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拉通:華為十倍增效千倍增長的橫向邏輯
- 朱相鵬
- 859字
- 2022-08-12 16:14:18
4.銷售和渠道里的推
在拿到生產好的樣品或產品,或者拿到產品或服務的介紹之后,市場人員會通過市場活動向目標市場進行強推,銷售人員也會向目標客戶極力推薦。對于產品需要生產的數量,是“預測”出來的,通常不準。筆者把這種功能定位、型號、規格、數量都與市場真實情況不一致的需求,稱為“人造需求”。這樣的產品或服務不是客戶最需要的,數量也與客戶的需求量有較大偏差,因此難以銷售出去,只能打折賤賣,用“跳樓價”甩賣,甚至當垃圾處理,造成資源浪費和銷售人員工作效率低下。
此外,不少購買行為是客戶在感性戰勝理性的沖動之下做出的,有人說花錢有快感,大約與這種感性釋放帶來的愉悅有關。由于一旦潛在購買者冷靜下來就容易放棄沖動性購買,推式企業擔心失去這部分客戶,因而會在每個渠道商處制造產品的“海洋”,每種規格至少一件,想用“總有一款適合你”來抓住每一位客戶,不讓任何一位客戶漏網。如果每種新老產品都備庫存,庫存量和庫存成本可能會高得令人咋舌。
另外,還有企業或其銷售人員為了讓月度、季度、年度報告中的銷售收入數據更漂亮,或者企圖用自家產品占滿渠道商的倉庫而使競爭對手(華為后來稱“友商”)失去新的銷售機會,通常會出臺“訂貨量越大折扣越大”的政策,以此來刺激渠道商多訂貨,有時甚至允許渠道商在最終沒有銷售完畢時,可以按照原價把一定比例的訂貨退回。另外,由于單次進貨量大能降低單個產品的運輸成本和訂貨溝通成本,這也在客觀上對提前或過量訂貨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然而,這些訂貨量并非來自真實的市場需求,也屬于“人造需求”,由訂貨量算出的銷售數據,往往會誤導對未來銷量的預測。而庫存的確定在一定程度上依靠預測,疊加了“人造需求”之后,庫存預測的準確性會明顯降低,因此很可能導致真正需要的貨出現短缺,這樣不但會造成銷售損失,而且如果想要單獨補貨,還需要額外支付昂貴的運費。
根據單方面的預測進行提前、過量生產,從而導致的客戶真正需要的產品的短缺,以及因此引發的特快專遞或空運等情況都會產生成本,這些成本最終會轉嫁到企業的客戶身上,從而降低產品的市場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