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哈佛情緒控制課(暢銷6版)
- 徐憲江
- 1727字
- 2022-07-26 15:47:24
了解個人的情感晴雨表
年少時,我們經常會對自己的情緒感到莫名其妙:為什么有時候自己的心情會毫無來由地變差?在干什么事情時都無法提起勁來?而且這種情緒往往會持續一段時間,若自己一直沉浸在這種情緒中的話,那么情緒便一直會處于不良的境況中。其實,就如同一年分為春夏秋冬四季一樣,人的情緒也會出現周期性的變化。
“情緒周期”是指個人的情緒高潮與低潮交替過程中所經歷的時間長短,它反映出的是人體內部呈現出來的周期性張弛規律,這種規律也被稱為“情緒生物節律”。若個人處于情緒周期中的高潮階段,便會表現出強烈的生命活力,對人和藹可親,感情豐富,做事認真,容易聽取他人的意見,接受他人的規勸;反之,則容易產生急躁心情,對他人的建議動不動便會產生反抗情緒,總是喜怒無常,時不時有孤獨與寂寞的感覺。
美國哈佛大學校長德魯·吉爾平·福斯特在訪問北京大學時,曾經講述過自己的一段親身經歷。
有一段時間,他對所有的事情都失去了興趣,并厭倦了總是坐在辦公桌前處理文件的生活。這一天,他終于下定決心,向學校請了三個月的假期,然后告訴家人:“不要問我去了哪里,每個星期我都會給家里打個電話報平安。”
處理好一切之后,他只身一人去了美國南部一個不知名的小村莊中,趁著假期,嘗試著過起了另一種全新的生活。在那里,他給飯店刷盤子,到農場給別人打零工。有時候,他會與工友們一起坐在田間地頭偷懶聊天,并會背著老板躲在角落里抽煙,這些都讓他獲得了一種前所未有的愉悅。
他在一家餐廳找到了另一份刷盤子的工作,但不幸的是,這份工作他只干了四個小時,老板便將他叫了出來,給他結了賬。飯店老板對他說:“可憐的老頭,你刷盤子的速度太慢了,我不得不解雇你。”于是,這個“可憐的老頭”重新回到了哈佛校長室。
再次回到自己熟悉的工作環境以后,他卻感覺以往熟悉的一切都變得新鮮了起來,工作沒有了無聊,成為了一種全新的享受。這三個月的時間就如同一個淘氣的孩子搞了一次惡作劇一樣,不僅新鮮,而且刺激。重點在于,擁有了這樣的經歷以后,在他的眼里,一切就如同兒童眼中的世界一樣,充滿了樂趣。
哈佛大學心理實驗室曾經進行過一項研究,研究結果表明:人類的情緒周期平均為五個星期,即一個人的心情由興奮降至沮喪,再回到高興,往往需要五個星期的時間。每個人的情緒周期不同,有些人的周期較長,有些人的周期則較短。周期的前一半為情緒高潮期,后一半時間則為情緒低潮期。當情緒由高潮向低潮過度或者由低潮向高潮過渡期間,往往被稱為“臨界期”,一般為2~3天。在臨界期到來時,情緒會變得格外不穩定,機體各個方面的協調能力變差,容易發生各類事故。
若你希望了解自己的高潮期與低落期,你可以按以下方法來進行:以一年中的7月為例,將橫坐標標為日期,從1號排至30號,將縱坐標標為不同的情緒指數,其中細分為:興高采烈、快樂、感覺還行、平常、感覺不佳、傷心、沮喪焦慮。
每天晚上,你都可以花一些時間,去細細回味一下當天的情緒,并在這種情緒相符合的一欄打入記號。一個月后,將這些記號連接起來,你便可以發現一個模式,而這一模式便是你的情緒韻律。
如果你可以將這個小實驗持續幾個月的話,你便會驚訝地發現,什么時候是你的情緒高潮期,哪幾天是你的情緒低潮期。在了解了自我情緒周期變化以后,你便能夠對自己的情緒變化進行預測,同時對自我行為進行相應的調整。
當自己處于情緒高潮期時,注意讓自己三思而后行,遇事不可過于興奮,更不能隨意進行承諾。在這一時期,多為自己安排一些難度較大、較為復雜的任務,使多余的精力可以得到最大程度的利用。
當處于情緒低潮期時,多鼓勵自己,這樣的情況馬上會過去,讓自己打起精神來面對生活。多出去走走,多去參加體育鍛煉,不斷地放松自己,放寬心情,多進行一些健康有益的活動。有了煩事時,多向朋友、家人傾訴,尋找心理上的安慰與支持,順利地度過情緒危險期。
哈佛情緒掌控術
情緒周期是個人情感變化的“晴雨表”,這種晴雨表不會發生變化,而且不受任何后天影響。需要注意的是,工作、生活環境的變化,長時間處于緊張工作與不規律生活下,也會使情緒變得壓抑,若無法及時宣泄,這種情緒在到達了一定程度以后,便會不自覺地轉化為煩悶與急躁。如何處理這種負面情緒,是你能否走出情緒周期負面影響的重要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