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擺脫經驗的妄想

經驗永遠是一位偉大的老師,這本身就是一個謬論。大概15年前,在我們(本書的兩位作者)第一次見面時,我們的研究目標是研究經驗如何幫助人們學習有價值的見解,并做出更好決策的正面事例。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們開始注意到,在許多的情境中,更多的經驗不僅沒有簡化事實,反而把事情復雜化了,但人們卻沒有意識到。

已故行為決策理論創始人之一,赫樂爾·恩洪(Hillel Einhorn)曾問道,“如果我們相信可以從經驗中學習的事實,那么我們能否可以意識到,我們也無法從經驗中學習的事實”?

在今天這個充滿爭議的世界里,關于何時以及如何挑戰公認的智慧,無論是學術和科學專家、政治和社會“精英”,還是強大的新聞媒體機構,都有很多爭論。以恩洪提出的問題為基礎,我們認為,對于經驗產生的智慧,也應該進行類似的嚴格和深思熟慮的審查。畢竟,自我欺騙和被他人欺騙一樣糟糕,而且往往更難克服。

我們并不是說要忽視經驗。但是,對自身的經驗秉持適時而健康的懷疑態度,會讓我們分辨出經驗什么時候是可靠的,什么時候是不可靠的。作為決策者,我們最好把經驗的教訓視為需要檢驗的假設,而不是絕對不可挑戰的定論。只有這樣,我們才有希望有效地學習經驗、解除舊經驗的束縛并重新學習新的經驗。

人本主義心理學家卡爾·羅杰斯(Carl Rogers)在《個人形成論》(On Becoming a Person)一書中,極具說服力地闡述了這種懷疑論。他宣稱,在我們了解周圍世界、做出決定時,個人經驗是“最高的權威”和“有效性的試金石”。沒有任何其他東西,可以與我們從經驗中得到的教訓相媲美,并讓人覺得更有說服力。但這種權威,不應該源于“經驗是無懈可擊的”這一假設。相反,羅杰斯認為,我們應該重視經驗的教訓,恰是因為經驗的教訓可以被審視和糾正。

對經驗的教訓采取探究的態度,也會使我們能夠定期審視我們所依賴的專家和領導者提出的意見的正確性。了解什么時候經驗會帶來可靠的專業知識,什么時候不能。這將使我們能夠選擇更好的管理者、專家、顧問等,進一步優化我們的長期福祉。

本書旨在改善我們從經驗中學習的方式,我們無意假裝知道或試圖規定每個人的最終決定應該是什么,或不應該是什么。相反,我們力圖在本書中,通過闡述實例,揭示經驗不可靠的本質,并通過提供創造性的思維方法,培養人們正確的直覺,避免重蹈放血術的覆轍。

1 1英里=1.609344千米。——編者注

2 1英尺=0.3048米。——編者注

主站蜘蛛池模板: 海兴县| 濉溪县| 九龙坡区| 商城县| 安宁市| 安陆市| 安丘市| 灵璧县| 满洲里市| 江西省| 沧州市| 宁南县| 许昌县| 万安县| 清苑县| 犍为县| 二连浩特市| 即墨市| 天镇县| 自治县| 松阳县| 荃湾区| 文水县| 靖远县| 长泰县| 临颍县| 眉山市| 县级市| 华蓥市| 凤翔县| 闻喜县| 新干县| 元阳县| 华阴市| 临泉县| 大足县| 竹山县| 洛川县| 常熟市| 仙居县| 焦作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