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理學與微表情(暢銷4版)
- 李娟娟
- 1672字
- 2022-07-28 11:53:26
最擅長說謊的部位——不誠實的面部表情
表情是反映一個人情緒與內(nèi)心活動的一面鏡子。也就是說,我們出現(xiàn)什么樣的情緒,就會相應地出現(xiàn)什么樣的面部表情。因此我們可以通過觀察對方的面部表情,來推斷出對方的內(nèi)心活動。
一個人的表情往往能真實地反映出這個人的情緒,比一個人的語言要誠實得多。那么是不是就意味著人的面部表情不會說謊?在所有的肢體反應中,人的面部表情是最不誠實的,是最容易受到當事人理智控制的身體反應。
在觀察一個人的肢體反應從而推斷這個人內(nèi)心活動的過程中,有這樣一條規(guī)律:肢體反應的誠實性隨著目光的下移而逐漸增加。也就是說人的面部表情最不誠實,而人的腿腳動作是最誠實的。
這是因為我們在和一個人相處的時候,大多數(shù)人都會注意對方的面部表情。因此從小父母就教導我們,不能把自己的情緒隨意表現(xiàn)在臉上。例如當我們吃到很難吃的東西或是遇到很討厭的人時,會出現(xiàn)厭惡的表情。但是這種厭惡的表情往往代表著不禮貌,所以父母會訓斥我們不要表現(xiàn)出這樣厭惡的表情。
于是,漸漸地我們就學會了用理智控制自己的表情。時間長了,我們也就越來越擅長用理智控制自己的情緒,自己的表情也越來越會說謊。
《三國演義》中,劉備為了請諸葛亮出山幫助自己取得天下,曾經(jīng)三顧茅廬。這對一個知識分子來說可是莫大的榮耀。
在聽說“臥龍、鳳雛,得一人可以得天下”后,劉備就帶著關羽與張飛馬不停蹄地去拜訪諸葛亮。這是一顧茅廬,但是當時諸葛亮沒有在家,劉備只好失望地回去了。
但是劉備并沒有放棄,在過了一段時間后,他第二次來到了諸葛亮的住處。但是諸葛亮依然沒有在家。面對這種情況,劉備雖然還有耐心,但是性格急躁的張飛卻耐不住性子了,表示根本不應該來這里。關羽雖然沒說什么,但是臉上卻露出了輕蔑的表情。由于當時只有劉備、關羽、張飛三人在場,關羽并沒有掩飾自己的輕蔑表情,所以關羽的輕蔑表情十分飽滿,很容易被其他人觀察出來。
這一次劉備并沒有直接離開,而是留下了一封書信。在信中,劉備表達了自己對諸葛亮才華的欣賞與仰慕,并且強調(diào)了自己請諸葛亮出山的誠意。
回去后不久,劉備又準備第三次去請諸葛亮出山。關羽在知道劉備的這一想法后,臉上依然是輕蔑的表情,并且對劉備說:“諸葛亮或許只是徒有虛名而已,不用再去了。”張飛甚至說:“這次兩位兄長就不用去了,只我一人去就好。如果諸葛亮在家,我一定把他請來。就算他不肯跟我來,我綁也要把他綁來。”
聽到張飛的這一番粗話后,劉備訓斥了他一番。最后劉備、關羽、張飛三人第三次來到了諸葛亮的住處。這一次諸葛亮在家,但是由于是正午時分,諸葛亮正在午休。劉備并沒有打擾諸葛亮的午休,而是在一邊靜靜地等候。
諸葛亮醒來后,就和劉備三人寒暄起來。這時關羽的臉上就沒有了明顯的輕蔑表情。因為關羽知道,劉備十分希望請諸葛亮出山。不論關羽對諸葛亮有什么意見,也必須理智地控制一下,不能表露出來。盡管關羽已經(jīng)努力控制了自己的面部表情,但是他依然出現(xiàn)了輕蔑的微表情。
人的表情主要分為兩種,一種是情緒引發(fā)的表情,另一種則是理智控制的表情。第一種表情是誠實的,第二種表情卻在撒謊。
面部表情是一個人情緒的外在體現(xiàn),也就是說一個人產(chǎn)生了什么樣的情緒,就一定會出現(xiàn)什么樣的面部表情。但是出現(xiàn)什么樣的面部表情,卻不一定代表他產(chǎn)生了相應的情緒。因此,我們在觀察一個人的面部表情時,需要注意對方的面部表情是否是真實的。那么我們應該怎么觀察呢?
我們應當從細微之處著手,觀察他的面部微表情。一個人可以理智地控制自己的面部表情,但是卻很難控制自己的面部微表情。我們從對方的面部微表情著手,就可以準確地推測對方真實的內(nèi)心活動與情緒反應。
微表情除了具有無法偽裝的特點之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特點,那就是為時短暫且不易覺察。微表情是一種習慣性的表情。例如一個人在遇到悲傷的刺激時,他會用理智控制不讓自己出現(xiàn)悲傷的飽滿表情,但是悲傷的情緒會讓他的臉部肌肉做出一些習慣性的收縮動作,于是微表情就出現(xiàn)了。
此外,微表情所維持的時間是很短暫的,幾乎可以說是轉(zhuǎn)瞬即逝。但是這一瞬間卻是真實的情緒反應。綜合微表情的種種特征,我們在觀察微表情時最需要的就是細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