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人生的必修課:學會面對失敗

基因科學的研究成果會給許多家長當頭潑一盆冷水。肯定有人會問:“如果孩子的未來都是基因決定好的,那教育還有什么意義呢?”那么我要反問一句,難道教育的意義就是讓孩子取得好成績、考上好學校嗎?這是許多家長在教育理念上出現的偏差。

哲學家詹姆斯·卡斯在其著作《有限和無限的游戲》中提出人類有兩種游戲方式。一種是有限游戲,比如下棋、考試、做項目,甚至外交談判和戰爭。這些事情都有明確的邊界,存在明確的開始與結束。但是,世界上還有另外一種游戲,沒有邊界,只要開始就必須一直玩下去,直到玩游戲的玩家消亡為止,這就是無限游戲。人的一生實際上就是一場無限游戲,沒有最終目標,只要人還活著,這場游戲就必須玩下去。但要玩下去,就只能面對不確定性,接受游戲的結果可能會跟自己的預期不一樣,否則很難玩下去。一個人只有從小就坦然面對游戲的結果,允許自己失敗,允許自己付出的努力沒有結果,才有不斷玩下去的可能,而只有不斷玩下去,才有可能翻盤,并最后品味到這場游戲的樂趣。因此,對家長來說,教育孩子的關鍵絕對不是逼他們去學習書本上的知識,逼他們考出好成績,而是引導出孩子的自我效能感,錘煉出孩子的心理韌性。具備自我效能感與心理韌性的孩子,無論今后從事怎樣的事業,無論世界如何變化,都可以借助時間的力量不斷積累與前行,最終實現人生的價值。

那么,玩好人生這場無限游戲的最重要的條件是什么呢?格雷格·塞門扎教授在談起科研路上的痛苦經歷時回憶說:“失敗不是悲劇,是要克服的挑戰。要接受事情不會一帆風順。”他還強調道:“失敗了,就從頭開始!”也就是說,塞門扎教授能夠獲得諾貝爾獎,不僅因為他具備卓越的科研能力,還因為他具備超強的心理韌性,這種韌性不僅幫助他一次又一次地克服困難,而且幫助他度過了漫長的等待期。

要知道,在毫無確定結果的情況下經歷漫長的等待,要比接受失敗或者克服困難艱難得多。也就是說,心理韌性是玩好人生這場無限游戲的最重要的條件。那么,什么是心理韌性呢?用通俗的話來講,就是“我知道自己一定能行”的感覺,注意,這里用的詞是“感覺”,這是一種自然而然的心理過程,而不是用理性說服自己從而得出的結論;用術語來講,就是自我效能感,最早提出這個概念的是美國社會心理學家班杜拉,他對這個概念給出的定義是“人們對自身能否利用所擁有的技能去完成某項工作行為的自信程度”。

主站蜘蛛池模板: 蕲春县| 黑河市| 天津市| 靖江市| 沿河| 蒙阴县| 通海县| 沁水县| 隆子县| 兴化市| 济南市| 临西县| 宜城市| 阿克| 博客| 镇坪县| 柳江县| 安化县| 威远县| 应城市| 常熟市| 南雄市| 沾益县| 湘阴县| 蕉岭县| 丰县| 赞皇县| 朝阳区| 肃南| 南部县| 鄂州市| 汝南县| 牙克石市| 绥棱县| 子洲县| 凤阳县| 读书| 商丘市| 盘锦市| 洞口县| 黄大仙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