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一章 基本分類

亞里士多德(《尼各馬可倫理學》,第一卷,第8章)把人生的佳品分為三類:外在的、心靈的、身體的。我只采用他一分為三的作法。我認為,人固有一死,但命運各異,究其根底,無非在于三個基本屬性。它們是:

1.人之所是:即最廣義的人格,泛指健康、體力、美貌、性情、道德品格、心智及其培育。

2.人之所有:即各種意義的財富與財物。

3.人的形象:不言而喻,這是指一個人在別人心目中的形象,其實就是別人怎樣看待他。一個人的形象就是別人對他的看法,細分為名譽、品階與名聲。

第一類屬性,人各有別,乃拜自然所賜。后兩類屬性,人各有別,則純粹出于人為規定。由此可知,對于人幸福與否,自然差別的影響遠遠大于人為區別,也遠比后者深遠。較之真正的個人優越、較之偉大的精神或偉大的心靈,品階、出身(包括王族血統)、財富等等的優越如同戲臺上的國王遇上真正的國王。伊壁鳩魯的大弟子梅德魯斯1在一本書中寫道:“幸福之根深深扎在我們自己身內,遠遠超過依賴外物。”(參見克雷蒙2的《軼著殘篇匯編》第二卷,第21節,烏爾茨堡版《論辯著作》,第362頁)顯而易見,對人的愉快生存而言,乃至對人的整個生存方式而言,頭等大事要么存在于他自身之內,要么發生在他自身之中。換言之,一個人自己直接感受到的內在舒適或不快,首先來自他的感覺、愿望、思想;身外的一切只能間接影響它。同樣的外在事件或情景,對不同的人有完全不同的影響;在相同的環境下,每個人都生活在不同的世界中。每個人都僅僅直接與自己的觀念、感覺、意志活動打交道,外在環境只是通過引發它們而影響每個人。一個人究竟生活在什么樣的世界中,首先取決于他對世界的理解,從而取決于頭腦的差別;世界可能顯得貧乏、單調、空洞,也可能顯得豐富、精彩、充實。究竟如何,取決于這個人的頭腦。姑舉一例,有的人羨慕別人生逢其盛,遇到了種種趣事,實際上,他更應該羨慕別人智慧超群,能把意義賦予他們清楚敘述的事件。同一個事件,在聰明智慧的頭腦中妙趣橫生,在平凡庸碌的腦袋里平淡無奇,不過是平凡世界的平凡一幕。歌德與拜倫的一些詩最能說明這一點。顯而易見,這些詩有事實根據。于是,愚蠢的讀者嫉妒詩人有奇遇,而不是羨慕詩人想象力豐富,能把平凡小事點化成奇妙壯舉。同樣,面對同一個場景,憂郁的人看到一出悲劇,樂觀的人看到一場有趣的沖突,冷漠的人則看到一件平凡瑣事。其如是,原因在于:每個現實,亦即每個已經實現的現在,都由兩半構成,一半主體,一半客體,二者必然緊密結合,猶如氫與氧結合在水中。客體一半完全相同,然而主體不同,則目前的現實也完全不同,反之亦然。客體至善至美,主體愚昧卑劣,產生的是丑惡的現實與當前,恰如風景秀美之地遇上惡劣天氣,或者映照在劣質暗箱的鏡子中。淺而言之,每個人都掩藏在他的意識之中,隱蔽在他的皮膚之下,直接生活于他自身之內,因此很難從外面幫助他。在戲臺上,一人演王子,一人演謀臣,第三人演仆從、士兵或將軍,如此等等。然而,這些只是外在區別,探究這類現象的內核,就會發現每個人內心隱藏的都一樣,都是可憐的戲子,懷著他的煩惱,面對他的窘迫。人生亦復如是。品階有別,財富各異,讓每人扮演一個角色。但是,眾人的角色不同,絕不意味著他們的幸??鞓肪哂信c他們扮演的角色相對應的內在差別。恰恰相反,每個人身上都隱藏著相同的可憐蠢貨,面臨他的窘迫,懷著他的煩惱。窘迫煩惱的內容很可能因人而異,但其形式(也就是真正的本質)大體相同。窘迫煩惱的程度固然因人而異,但程度的差別與品階和財富(亦即角色)絲毫無關。原因是,對一個人來說,存在與發生的一切,總是僅僅直接存在于他的意識中,為他的意識發生。因此,意識的品相至關重要,在多數情況下,更重要的是意識的品相,不是在意識中顯現的事態。塞萬提斯在條件惡劣的牢房里創作《堂吉訶德》,與他那時的意識相比,映照在蠢人意識中的輝煌與享樂十分黯淡可憐?!F在與現實分兩部分,客觀的一半由命運掌握,因而變動不居;主觀的一半是我們自己,所以本質上不會改變。因而,盡管外部環境時刻在變,但每個人的性格始終相同,他的一生相當于一個主題的一系列變奏。誰也無法擺脫自己的個性。自然給動物的本性截然劃定了界限,無論人把動物置于什么環境中,它都始終停留在那個由自然劃定的狹窄范圍內。因此,我們若想讓寵物快活,必須顧及它的本性與意識的界限,時刻把我們的努力限定在狹小的范圍內。——人類也是如此:一個人能得到多少幸福,早由他的個性決定。特別值得一提的是,一個人的心力,一成不變地決定了他獲得高級享受的能力。心力薄弱,外在努力統統無濟于事,不論是他人的幫助,還是命運的垂青,都無法讓他超越局限,他只能享受平凡無奇半人半獸的人生幸福與快樂;自始至終,他依賴的是感官享受,親密快樂的家庭生活,庸俗的社交,粗鄙的娛樂。教育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人的心力,但總體來說效果不大。最高級、最豐富、最持久的享受是精神享受。我們年輕時往往上當受騙,認識不到這一點。獲得精神享受,主要依靠心力?!纱丝梢姡覀兊男腋T诤蔚瘸潭壬先Q于我們之所是,取決于我們的個性。然而,多數時候,我們只考慮我們的命運,只考慮我們之所有,或者只考慮我們的形象。命運可以變好,而且內心豐富的人對命運并無多求。但是,直至一命歸陰,蠢貨仍然是蠢貨,朽木依舊是朽木,哪怕他進了天堂,身邊圍繞著年輕美麗的處女。正因如此,歌德詩云:

無論哪個年代,

不管是百姓、仆從還是霸主,

人人承認,唯有人格

才是地球之子的最大幸福。

——《西東詩集》

對我們的幸福與快樂而言,主體的重要性遠遠超過客體,證據處處可見。饑餓是最好的廚師,老叟漠視少年眼中的女神,這是最基本的證據;天才與圣徒的生活,則是最高級的證據。健康尤其重要,壓倒一切外在佳品,健康的乞丐確實比生病的國王幸福。下列優點,任何品階與財富都無法替代:其一,全身健康,身體組織舒適有序,因而性情安詳開朗;其二,理智清晰活躍,敏銳正確;其三,意志既節制又溫柔,因而有良知。對每個人來說,那在孤獨中陪伴他的,別人既不能給予也無從攫取的,是他自身之所是。人之所是,顯然遠遠重于人之所有,也遠遠重于他在別人眼中的形象。聰明才智之士,即使與世隔絕,仍能憑自己的思維與幻想怡悅心神;蠢笨愚鈍之人,就算走馬燈一樣社交、看戲、游玩、娛樂,也逃脫不了錐心刺骨的無聊。善良、節制、性格溫柔之士,即使在艱難困苦中,也能怡然自得;惡毒、貪婪、性格妒嫉之人,哪怕富甲天下,依然抱怨不休。卓爾不群,心靈出眾,時刻享受自己的個性,會覺得大眾追求的享樂大多是累贅,甚至是煩惱與負擔。賀拉斯3這樣說他自己:

象牙陶塑,寶石瑪瑙,

金銀繪畫,紫色長袍;

不擁有的,成千上萬,

不稀罕的,唯獨一人。

蘇格拉底在市場見到琳瑯滿目的奢侈品,說道:“吾不需之物,何其多也。”

由此可見,對我們的人生幸福而言,我們之所是,亦即我們的人格,首屈一指,至關緊要;——人格的作用無時不有,無處不在;此外,它與另外兩類佳品不同,不受命運擺布,誰也不能把它從我們身上搶走。就此而言,可以說它的價值是絕對的,另外二者的價值則僅僅是相對的。外界對人的影響,遠遠小于眾人的設想。對第一類佳品發揮真實影響的,唯有無所不能的時間;身體的強壯與精神的卓越都逐漸屈服于時間,只有道德品格不受時間侵蝕。從這個角度看,后兩類佳品不受時間直接侵蝕,在這一點上它們比第一類佳品優越。在后兩類佳品中,我們還可以找到它們的第二個優越性,那就是,它們是客觀存在,其本質決定人人可以企及它們,每個人都至少有可能擁有它們。相反,主體非我們所能企及,神靈決定了它終生不變;這正應了下面這個冷冰冰的說法:

把世界借給你的當日,

太陽與行星逐一相聚;

你按照會見順序發育,

遵循始終服從的規律。

預言家與先知早就說過,

你斷然不能從自己逃離;

深刻的生命形式鮮活開展,

任何時間力量都無法打散。

——歌德

由此可見,我們力所能及的,唯有最大限度地利用我們的天賦人格。為此,我們應該只追求與它相符的事業,只從事對它恰好適度的培訓,躲避其余一切,從而選擇適合它的崗位、職業與生活方式。

一人天生神力,強壯非凡,然而,迫于環境,他要么必須坐著工作,干些細小瑣碎的手工活,出色的體力無用武之地;要么不得不讀書,從事腦力勞動,而這種工作需要的是完全不同的能力,非其所長;在這兩種情況下,此人會畢生感到不幸。一人腦力蓋世,然而因為從事毋需開動腦筋的平凡營生,腦力既得不到培養,也得不到施展,甚至被迫從事力不能及的體力勞動,那就愈發不幸。不過,這里要小心一處暗礁,切勿狂妄自負,自以為能力出眾,其實不過爾爾,年輕時尤其要警惕。

第一類佳品斷然比另外兩類重要,由此可以得出下面這個結論:與其處心積慮發財,不如保持健康,培養能力。當然,不要誤會,我不是說可以掉以輕心,不去獲得必要的、適度的財產。不過,真正的富有,亦即財產過多,對我們的幸福貢獻微薄。正因如此,許多富人感到不幸福,他們的精神沒有得到真正的培育,他們沒有知識,沒有能夠讓他們在精神上投入的客觀興趣。財富能滿足我們現實的、自然的需要,除此之外,它對真正的快樂貢獻甚微。實際上,維持龐大的財富,勢必令人操心費神,從而破壞愉悅心情。毫無疑問,就其對我們的幸福作出的貢獻而言,我們之所是遠遠超過我們之所有。然而,較之他們在培育精神上花費的工夫,眾人為謀求財富付出的努力總是高出千倍。于是我們看到,有的人從早到晚忙忙碌碌,像螞蟻一樣片刻不停,只為增加已經擁有的財富。他眼界狹窄,心中只有發財之道,除此之外一無所知;他精神空虛,除了賺錢,對其他一概麻木不仁。最高級的享受是精神享受,然而他無法企及。他時不時放縱自己,一擲千金,換取費時不多、轉瞬即逝的肉體歡樂,企圖以此替代精神享受,當然徒勞無功。結果,他若是走運,在生命終結時會看到面前金銀堆積成山。這時,他把一切交給繼承人,聽任他要么讓財富繼續增長,要么將其揮霍一空。這樣度過一生,貌似嚴肅認真,鄭重其事,其實愚不可及,與簪纓綴鈴的愚人之冠象征的那些生活方式一般無二。

對幸福生活而言,自身之內擁有之物,至關緊要。此物通常稀缺,所以,已經戰勝窘迫的人,多數還是不幸福,基本如同仍在與窘迫搏斗的人。內心空虛,意識蒼白,精神貧困,驅使他們社交聚會,然而參與聚會的人,正是他們的同類——原因是,同類相投。他們聚在一起,尋開心,找消遣,始以縱口腹之欲,遂耳目之歡,進而千方百計尋歡作樂,最終墮落放縱。諸多世家子弟,銜金含玉而生,頃刻把偌大家產揮霍一空,其速度難以置信,其過程不可救藥,究其根源,正是那源自內心空虛、精神貧困的無聊。這些少年人,來到世間,外富而內貧,他們想從身外獲得一切,企圖用外在的富有取代內心的豐富,當然徒勞無功;——正如白發老叟,企圖憑借少女的汗水強身健體。最終,內心的貧乏導致外在的貧困。

另外兩類佳品對人生的重要性,我不必予以強調。財富的價值盡人皆知,毋需推介。與第二類佳品相比,第三類佳品的品相縹緲,因為它完全取決于他人的看法。盡管如此,人人求名譽,求好名,在政府效力的人求品階,只有極少數人求名聲。眾人認為名譽無價,視名聲為人間至寶,堪比天選之人的金毛飛羊4。不過,品階與財富相比,只有蠢人才以品階優先。另外,第二類佳品與第三類之間的關系是所謂的相互作用:一方面,正如彼得紐斯5所言,有錢就有名;另一方面,別人的好評往往有助于發財。



1 伊壁鳩魯(Epicurus,前341—前270):古希臘哲學家。梅德魯斯(Metrodorus of Lampsacus,前331—前277):伊壁鳩魯學派哲學家。

2 克雷蒙(Clemens Alexandrinus,約215年卒):希臘神學家。

3 賀拉斯(Horaz,前65—前27):古羅馬詩人。

4 古希臘神話動物,象征權力與王位。

5 彼得紐斯(Gaius Petronius Arbiter,約27—66):古羅馬諷刺作家。

主站蜘蛛池模板: 西林县| 怀柔区| 宁波市| 东城区| 金湖县| 新绛县| 宁化县| 宁德市| 湖北省| 罗定市| 彭泽县| 滨州市| 大宁县| 陵川县| 勐海县| 金沙县| 合江县| 招远市| 高青县| 榆树市| 松江区| 西畴县| 南召县| 若羌县| 沙坪坝区| 嵩明县| 临高县| 吴桥县| 德江县| 合水县| 龙江县| 仙居县| 乐东| 南皮县| 达拉特旗| 灌阳县| 青海省| 长白| 岱山县| 伊川县| 常山县|