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高記憶的100種方法:超有效的記憶增強術(暢銷2版)
- 王小軍
- 2242字
- 2022-07-26 15:57:24
重復記憶法——重復是記憶之母
孫浩和張倩在討論最近熱播的一部電視劇,看到劇中一個角色的時候,孫浩覺得這個角色的扮演者讓他莫名眼熟,似乎在哪部電視劇里見過一樣。可是他想了半天,也沒想起來那個人的名字,在他想要開口問的時候,張倩也出聲了:“扮演這個角色的帥哥不是那個誰嗎?”孫浩連忙湊上去問:“是誰?我好像也看他演過別的片子,要不我上網搜一下?”張倩不服輸道:“別搜,我肯定能想起來,這還是我童年男神呢!他演過×××,演技炸裂,之后再沒見過他的作品。我搜了好幾次也沒搜到他的信息,他的演技能吊打當今的小鮮肉?!?/p>
張倩皺著眉想了大半天,也沒想出來,認輸道:“不行,我只能想到他演的角色的名字,想不出來他的藝名?!弊詈筮€是孫浩上網搜了出來。過了一會兒,電視劇放完了,孫浩拿著遙控器轉到了其他臺,張倩看著正在上演的另外一部電視劇,直接抱怨道:“這放的什么爛劇。”再掃了一眼屏幕說道:“怎么又是×××呀!演技差得要命,還盡挑抄襲劇演,我不看這垃圾劇,你快點換臺!”孫浩不由得笑了,一邊換臺,一邊問她:“你怎么自己喜歡的演員名字記不住,不喜歡的演員名字倒是張口就來呢?”
張倩說:“那是因為我喜歡的演員低調,出鏡率低。這些流量小生呢,到處都有他們刷屏,恨不得每天出現在你面前八百遍,什么破事都能拿出來炒作,關鍵還沒什么演技和職業素養,空有一張看不出是不是整過容的臉,一天天不斷出現在你面前,就是不想記住都很難?!?/p>
相信很多人也曾經像張倩一樣面臨這樣的煩惱:喜歡的,但是不常見到的人或物,總是非常容易被我們遺忘;而那些我們常見的,甚至看得多到生出厭惡之情的人或事物卻總是能在我們的大腦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其實這就是重復記憶法造成的結果。
重復記憶法,指的是把所記憶的內容連續重復或間隔一定時間后再重復學習一次,經過多次重復,變為永久性記憶。為什么需要重復記憶呢?因為每個人都會遺忘,相信每個人都有忘記某件事情的經歷:昨天隨手放的東西,今天就忘記放到了哪里;之前看過的小說,內容忘了七七八八。這并非是我們的記憶出現了問題,要知道,我們的大腦并不像電腦一樣,能夠將所有東西都記得清清楚楚。所記憶的信息總會隨著時間的流逝和接收信息的增多而被逐漸淡忘。遺忘是必然會發生的事情,但值得一提的是,遺忘也是有一定規律的。
德國著名的心理學家艾賓浩斯在1885年發表了關于記憶規律的實驗報告,在報告中,他提出了著名的揭示遺忘規律的曲線:艾賓浩斯遺忘曲線。他用記憶無意義音節的方法進行了實驗和研究。實驗中他發現,在熟記這些無意義音節之后,僅僅過去了一個小時,他就遺忘了56%的內容;兩天之后,他又忘記了16%;而后遺忘的速度開始大幅度變慢,六天之后,雖然他仍然會遺忘,但只遺忘了3%的內容。這就是后來人們所說的遺忘周期,艾賓浩斯發現遺忘遵循了先快后慢的原則。
也就是說,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遺忘的過程并不是固定的、均衡的。在最初階段,我們遺忘的速度非???,那些越是漫不經心記憶的事情,越容易被我們遺忘,而那些曾經給我們帶來強烈刺激所形成的深刻記憶,則會在我們的腦海中留下痕跡,等著我們在某一時刻重新想起。隨著時間的流逝,遺忘的速度會逐漸變慢,到了一定階段之后,幾乎就會不再遺忘了。而當遺忘某件事所需要的時間超過我們的壽命時,這件事就會成為我們的永久記憶,如“九九乘法表”和《詠鵝》《春曉》之類的詩篇等。
這就解釋了為什么我們會忘記某些事情,如之前看過的某部電視劇、讀過的某本書或是小學同學的名字;而另外一些事情,如怎么疊紙面包、怎么系蝴蝶結、撲克牌的玩法等,卻總也不會忘。這正是因為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曾經不斷地重復記憶這些知識。
明末清初的思想家、學者顧炎武可以將“十三經”(十三部儒家經書的合稱)“盡皆背誦”,這令很多人感到不可思議。他不僅記憶容量大,而且記憶的準確度極高,很少出現漏記、錯記的情況。這是因為他有著正確的復習方法,每年他都會專門分出三個月的時間溫習舊的知識,剩下的月份則用來學習新的知識。正是因為重復記憶,才讓他對大量知識記憶得如此牢固。我國著名的橋梁專家茅以升在80歲高齡的時候,依然能夠背誦圓周率小數點后100位數字,當人們問他記憶的訣竅時,他直言道:“說起來也很簡單:重復!重復!再重復!”
重復是記憶之母,大部分情況下,重復的次數越多,我們的記憶就越深刻,如對電視上總出現的某個明星、學校的放學鈴聲、經典電視劇《西游記》中的片頭曲等。隨著重復次數的增加,我們在腦海中深深地記住了這些聲音和畫面,不僅會唱,甚至在音樂響起的時候,能夠在腦海中想象與之相對應的畫面。
如果說記憶有捷徑可走的話,那么眾多捷徑中最基本、最簡單的一種方法無疑就是重復。要想記得深、記得牢、記得久,就需要我們耗費精神和時間去做這件看似無趣、實則有效的事情。當我們重復的次數足夠多時,所需要記憶的知識就會深深刻在我們的腦海當中了。不過,重復也是需要遵循一定的方法的,不然只會徒勞地耗費我們大量的時間和精力。
我們可以根據艾賓浩斯遺忘曲線來安排自己復習的時間:由于前期遺忘的速度較快,所以學到新的知識之后,我們最好在12個小時之內進行復習,鞏固自己的記憶內容。第二次復習的時間間隔可以稍稍拉長,比如,放到兩天后再次進行復習。在記憶較為清楚、腦海中所保留的知識還比較多的時候強化記憶。隨著遺忘速度的放慢,我們可以相應地將復習的時間間隔拉得更長,如一周、一月、半年、一年等。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不斷復習之前所學習的知識,記憶也在不斷的重復中達到了加深和強化的效果,最終形成終身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