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念教養:如何不焦慮、不內耗地與孩子相處
- 徐莉 明淙
- 3377字
- 2022-08-02 14:34:26
第九節 顛覆成功的定義
太陽漸漸西斜,橘紅色的光芒灑在筆直的城市主干道上,延伸到了天邊。很少有什么東西會像太陽那樣,每天沿著同樣的軌道東升西落,卻能每天給人以嶄新的震撼感。也許是因為它從亙古走來,再走向我們難以想象的悠遠未來,一直這樣光芒耀眼。正因如此,它存在的每一秒鐘都有非凡的意義。
我們每個人的生命,也都有自己的寬度和長度。有的人生寬度只裝得下眼前的一點得失,有的卻能含藏一座城、一個國甚至更廣闊的世界。有的人生長度幾十載在兜兜轉轉中度過,有的卻能通徹古今,福澤后世。當我們拓寬生命內涵的時候,度過的每一秒鐘都將增添意義。
“我們的一生,是在追求什么?”時機成熟,我向面前的中年男人拋出了一段即將顛覆思維的旅程邀請券。
可能是這個問題過于宏大了,喬阜顯得有點不知所措,他喝了一口茶,又抽出一張紙巾,細心地擦拭杯墊上的圓形的茶水痕跡,然后將紙巾折疊,再折疊,直到紙巾變成了一個小柱形。他說:“我想,每個人對于這個問題都有不同的答案吧。對于我來說,我希望自己的事業能有更大的進展,家人都快樂、身體健康。”
我繼續問:“可以再具體一點嗎?比如事業能有更大進展,您希望有怎樣的具體目標?”
“我希望公司明年營業額能翻一番吧!”他笑著說。
“祝愿您早日達到這個目標!”我真誠地祝福。
“謝謝。”
“有沒有一種可能,從你個人的角度來講,這其實并不是您真正的目標?”我神秘地笑了。
“您的意思是?”
“我是說,‘公司營業額翻一番’本身是不值得作為目標的。它充其量只是一條路徑而已。”我繼續補充。
“我還是不明白。”
“好的,我們來做這樣一個假設。比如有兩位企業家,一位企業家就像您一樣,希望公司業務更上一層樓,營業額能翻一番。他對這樣的成就非常滿意,每次想起都覺得意氣風發,相信自己未來一定還能創造更大的價值。”我說,“另一位企業家的情況有些不同。他出身于名門家族,手握很多家族資源,當公司營業額比上一年僅僅翻了一番時,從他家族的角度來看,這是他個人能力不足的表現,甚至是一種恥辱,他自己也會因此而自卑、敏感,認為自己是家族中最無能的一個。這兩個人做出了相同的成績,也就是‘公司營業額翻一番’,但對他們個人而言,都代表著成功嗎?”
喬阜回答道:“當然不是,對于第一個人來說是成功,對第二個人來說應該算是失敗。”
“沒錯。所以我說,‘公司營業額翻一番’并不值得作為成功的目標。或者說,任何‘事件’都不值得作為目標。”
“可是,我調用您說的元認知能力去觀察自己內心的真實感受,我就是在渴望公司營業額翻一番啊!對于我來說,這就是真實的目標。難道我看到的不是真相嗎?”喬阜反駁道。
“請不要懷疑自己,您看到的確實是真相。”我笑著說道,“但并不是完整的真相,如此而已。我們來打個比方,我有一個朋友想去拉薩旅行,要從成都轉機。她查了很久從本地去成都的機票,發現機票的價格非常昂貴,她覺得不劃算,于是她最終放棄了去拉薩的行程。實際上去拉薩的機票反而有打折活動,但她從來沒有關注過。她已經完全忘記了自己的目標是拉薩,而不是成都。”
“您的意思是,我盯在了一個目標上,而這個目標實際上只是中途的一個點,就像您說的故事里的成都一樣?”
“就是這樣!”我高興地一拍手,“您確實想去‘成都’,這是您觀察自己的愿望時所看到的真相。但是,它不是完整的真相。如果把自己困在‘我必須去成都’這件事情上,誤把成都當做自己的目標,就很容易像我的朋友一樣,最終因為去成都的過程中遇到了困難而放棄真正的目標——去拉薩。”
“那……我真實的目標是什么?”
“這還是要問您自己。您通過‘公司營業額翻番’的事件,最終想要達成什么?換句話說,如果這個事件真的實現了,您會得到怎樣的好處?”
“會在很多方面得到好處。”喬阜一邊思考一邊說,“首先是體現自己的個人價值吧,我覺得我天生就是經商的料,希望能夠將事業做大。雖然我已經完成了原始積累,但還想更上一層樓,公司業績翻番,就是對我個人和團隊能力的印證。另外,在企業家和朋友中能贏得更多的贊美和尊重。還有,賺到更多的錢,員工更愿意跟著我,也能為家人提供更舒適的生活。這樣,我會更開心。”
“您大概已經發現了,真正的成功指的是什么。”我說,“它不是某一個‘事件’,而是一種‘心理狀態’。”
我為喬阜總結了一下他剛剛提到的內容。準確地來說,達成“公司業績翻番”的事件,將會使他的內心感受到以下這些:
“這才是‘成功’的真實定義。”我說,“這就是屬于每個人的‘拉薩’:騎手、白馬、黑馬同時給出正向反饋的瞬間。如果大腦中的這三者的方向并不統一,那么即使在外界看來多么輝煌耀眼,這樣的瞬間都無法被定義為‘成功’。”
“老師,您的意思是說,任何‘事件’都只是通往成功的通道,而不是成功本身?”
“是的。”
“等等,我要緩一緩。”喬阜愣愣地盯著桌子上的馬齒莧草,隔了好一會,緩緩地說,“但是,知道了這個又有什么用呢?我想得到成功的‘心理狀態’,還是需要通過這個‘通道’。我同樣還是要為了公司業績翻番而努力,不是嗎?”
“還記得我那位想去拉薩的朋友嗎?她最終都沒有到達拉薩。”
“是啊,她只記得要去成都,忘了可以繞過成都,直接到達拉薩。”
“沒錯!這并不是個例。如果把這件事情作為比喻,我們可以發現這是大部分人終其一生的生活狀態:想盡辦法趕往一個‘成都’,在到達以后又看到了下一個‘成都’,再去趕路……路越走越遠,漸漸感受到疲累和挫折,會開始懷疑自己,我是不是不配到達拉薩?當‘不配擁有成功’的思想越來越濃厚,他們的心理狀態可能會漸漸崩潰,放棄自己真實的目標。但是,他們其實始終都不曾直接朝著‘拉薩’前進啊!”
“您說的是,很多人把‘事件’當成了目標,忘記了真正想要追求的是什么。看到別人有這個,就來追求這個。追求到手后,看到別人有那個,又去追求那個。忙忙碌碌,不知道自己真實想要的是什么。在這種心理狀態下,對挫折的耐受度就會變低。一旦遭遇失敗,很容易一蹶不振。是嗎?”喬阜想起曾經的一些經歷,感慨道。
“是的,正確面對‘成功’的概念,我們也就可以正確地面對‘失敗’的概念,它們是一體的兩面。人們對自己真正的目標普遍缺乏理解,有時我們追隨虛假的渴望跑了很久很遠,兜兜轉轉,總是不能回到真實的軌道。還有的時候,我們的方向是真實的,但錯把路徑認作目標,在路上遇到阻擋時,內心被失敗感占據,失去了繼續前進的動力,也忘記了還有其他路徑可尋。”
“確實是這樣的。”喬阜點點頭。
“現在我們回到對鴻宜的養育上面,您的目標是什么呢?”
喬阜慢慢地思考著說道:“我好像有點明白了,我對鴻宜的養育,都是奔著‘事件’去的。調整睡眠是一個‘成都’,能正常上學又是一個‘成都’,如果回到學校,希望他學習成績好可能是下一個‘成都’,總想他按照我的意愿建立各種習慣。”喬阜把手里的紙巾團成一團,壓得緊緊的:“可是我還沒完全想明白,真正的目標應該是什么,我應該怎么做。我覺得有點亂。比如,像中考、高考、考研這樣人生的重大節點,它們都是事件,但也確實都是繞不開的目標,不是嗎?”
“這些事件的影響比很多普通的事件要大一些,但它們也同樣是事件而已。所有事件都只是路徑,不是目標。為了說清這一點,我來給您講講雪晴后來的故事吧。”
“好啊,她后來怎么樣了?”
本節知識點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