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八節 自我內核思維

在和喬阜分享了自我內核思維的基礎是“看見孩子的真實感受”以后,他消失了一陣子。但我從鴻宜的反饋中了解到,他向這個方向的努力一直都沒有停止。當我再次見到他的時候,他好像已經憋了很久,有一肚子的話要說。

“我最近對兒子嘗試去‘看見’,老師,我真的看見了很多之前沒看到的東西。”喬阜一進屋,就迫不及待地開始說話。

“是嗎?快說說。”我對他將要分享的內容也充滿了好奇。

“我看見了他過去有很多委屈,都沒告訴我。鴻宜的妹妹比他小四歲,他們的關系一直都不太好。每次他和妹妹有沖突的時候,我就氣不打一處來,會罵鴻宜,甚至還打過他。”喬阜回憶道,“上個星期有一次我在書房工作,讓妹妹幫我從客廳拿一個無線鼠標過來。忽然聽到妹妹大聲叫喊。我出去時,妹妹舉著手臂,很生氣地告訴我鴻宜撞了她,導致她的手臂撞到了柜子上。如果是在過去,我一定會二話不說地教訓鴻宜,但是這次,我停頓了一下。”

喬阜說到這里,語氣變得興奮起來:“就是停頓這一小會兒,老師,我就按照您說的,用心感受鴻宜的真實感受。我沒開口問他,但是真的很神奇,他的想法就那樣在我的大腦中冒了出來。他看著我,表情有些驚慌,手里拿著我要的鼠標,我的感覺告訴我,他只是想直接送鼠標給我。有了這樣的發現,我的憤怒情緒立刻就消失了。我問鴻宜為什么撞到妹妹。鴻宜說是不小心撞到她的。他只說了這一句話,然后就撇過頭不看我。

“老師,那一刻你不知道我心里有多震撼。過去類似這樣的事數也數不清了,每次他都是這個表情,不解釋也不屈服。每次看著他的樣子,我的火氣就會越來越大,這一次,我才知道孩子心里壓抑了很多的痛苦,沒有被我看見。

“我問鴻宜:‘你其實是想直接把鼠標送給我,對嗎?’鴻宜忽然被說破心事,他抬頭看我時,我發現他的眼圈紅了。我突然發現,我幾乎從來都沒好好留意過他的眼睛,很黑,很亮。原來您說的是對的,療愈一個孩子,有時真的只需要‘看見’,我這段時間,努力地透過他的行為去看見他的真實感受。我只是時時處處都試著這樣去做而已,鴻宜的作息就漸漸恢復正常了。多么神奇的效果!”

“嘿,真是太好了。”我聽了他的故事,由衷稱贊,“您的努力讓我特別感動。就像我們之前分享的,鴻宜的問題不在于睡眠障礙,而是在于他本能地排斥白天的生活,害怕壓力和否定。當他的真實感受被看見了,這種抵觸感漸漸消失,他就會回歸到白天了。”

喬阜點點頭:“確實,當時我還說他是睡眠障礙,其實他內心已經出問題了,我還不知道。如果沿著那條路走下去,他的抵觸只會越來越強。”

比起鴻宜的改變,更讓我開心的是他父親的改變:“了不起!您在這個過程中并沒有感到痛苦,而是充滿了喜悅。”

“這有什么了不起的?”中年男人靦腆地笑著否認,“我沒什么了不起”。

“不,我不是在恭維您,這真的很了不起。”我繼續強調,“自我內核思維的第一個環節‘看見孩子的真實感受’確實對每個家庭都有幫助,但幫助的效果是不一樣的,差異就取決于家長是不是在完全真誠地幫助孩子。如果家長把自己的權威感看得比孩子的真實感受更重要,‘看見’的過程對于他們來說就會有些痛苦,而不是單純的喜悅。目前您做得就非常好!”

“我確實感受到了巨大的好處,在很多個瞬間,心里也是很開心的。”中年男人繼續說道,“我原來一直都說自己很愛鴻宜,但直到最近應用自我內核思維,才真正地發現自己有多愛他。老師,我算是已經完成兩個挑戰了,對嗎?接下來我應該怎么做?”

“接下來,我們來探討自我內核思維的下一個層面。騎手看到黑馬與白馬,這是基礎。在這樣的基礎上,騎手與黑馬、白馬就可以開始交流和對話了。”

“啊,它們之間還可以交流和對話嗎?”喬阜瞪大眼睛看著我。

“沒錯。對于很多人來說,大腦的三個區域終其一生都是互相隔離甚至敵對的,你是你,我是我。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他們的人生成就和幸福感。事實上,大腦的三個區域之間應該是溝通協作的關系。而孩子的三層大腦之間的關系,會受到父母養育方式的影響。”

“我不太明白。”

“您還記得那個叫雪晴的小姑娘嗎?”

“當然記得。”

“她的故事,還有后半段。”

雪晴曾經對我說,她讀大學以后見到書就惡心。其實不是書真的令她覺得惡心,而是“看書”這件事是她的騎手所做的決策,她的白馬和黑馬對騎手的本能抵抗,造成她的軀體出現惡心的本能反應。對她來說,所有騎手認為對的事,都是不情愿的,都是痛苦的,都是在逼自己。這樣的抵抗在成長過程中被一點點強化,形成了一種思維的烙印。

雪晴曾說,自己小時候很喜歡畫畫,后來也想過要深入地學習繪畫。但每當這個念頭冒出來,每當自己想要決定去做一件事,就會覺得壓力很

大,因為不知要承擔什么樣的后果和責任。

這是在捏泥人的教養方式下長大的孩子,內心普遍存在的特征。經年累月,他們的騎手、白馬和黑馬之間形成了天然的敵對狀態。這樣,他們即使在娛樂的時候也感受不到放松的快樂,還會不斷被自我否定所傷害。嚴重的話,可能產生心理上的亞健康甚至疾病。

我繼續對喬阜介紹道:“我們可以一起探索一下形成這種情況的原因。當孩子的騎手還弱小的時候,黑馬和白馬卻已經很強大了。他并不完全了解什么是對的,但他可以清晰地感知,什么是自己喜歡的、想要的。在這個時候,父母做出的決定……”我停頓了一下,斟酌措辭。

“都不是孩子想要的!”喬阜的思維開始活躍和開闊起來,表情也漸漸放松了,用半是調侃的語氣接住了我的話。

“對嘛!”我說,“就是這樣的。所以,在孩子的三層大腦中,白馬和黑馬對父母做出的決定是抵觸的,而騎手一直缺位。當孩子長大的時候,會發生什么?自己的騎手需要填補因為父母漸漸退出形成的空位,來告訴自己‘怎么做是對的’,而白馬和黑馬仍舊習慣性地保持抵觸它的位置。那么這次,抵觸的對象不再是父母,而是自己的騎手。”

我的神色鄭重起來:“這是最耗心力的一種心理狀態,是發生在一個人大腦中的內部戰爭。如果在孩子成年以后再來調適這樣的狀態,一般需要咨詢師比較長時間的陪伴。”

“我明白了,這是三層大腦的一種比較壞的關系。”喬阜說道。

“沒錯。”

“那,好的關系應該是怎樣的呢?”喬阜接著問。

“這個問題問得好。大腦當中最健康的關系,應該是騎手如實看到黑馬和白馬的狀態,去平等、尊重、友愛地互相溝通。我們可以先在成年人身上體會一下這種方法。比如,家里的衛生需要打掃,但是自己躺在沙發上,怎么都不想動。這個時候,我們的大腦中正在發生什么?”

喬阜稍微思考了一下,回答說:“讓我來試試。黑馬說:我就想賴在這里,好舒服啊,不想起來。白馬說:躺在沙發上很快樂,但那么多家務沒做,家里亂亂的,覺得有點不安心。騎手說:我應該去做家務了!快起來!”

“為您的元認知能力點贊,就是這樣的。這個時候,如果騎手強行把自己從沙發上拉起來,它就會遭到兩匹馬的反對。即使身體在做家務,心里也會覺得不情不愿,甚至抱怨:‘為什么總是我做家務?為什么其他的家庭成員不來做?’”

“老師,您是在我家安裝了監控器嗎?這抱怨的語氣怎么和我愛人說得一模一樣?”喬阜笑了。

“原來這是您愛人的版權,真是失敬了。”我笑著說道,“現在,我們試試換一種溝通方式。騎手不急著強行拉自己起來,而是先去如實地看到黑馬和白馬的感受,就像您剛才做的那樣,看看它們分別在說什么。騎手可以這樣想:現在,我看到了白馬有一點焦慮,這是因為還有很多家務沒做。我可以做點什么,來讓白馬覺得舒服一些?”

“這真是一個有意思的角度!難道理智思維還能聽情緒思維的話,做出正確的決定嗎?”中年人感慨地說。

“是的,這也是我們除了‘真實地看見’以外,要強調的第二件事。對于每個人而言,理智、情感和本能思維都是平等的,理智并不凌駕于情感和本能之上。三者最自然和健康的關系,是騎手以真實、平等和愛的立場,去與兩匹馬交流。”

“真實、平等、愛,真實、平等、愛……”喬阜不斷重復著這幾個詞,似乎這對于他來說仍然是超出認知的,“我一直都認為,小孩應該聽大人的,下屬應該聽老板的。在接觸了您所說的大腦的三個維度以后,我也天然地認為,白馬和黑馬應該聽騎手的,這才是最好的狀態。難道,它們三者是平等的嗎?這不會亂掉嗎?”

“是的,它們是平等的。假如我們將騎手定位為優越的主宰者,白馬和黑馬就會對騎手產生抗拒。其實很多時候我們對白馬的狀態存在誤會,這是元認知能力不足導致的。白馬在休息的過程中不僅感受到了愉悅,同時也在感受因為沒有打掃房間而產生的焦慮和自責,只要稍加觀察就能感受得到。白馬也在渴望自己能開始做比看電視更有價值的事,但如果騎手凌駕于白馬之上,只要是做了個‘理智’的正確決定,情感上就會覺得自己‘被逼迫’,沒辦法真正投入家務,更沒辦法在家務當中感受到快樂。”

我繼續分享:“而三者出于平等的關系,騎手如實看到白馬的感受,依據白馬的真實感受去做決策,如果白馬還沒準備好,那么就再等等,如果白馬已經希望自己動起來,就馬上開始做家務,保持對真相完整的尊重。在這樣的過程中內心狀態是順暢的,我們很容易可以在行動中得到成就和收獲。

“當騎手認為自己做的事是有價值的,白馬感到很愉悅,黑馬覺得很滿足,在這樣的瞬間三者的方向是完全一致的。它給予我們的是來自內部的正向反饋,這樣的瞬間,有著巨大的力量。我把它稱為‘珍珠瞬間’,正是這樣一粒粒的‘珍珠’,構成了我們通往成功的道路。在這個過程中三者缺一不可。

“還記得我們上一節中所介紹的嗎?成功的人埋頭努力的過程并不完全是痛苦的堅持,而是能不斷收獲來自內心的正向反饋(感受到價值、愉悅和滿足)。這種持續感受到內在正向反饋的能力就是‘自我內核’。我們的自我內核會在‘穿珍珠’的過程中逐步穩固下來,越來越知道自己擅長什么,想要什么,怎么做能讓自己感受到幸福。”

“老師,怎么判斷一個人的自我內核是否穩固呢?”喬阜輕皺著眉頭問道。

“簡單來說,自我內核穩固的人會呈現這樣三個特征:

“1.不容易因為外界的聲音而改變自己的目標。

“2.不容易因為受到挫折而改變自己的目標。

“3.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知道怎樣讓自己幸福。”

本節知識點總結

自我內核思維的第一個環節“看見孩子的真實感受”對每個家庭都有幫助,但幫助的效果有所不同,其差異在于家長是否可以在看見孩子真實感受的過程中,自己也體會到真誠的輕松和愉悅。如果無法得到這樣的體驗,本書第三章“軟性外沿思維”中將會詳細討論這種情形的應對方法。

騎手和白馬、黑馬之間一種常見的關系是天然的敵對狀態,尤其在被父母控制的環境下成長的孩子身上較為多見。當脫離父母,騎手開始填補“做出正確決定”的功能角色時,只要是理智決定的,情感上就會出現被逼迫感,被自我否定和內部損耗反復傷害。

騎手和白馬、黑馬之間最健康自然的關系是,騎手如實地看到黑馬和白馬的狀態,站在與白馬、黑馬完全平等的立場上,完整地尊重白馬和黑馬的真實感受,溫暖友愛地互相溝通。這種溝通方式下更容易出現三者方向完全一致的瞬間(騎手收獲價值感、白馬收獲愉悅感、黑馬收獲滿足感),我們稱之為“珍珠瞬間”,也就是我們所說的來自內部的正向反饋。在這個過程中,三者缺一不可。

自我內核穩固的人會呈現這樣的特征:第一,不容易因為外界的聲音而改變自己的目標。第二,不容易因為受到挫折而改變自己的目標。第三,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知道怎樣讓自己幸福。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二连浩特市| 老河口市| 海城市| 简阳市| 克什克腾旗| 饶平县| 四川省| 镇远县| 肃南| 江达县| 三亚市| 广宁县| 建湖县| 常山县| 福清市| 罗源县| 大厂| 龙胜| 沙坪坝区| 稻城县| 桐梓县| 乾安县| 土默特右旗| 朝阳区| 图们市| 吴江市| 高邑县| 合作市| 驻马店市| 柯坪县| 山东省| 大同市| 米脂县| 青冈县| 扎囊县| 彰化市| 娱乐| 庐江县| 桦南县| 儋州市| 昆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