正如我們所討論的那樣,你的行為、日常決策、感受、一些私人和職業錯誤很大程度上都是在無意識的過程中形成的,這使得關注你的專注力運行模式變成一項有趣的任務,有時還是一項棘手的任務。因為你的大腦希望你認為你可以掌控全局,如此它才可以悄悄地成為真正的掌舵者。正如我們所指出的,你的大腦想要拋棄它認為不重要的信息,這樣它就可以提醒你注意潛在的危險,還可以節省能量來保護你免受潛在的傷害。基本上,大腦希望將能量引導用以做出是否要直面問題的決策,以及與即將開始的任務相關的決定。
與你的大腦對話,其中就包括識別無意識觸發點,這些觸發點會在實際上操控你的行為,除非你能意識到它們的存在,并改變它們。本杰明·李貝特(Benjamin Libet)是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的一位神經心理學家,他在20世紀80年代進行了一些可信度很高的測試,測試結果一致證明了這些觸發點的力量。李貝特一次又一次地展示了在你自己真正有意識地做出決定之前,大腦是如何利用無意識觸發點來替你做出決定。
為了證明他的觀點,李貝特讓志愿者參與做一項簡單的任務,如按下按鈕或彎曲手腕。他要求志愿者使用計時器來記錄他們有意識地決定做出該動作的時刻,連接到志愿者頭部的腦電圖傳感器可以監測他們的大腦活動。測試結果顯示,在參與者自己做出決定之前,在平均半秒(往往會更久)的時間里,有他們意識不到的大腦活動去啟動該動作。半秒聽起來可能不長,但足以論證李貝特的觀點。李貝特的實驗顛覆了人們長期以來對心理因果關系的認知:只有在頭腦做出決定之后,大腦和身體才會有所行動。
思考一下這個例子:你打電話給一個客戶,詢問一件敏感的事情,但她沒有接電話,為了掌控這一局面,你很快就決定給她留一則語音留言——就好像你最初決定給她打電話,為的就是留下一則語音信息。李貝特揭示出,這其實是大腦在做決定,決定做出之后,我們才真正思考這一問題,時間在半秒左右。你有沒有覺得規定參加的工作培訓完全是在浪費時間?這些感覺,是否也是由大腦替你所做的決定產生的,而不是由你自己所做的決定產生的?答案是肯定的。我們一直都是這樣的嗎?不,并非如此,但是,我們處于這種狀態的次數,比我們想象的要多。
大衛·韋格納(David Wegner),一位以其對自主意志這一論題的貢獻而聞名的社會心理學家,堅持認為這種讓我們誤以為自己處于控制地位的幻覺,是頭腦最拿手的把戲。正如李貝特所證明的那樣,我們經常意識不到,我們的反應常常就像Siri一樣,是在服從命令(在這種情況下,命令來自我們的大腦)。回到語音信息的例子,在沒有調節的情況下,很有可能出現的情況是:你頭骨中的電化學反應(你對此是沒有意識的)做出決定,讓你給客戶留下了語音信息,而不是你自己有意識地做出了這一決定。誰沒有很快地留過語音信息,或者在與顧客、客戶、上級、下級對話時,語氣措辭過于嚴厲,并在瞬間就后悔這種行為?誰沒有懊惱地想過:“為什么啊,我剛才為什么會這樣做?”
想想看,你每天在工作中,有多少決定是以這種方式做出來的——不加思考、不受監控的行為,決定每天重要的事項,點燃你的情感。如果就像李貝特演示的那樣,當你僅僅是彎曲手腕而已,你的頭腦就已經在幫你做決定,那么其他更重要的行為又會如何呢?例如,你和你的人生伴侶是否是以這種方式首先吸引到對方的?你是否以這種方式決定從事一種職業,拒絕另一種職業;以這種方式選擇一位雇主,拒絕另一位雇主呢?你是否以這種方式決定雇用或解雇某些人、決定居住在某地、決定是否結婚、決定其他諸如此類的事情?我們可以做什么(如果真的有我們能做的事情的話)來獲取真正的控制權?有可能存在真正的控制權嗎?這些問題在心理學上都是值得探討的。
在核心層面上,這些在專注力上的失敗,并不是由于手機、電腦游戲或股市應用程序讓我們犯錯。很抱歉,我們不能將責任推到其他事物身上——為了我、你或其他任何人,我們都不能這么做。引起這種專注力不集中問題的,不是技術,而是更深層次的核心原因,而且是一種生理原因。不管你是否愿意接受,我們才是引起問題的原因。
好消息是什么呢?只要你開始要求你的大腦關注其專注力集中方式,這一切就可以開始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