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實用心理學與自控力(暢銷2版)
- 曲楠
- 1766字
- 2022-07-28 11:56:01
富蘭克林的自控練習
本杰明·富蘭克林,世界公認的偉人。他是美國的締造者之一,著名的思想家、科學家。他參加了美國的獨立戰爭,是《獨立宣言》的主要起草人之一,他的“自由,平等,博愛”的名言奠定了美國社會整體的主流價值觀。作為一名科學家,富蘭克林發明了避雷針;同時,他又是一位作家、畫家,并自修了法文、西班牙文、意大利文、拉丁文等多種語言,在眾多領域中都做出了杰出貢獻,受到世界各國人民的敬仰。人們都認為富蘭克林一定是有著過人的稟賦,不然,短短的一生中取得如此多的成就,絕非常人所能做到的。這一謎題的答案直到富蘭克林七十九歲高齡時才最終揭曉,富蘭克林在回顧自己一生取得的成就時,認為自己是得益于“特殊習慣訓練”,也就是“自控練習”。
年輕時的富蘭克林缺乏自我約束能力,在很長時間內甚至連工作都找不到。但他非常渴望成功,經過深刻的自我反省后,富蘭克林發現,要想成功就必須養成良好的習慣,關鍵在于自制和完善人格。富蘭克林認為,卓越是一種習慣,要讓良好的習慣伴隨人生,人生才能成功。于是,富蘭克林用十五頁紙總結出了成功所必備的十三種好習慣,并在之后的日子里,努力把它們作為目標,找出自己身上的種種壞習慣并逐一改正。富蘭克林總結出的十三種好習慣分別是:
節制——食不過飽,飲酒不醉;
寡言——言少于人于己有益,避免無益的聊天;
有序——東西放置有序,做事要分輕重緩急;
決心——當做必做,決心要做的事一定要堅持不懈;
儉樸——用錢于人于己有益,切忌浪費;
勤勉——不浪費時間,做有用的事;
誠懇——不欺騙人,思想純潔公正;
公正——不做損人利己的事;
適度——避免極端;
清潔——身體、衣服、住所力求清潔;
鎮靜——勿為小事而驚慌失措;
貞節——切忌房事過度;
謙虛——仿效耶穌和蘇格拉底。
在富蘭克林的意識中,如果想要糾正自己身上的壞習慣,就必須在一段時間內全身心地訓練自己,努力遠離壞習慣,改變曾經的行為模式。于是,他給自己制定了一個個的小目標,告訴自己在一星期內只改變一種壞習慣就好。就這樣,富蘭克林用了三個多月的時間將十三種好習慣訓練了一遍,每年可以訓練三次。為此,他還準備了一個小冊子,每天都認真記下在練習時所發現的問題,嚴格遵守自己的計劃,循序漸進。為了讓自己能夠煥然一新,真正擁有這十三種好習慣,富蘭克林還制定了嚴格的時間表。
清晨5時至7時:起床、洗漱、禱告,規劃一天的事務,讀書、吃早餐。在這段時間里,自己要思考的問題是:“我這一天將做什么有意義的事情?”
8時至11時:工作,切實執行制定好的工作計劃。
12時至下午1時:讀書或檢查賬目,吃午餐。
下午2時至5時:工作,尚未做完的工作抓緊時間做完,已做完的工作仔細檢查。
晚上6時至9時:整理雜物,把用過的東西放回原處。吃晚餐、聽音樂、娛樂,并做每天反省。在這段時間里,要思考的問題是:“我今天做了什么有意義的事?”
夜間10時至凌晨4時:休息。
這樣,經過一年的不懈練習,新的行為模式逐漸建立起來,一個全新的富蘭克林從此誕生了。富蘭克林在十五頁紙的敘述中,自始至終都認為成功的秘訣就在于自我管理,也就是我們所說的自控。他認為自控要從兩方面著手:一是要管理自己的品德和習慣;二是要管理自己的時間。富蘭克林認為,習慣造就人生,有什么樣的習慣就會有什么樣的人生。
托爾斯泰說:“人們經常想要改變他人,卻少有人愿意改變自己。”有的人一邊豪情壯志,信誓旦旦地要做出一番事業;一邊卻自由散漫,整天沉迷于網游或網上聊天,嘴里抱怨著生活的不公,找各種借口拖延工作,做事情時想到哪里就做到哪里,浪費了時間不說,最后一事無成。這類人雖然知道很多成功的方法,卻無法將其落實到行動上,關鍵原因就在于缺乏自控力,缺乏改變自己的勇氣和意志力。沒有人一生下來就是偉人,而最終能夠成為偉人的那些人,他們背后一定有著常人無法企及的努力和堅持。
縱觀歷史長河中的偉人,越是成就卓越者,自控力越強。在成功的道路上,最大的困難不是缺少機會或者天賦不足,而是缺乏自控力。人只有在理性控制之下,才會做出正確的選擇,而這種理性往往建立在好習慣的養成上。好的習慣便是行動的依據,隨著好習慣的建立,你會發現自己的心態也發生了很大改變,而這種改變會直接影響我們的生活,令我們在掌控自己的同時也掌控了周圍的一切。顯而易見,這一切都得益于我們的自控力,自控力就是人生最強大的財富與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