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法院2020年度案例:雇員受害賠償糾紛(含幫工損害賠償糾紛)
- 國家法官學院 最高人民法院司法案例研究院
- 2869字
- 2022-07-29 15:46:23
2 運送勞務工具往返應認定為從事勞務活動
——潘某文等訴唐某國提供勞務者受害責任案
【案件基本信息】
1.裁判書字號
江蘇省鹽城市東臺市人民法院(2018)蘇0981民初2712號民事判決書
2.案由:提供勞務者受害責任糾紛
3.當事人
原告:潘某文、潘某華、潘某香
被告:唐某國
【基本案情】
唐某國購買了一臺插秧機,但因其無駕駛證,故請具有駕駛資格的潘某金駕駛插秧機,每天工資200元左右。2017年6月27日上午,潘某金和唐某國至鹽城市大豐區大橋鎮農戶家插秧,插秧完成后,潘某金駕駛唐某國所有的摩托車沿方大線由東向西行駛,唐某國駕駛插秧機行駛在潘某金后面。途中顧某樹駕駛電動三輪車(后載丁某林)沿大豐區萬盈鎮六川村二組水泥路由北向南行駛至方大線63千米交叉路口實施左轉彎向東過程中與潘某金駕駛的摩托車相撞,致潘某金、顧某樹、丁某林受傷。2017年11月3日,經鹽城市大豐區公安局交通警察大隊認定,顧某樹、潘某金各負此事故的同等責任,丁某林不負事故責任。2018年4月3日,蘇州大學司法鑒定中心出具鑒定意見,認為2017年6月27日交通事故損傷與潘某金死亡之間存在因果關系,考慮為主要因素。
唐某國曾于2017年11月1日在鹽城市大豐區公安局交通警察大隊的詢問筆錄中陳述他請潘某金幫他插秧,說好做一天給潘某金200元左右。
另查明,潘某金生前未結婚,且未生育子女,原告潘某文、潘某華、潘某香分別系潘某金大哥、二哥、姐姐。
又查明,潘某文、潘某華、潘某香認可唐某國事發后墊付24843元,唐某國在庭審中陳述其他墊付款將另案主張。
【案件焦點】
1.潘某金、唐某國之間是否存在勞務關系,如存在勞務關系,潘某金發生交通事故是否屬于勞務過程中受到損害;2.唐某國在本案中是否應承擔責任,如承擔責任,責任比例如何確定;3.潘某文、潘某華、潘某香主張的損失是否合理。
【法院裁判要旨】
江蘇省鹽城市東臺市人民法院經審理認為:關于爭議焦點一,勞務關系是勞動者與用工者根據口頭或書面約定,由勞動者向用工者提供一次性或者特定的勞務服務,用工者依約向勞動者支付勞務報酬的一種有償服務的法律關系。個人之間形成勞務關系,提供勞務一方因勞務造成他人損害的,由接受勞務一方承擔侵權責任。提供勞務一方因勞務自己受到損害的,根據雙方各自的過錯承擔相應的責任。本案中,唐某國因無駕駛證而請具有駕駛資格的潘某金駕駛插秧機從事插秧工作,并約定每天工資200元左右,故潘某金與唐某國存在勞務關系,唐某國系雇主,潘某金系雇員。事發當日,潘某金、唐某國駕駛插秧機及唐某國所有的摩托車至農戶家中勞作,完成工作后二人駕駛插秧機、摩托車返回,整個過程涉及作業工具插秧機的往返,應視為勞務活動的一部分,潘某金在途中發生交通事故屬于勞務過程中受到損害。
關于爭議焦點二,雇傭關系以外的第三人造成雇員人身損害的,賠償權利人可以請求第三人承擔賠償責任,也可以請求雇主承擔賠償責任。雇主承擔賠償責任后,可以向第三人追償。本案中,潘某金在提供勞務的過程中因交通事故死亡,其親屬可選擇作為雇主的唐某國承擔賠償責任,故唐某國系本案適格被告。潘某金駕駛機動車與駕駛非機動車的顧某樹發生交通事故,此事故中潘某金和顧某樹各負同等責任,作為雇主的唐某國承擔賠償責任后對實際侵權人享有追償權。因此,基于道路交通事故認定書的責任劃分,應由唐某國承擔30%的賠償責任。
關于爭議焦點三,1.醫療費。根據醫療費票據,經審核認定醫療費為91009.91元(已扣除護理費1355.20元)。2.住院伙食補助費、營養費。潘某金住院期間無法進食,對住院伙食補助費、營養費不予支持。3.護理費。結合潘某金受傷后需要護理的實際情況,酌定護理期限180天,標準按80元/天計算,認定護理費為14400元。4.誤工費。潘某金發生交通事故前從事農業生產,酌定誤工期限180天,標準酌定90元/天,認定誤工費為16200元。5.喪葬費。潘某文等主張喪葬費33600元,符合法律規定,應予認定。6.死亡賠償金。潘某金的死亡賠償金標準按江蘇省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158元/年計算,結合其年齡,認定死亡賠償金為383160元。7.辦理喪葬事宜人員誤工費按3人3天,每人每天100元計算,為900元。8.結合潘某金死亡的實際情況,酌定交通費為800元。以上合計540069.91元。
綜上所述,潘某金死亡與交通事故存在因果關系,考慮為主要因素,潘某金因交通事故死亡造成的合理損失為378048.94元,該損失由唐某國承擔30%,即113414.68元。另外,結合潘某金死亡的實際情況、事故責任及參與度,酌定精神損害撫慰金為7000元。關于唐某國的墊付款24843元,直接抵扣其應承擔的賠償款。
江蘇省鹽城市東臺市人民法院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第三十五條,《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十一條、第十七條,《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九十條規定,判決如下:
一、被告唐某國除已給付的24843元外,再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十五日內賠償原告潘某文、潘某華、潘某香因其親屬潘某金死亡造成的各項損失合計95571.68元;
二、駁回原告潘某文、潘某華、潘某香的其他訴訟請求。
【法官后語】
一、勞務結束后運送勞務工具返回的行為應視為勞務活動的一部分
勞務結束后運送勞務工具返回是提供勞務行為的延續,應認定為從事勞務活動。《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本質上是以“提供勞務一方”“接受勞務一方”“勞務”“勞務關系”術語分別取代了“雇員”“雇主”“雇傭”“雇傭關系”術語,在我國立法及司法實踐中,二者的含義其實是相通的。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九條第二款規定,“從事雇傭活動”,是指從事雇主授權或者指示范圍內的生產經營活動或者其他勞務活動。雇員的行為超出授權范圍,但其表現形式是履行職務或者與履行職務有內在聯系的,應當認定為“從事雇傭活動”。
本案中,潘某金接受唐某國請求駕駛插秧機從事插秧工作,并收取唐某國支付的每天200元左右工資報酬,潘某金與唐某國存在勞務關系,在插秧工作完成后與唐某國分別駕駛摩托車、插秧機返回。該行為涉及作業工具插秧機的往返,是從事插秧勞務行為的延續,二者存在內在聯系,完工運送作業工具返回行為應視為從事勞務活動的一部分。
二、提供勞務的雇員遭受第三人所致人身損害的責任承擔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十一條第一款規定:“雇員在從事雇傭活動中遭受人身損害,雇主應當承擔賠償責任。雇傭關系以外的第三人造成雇員人身損害的,賠償權利人可以請求第三人承擔賠償責任,也可以請求雇主承擔賠償責任。雇主承擔賠償責任后,可以向第三人追償。”
雇員在雇傭活動中遭受人身損害,如果損害的發生是由于雇主以外第三人的侵權行為所致,應當由該第三人承擔賠償責任,雖然此時由雇主承擔損害賠償責任,對雇主而言“有失公平”,但從《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十一條規定可以看出,雇主承擔的賠償責任是一種墊付性質的責任,雇主在承擔損害賠償后可以向第三人追償。之所以做出這樣的規定也是為了更好地保護雇員的人身權益,以防找不到侵權第三人或者侵權第三人暫時沒有賠償能力時雇員得不到及時救濟。
編寫人:江蘇省鹽城市東臺市人民法院 顏路 戴歡來
- 民辦學校(非營利性)稅收法律政策研究與案例評析
- 打官司法律常識速查速用大全集(案例應用版)
- 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案例注釋版·第五版)
- 人民法院民商事指導案例與類案裁判依據叢書:合同糾紛指導案例與類案裁判依據
- 保障中小企業款項支付條例釋義
-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配套解讀:含實施條例
- 土地爭議行民交叉裁判規則與案例解析
- 國際公法案例選
-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條文精釋與實務指南:合同編(下冊)
- 中華人民共和國殘疾人保障法釋義
- 中華人民共和國期貨和衍生品法理解與適用
- 中華人民共和國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監督法釋義
-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案例注釋版(第五版)
- 2018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法律法規全書(含司法解釋)
-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最新修正版:含司法解釋一二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