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00個百年老店的長贏基因
最新章節
書友吧 3評論第1章 序言
偉大是熬出來的
荷蘭皇家殼牌石油公司的一項研究表明:跨國公司的平均生命周期為40至50年,在歐洲和日本,公司的平均生命周期為12.5年,而中國公司則更短,為3到5年。
2005年7月1日公布的中國首部民營企業發展報告“藍皮書”顯示:20年來,中國每年新誕生的企業接近15萬家,60%的民營企業在5年內破產,85%的企業在10年內死亡。
面對如此殘酷的事實,太陽微公司(Sun Microsystem)董事長麥克尼利說:“要么被吃,要么吃人。”
微軟董事長比爾·蓋茨則留下了一句擲地有聲的名言:“一個優秀的公司離破產永遠只有18個月。”
華為總裁任正非感嘆:“十年來我天天思考的都是失敗,對成功視而不見,也沒有什么榮譽感、自豪感,而是危機感。也許是這樣才存活了十年。我們大家要一起來想,怎樣才能活下去,也許才能存活得久一些。”
在商場“叢林法則”的作用下,今天的長壽企業可謂鳳毛麟角,但是仍然有一些百年老店熠熠生輝。
□ 世界上最長壽的企業已經存在了1400多年,它就是日本的株式會社金剛組——最初修建佛寺和神道廟宇,現在經營民用建筑。
□ 歐洲最長壽的企業是法國的古拉尼公司,它在公元1000年的時候經營葡萄園,現在擁有博物館和蝴蝶農場。
□ 美國的最長壽公司Zildjian樂器公司創立于1623年,最初在君士坦丁堡,1909年才移民到美國麻省,經營的業務是制作和銷售打擊樂器。
□ 中國最有代表性的百年老店則是誕生于1669年的同仁堂,“炮制雖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雖貴必不敢減物力”的祖訓至今令人津津樂道。
今天,人們耳熟能詳的百年老店——寶潔(1837年)、強生(1886年)、通用電氣(1892年)、福特汽車(1903年)、吳裕泰(1887年)、胡慶余堂(1874年)、利豐集團(1906年)、狗不理(1858年)等,經歷了一代代領導人,仍是本行業中的佼佼者,廣受企業人士尊崇。
這些公司在本質上與其他公司有何區別?是什么使這些公司能夠持續發展?為什么這些企業能夠經受百年風雨而長盛不衰,而有的企業只能各領風騷三五年?
也許1萬個人對百年老店就會有1萬種理解,雖然分析探詢百年老店奧秘的人很多、得出的結論也不盡相同,但是我們仍然做出了有意義的嘗試——從上千家長壽企業中精選出最有價值、最有代表性的400家百年老店,經過分析研究得出了企業永續經營的20條長贏基因,它們分別是:
創新基因、誠信基因、質量基因、變革基因、管理基因、品牌基因、領袖基因、人才基因、文化基因、模式基因、家族基因、科技基因、競爭基因、危機基因、責任基因、戰略基因、情報基因、勤儉基因、資源基因、服務基因。
進一步研究中外百年老店的長贏之道,我們還注意到這樣一個不容忽視的事實:外國的長壽企業分布在醫藥、科技、能源、汽車、食品、金融、日化、服裝等各個行業,而且大多是跨國經營,實力雄厚;而中國的長壽企業則集中在“吃、喝”——飯店、名吃、美酒、藥店等領域,以及一些日常生活用品,并且整體經營規模弱小。
這種巨大差距提醒我們,中國企業在基業長青的進程中,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深入分析不難發現,中國從20世紀80年代起才開始發展市場經濟,真正意義上的“企業”只有20多年的歷史。所以,打造百年老店,是每一位中國企業家的神圣使命和責任。
在今天全球化的背景下,單純追求做大,而忽略了做強、做久的考驗,顯然是一種戰略上的短視行為。因為,即使是500強企業,也可能一夜之間倒閉,只有長壽企業才能不斷站在新的起點上暢談理想和未來,才能談論“明天干什么”。
我們研究“400家百年老店”的長贏基因,目的就是幫助中國企業經營者、經理人、創業者了解歷史上百年老店遭遇發展瓶頸、危機的時候是怎樣渡過難關的,在眾多競爭者面前是如何勝出的,進而掌握企業延續百年發展基業的商業邏輯和經營智慧。
如果用一句話來概括,百年老店是怎樣煉成的?將格蘭仕集團定位于“百年企業,世界品牌”的梁昭賢,無疑給出了最好的回答:“偉大是熬出來的,這個‘熬’不是煎熬,而是修煉。”
編者
201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