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高人民法院第一巡回法庭典型行政案件裁判觀點與文書指導(第1卷)
- 最高人民法院第一巡回法庭編著
- 3082字
- 2022-08-02 15:24:18
015 重復征收公告內容的通告是催告履行行為,不屬于行政訴訟的受案范圍
【裁判要旨】
征收安置補償方案公告已經明確被征收人停止經營活動、限期騰地的內容后,為進一步督促被征收人及時停止生產經營活動,在規定的期限內自行搬遷,國土資源部門再次發布終止經營活動、限期搬遷的通告,該通告行為屬于行政強制法規定的催告履行行為,未額外增加被征收人負擔、減損其合法權益,對被征收人的合法權益不產生實際影響,不屬于行政訴訟的受案范圍。
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法院行政裁定書
(2017)最高法行申3044號
再審申請人(一審原告、二審上訴人):戴某。
被申請人(一審被告、二審被上訴人):湖南省長沙市開福區人民政府。
法定代表人:劉擁兵,區長。
委托代理人:劉小鷗,長沙市開福區人民政府法制辦公室工作人員。
委托代理人:艾超,湖南成法律師事務所律師。
再審申請人戴某因訴被申請人湖南省長沙市開福區人民政府(以下簡稱開福區政府)土地行政征收一案,湖南省長沙市中級人民法院于2015年12月29日作出(2015)長中行初字第00158號行政裁定,駁回戴某的起訴。戴某不服提起上訴,湖南省高級人民法院于2016年9月27日作出(2016)湘行終350號行政裁定,駁回上訴,維持原裁定。戴某仍不服,在法定期限內向本院申請再審。本院依法組成合議庭對本案進行了審查,現已審查終結。
一、二審法院查明,開福區政府于2014年5月20日發布〔2014〕第015號《征收土地方案公告》,對長沙市國營綜合農場朝陽分場和馬欄山分場土地實施征收。2014年8月13日、10月14日,長沙市國土資源局開福區分局先后作出〔2014〕第015號《征地補償安置方案征求意見公告》、〔2014〕第015號《征地補償安置方案實施公告》。2014年10月30日,開福區政府發布開政發〔2014〕36號《關于在征地范圍內停止經營等事項的通告》(以下簡稱36號通告),要求征地范圍內包括戴某在內的自營或租賃經營的業主必須在2014年11月5日前終止經營活動,妥善處理門面、房屋租賃關系。戴某不服,提起本案訴訟,請求確認36號通告違法并予以撤銷。
2012年,戴某將其房屋租賃給熊××、邱××用于經營餐館,以熊××的名義辦理了個體工商戶營業執照,以邱××的名義辦理了餐飲服務許可證。后租賃關系終止,戴某在其房屋自營餐館至今。2015年4月16日,長沙市國土資源局開福區分局作出的長國土資開騰〔2015〕63號《限期騰地決定書》,確定了戴某的房屋在涉案征地范圍內的事實。
湖南省長沙市中級人民法院一審認為,開福區政府在其與長沙市國土資源局開福區分局分別作出《征收土地方案公告》《征地補償安置方案征求意見公告》《征地補償安置方案實施公告》之后,針對征地范圍內相關行政職能部門的管理及被征地人的注意事項發布36號通告。36號通告中含有告知包括戴某在內的被征地人必須終止經營活動,妥善處理門面、房屋租賃關系的內容,其目的是督促被征地單位和個人按時履行騰地義務。故36號通告屬于程序性告知行為,對戴某的合法權益明顯不產生實際影響。依照《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三條第一款第八項的規定,裁定駁回戴某的起訴。
湖南省高級人民法院二審認為,《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三條第一款第八項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已經立案的,應當裁定駁回起訴:……(八)行政行為對其合法權益明顯不產生實際影響的……”本案中,開福區政府發布的36號通告是在有關《征收土地方案公告》《征地補償安置方案征求意見公告》《征地補償安置方案實施公告》的基礎上發布的,是對涉案征地補償安置實施中有關具體工作的安排及有關事項的告知,其內容與上述三公告具有承接關系。36號通告第二條雖然明確要求涉案征地范圍內的經營業主在2014年11月5日前終止經營活動,但并未規定沒有在規定期限內停止經營活動的相應不利后果。且從二審查明的事實來看,36號通告內容對戴某并未實際執行,涉訴房屋至今尚未被拆除,戴某的經營活動并未因36號通告而終止。故36號通告本身對戴某的合法權益并不產生實際影響,戴某提起的本案起訴依法應予駁回。綜上,戴某的上訴理由不成立,依法不予支持。一審法院駁回其起訴的處理結果并無不當,依法應予維持。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八十九條第一款第一項的規定,裁定駁回上訴,維持原裁定。
戴某申請再審稱,其在征地范圍內有房屋出租用于開辦飯店,亦系出租房屋的合法經營者,在營業執照未被工商部門吊銷、注銷的情況下,出租房屋及合法經營權受法律保護。36號通告雖未規定相應不利后果,但通告行為本身無疑已增加了再審申請人等經營戶的義務,對其必將產生不利后果。36號通告與上述三公告涉及的內容不同,不具有承接關系,非程序性告知行為,其本身系獨立的行政行為,對再審申請人權利義務有實質影響。而且,被申請人作出36號通告沒有法律依據。因此,一、二審法院認定36號通告對其合法權益不產生實際影響并以此為由裁定駁回起訴確有錯誤。請求撤銷一、二審行政裁定,指令一審法院繼續審理。
開福區政府提交意見稱,36號通告是對征地補償安置實施中有關具體工作的安排,對再審申請人的權利義務不產生實際影響,不屬于人民法院行政訴訟的受案范圍,一、二審法院裁定駁回起訴是正確的。《征地補償安置方案實施公告》確定了拆遷騰地期限,包括再審申請人在內的被征地單位、個人和其他權利人負有在規定期限內騰地的法定義務。在征地范圍內相關主體已承擔騰地義務的前提下,開福區政府發出36號通告告知其必須終止經營活動,妥善處理門面、房屋租賃關系,僅為組織實施征地活動中的階段性、程序性的告知行為,沒有額外增加被征地權利人的義務。36號通告并不是獨立的可訴的行政行為,而是階段性、不可訴的程序告知行為。36號通告不存在侵害經營權的可能,也不存在對再審申請人產生不利后果的事實,而且再審申請人事實上也沒有任何證據證明其實際經營受到了36號通告的影響。因此,戴某的申請再審理由不成立。
本院認為,本案的爭議焦點是36號通告對戴某的合法權益是否產生實際影響。
本案被訴的開福區政府在36號通告中,要求戴某等征地范圍內自營或租賃經營的業主必須在2014年11月5日前終止經營活動,妥善處理門面、房屋租賃關系。在此之前,開福區政府及長沙市國土資源局開福區分局已發布《征收土地方案公告》《征地補償安置方案征求意見公告》,并發布《征地補償安置方案實施公告》明確被征地單位和個人應在2014年10月14日至2014年12月5日以前實施拆遷騰地。根據《長沙市征地補償安置條例》第十五條第一款的規定,被征地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村民和其他權利人應當在征地補償安置方案實施公告規定的期限內騰地。據此,戴某應于2014年10月14日至2014年12月5日以前實施拆遷騰地。可見,36號通告要求戴某在2014年11月5日前終止經營活動,妥善處理門面、房屋租賃關系,并未額外增加其負擔,亦未減損其合法權益,因此對其合法權益不產生實際影響。一、二審法院依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三條第一款第八項“行政行為對其合法權益明顯不產生實際影響的,已經立案的,應當裁定駁回起訴”的規定,裁定駁回其起訴,并無不當。因此,戴某關于36號通告系獨立的行政行為、對其產生不利影響的申請再審理由不能成立,其要求依法撤銷一、二審行政裁定,指令一審法院繼續審理的請求,本院不予支持。
綜上,戴某的再審申請不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九十一條規定的情形。依照《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七十四條之規定,裁定如下:
駁回戴某的再審申請。
審判長:龔斌;審判員:曹剛、熊俊勇;法官助理:陳伏發;書記員:黃潔
二〇一七年五月二十四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